《奇妙的护身术》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奇妙的护身术》。现在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生物生长的需要”为基础,继续围绕“作用与平衡”这一统一概念,引领学生探究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方式及生态系统是如何保持平衡的。本课着力引领学生探究生物是如何凭借一些本领保护自己适应环境的,进而体会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相作用与平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同时为下一单元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奠定能力与知识的基础。(一)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区分保护色和拟态的概念,并能分别举例说明动物保护自身、适应环境的特殊方式。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通过仔细观察和小组合作探究,知道各种动物是通过什么方式保护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到问题的结论,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观察、分类、收集资料等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在自身防护方面的具体实例,增强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理解。教学难点是: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各种动物是通过什么方式保护自己的。(三)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准备了各种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学生在课前也搜集了一些动物自我保护的资料。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一些探究方法,并且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于生物与环境关系这部分内容会非常感兴趣。教师应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引领学生运用逐渐积累起来的探究能力,进一步感悟生物对其生活环境的依赖和适应以及生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三、教法与学法。本节课我综合运用了教师引导、师生合作探究、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学生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四、教学流程。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视频播放小壁虎断尾巴的过程。)教师顺势引导: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它舍弃了尾巴保全了性命,真是高明!那自然界中的其他的动物又是如何保护自己、适应环境的呢?引出课题——奇妙护身术。(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开放性的、研讨性的、过渡性的提问,会让学生兴趣昂然地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期望,进行积极自觉地探索。教学环节二:师生互动,科学探究。找一找:它们在哪里?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看哪组找到的动物多。学生经过观察会发现图中的猫头鹰、蝴蝶、猫、梅花鹿、蝗虫等动物。经过探讨,发现这些动物共同的特点是具有与生活环境一致或相似的体色,我们叫它保护色。(板书)具有保护色特点的动物还有很多,比如(多媒体演示青蛙、野兔、北极熊、等动物的图片)2、其实还有一些动物,它们具有更高的伪装性,让我们给它们一个特写镜头,(出示生态环境中的竹节虫和枯叶蝶图片)学生再次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竹节虫和枯叶蝶不仅体色和生活环境的颜色一模一样,就连形态都像极了生活环境中的物体。通过与保护色的对比,形成拟态的概念。(板书)同时多媒体出示叶、尺蠖、兰花螳螂、竹节虫等图片。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经历由具体直观到抽象概念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学得轻松,水到渠成。再通过大量图片展示,使学生拓展了视野,感受到生命的丰富多彩,巩固了对保护色和拟态的理解。教学环节三:小组合作,精彩展示。接下来,老师提出问题:动物自卫方式五花八门,它们还有哪些神奇的防身术呢?说一说:请把你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各种知识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展示后,老师播放以下视频。(播放视频)设计意图:在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中,学生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从而获得更丰富的感知,使认识更加全面、清晰。特别是视频资料的演示,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和神奇。教学环节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在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动物神奇的防身术为我们服务的吗?孩子们分别提到了迷彩服、夜行衣、特警队员脸上的油彩、游击队员身上的草环、草衣等。根据汇报,教师出示相应图片,让学生了解仿生学在人类生活的运用。最后,请同学们画一画,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学以致用,设计一件作品,这部分内容留在课外完成。设计意图: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学生,有着丰富的想像,活跃的思维,设计“画一画”这个环节,更能激发他们积极调动生活经验,打开智慧之门。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简单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探索,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