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专家组评语范例通用8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9开题报告专家组评语范例通用8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开题报告专家组评语范例通用8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开题报告专家组评语【第一篇】篇1:开题报告论证意见表附件二:开题报告论证意见表篇2:开题报告专家评审意见萝岗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开题报告会评审意见书篇3:省级课题开题报告《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安徽庐江金牛中学刘荣举各位领导、专家教授、老师们:大家好!我代表课题组作省级课题《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请老师们认真审议并提出修改意见,并请上级领导及专家教授多提宝贵意见。2/19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课题研究的背景1.1时代背景面对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文化的冲突,它表现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这对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等产生了很大影响。我们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出发,挖掘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因素,结合时代特征,使之成为学校德育的有效因素手段。1.2素质教育背景我们今天进行的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为此,借鉴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材料,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教育,对当今的中学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1.3农村中学德育的现状从总体上来看,当今农村中学生的精神世界是健康的。但不容忽视的是,民工潮使得大量留守学生出现,隔代教育使得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出现真空地带,加之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带来的负面作用,使得当前农村中学生在德育观念和行为形成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有的甚至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不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并加以正确引导和解决,会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大负面影响。3/192课题研究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它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经典古籍为其核心,并以之为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和优良美德。其中“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对于青少年伦理素养、人生智慧、精神价值、文化基础、道德信念、人格熏陶、习惯养成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4/19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加强德育教育,内容是广泛的,方式是多样的,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本,挖掘民族文化中优秀的德育传统,是加强德育的一条直接、方便和有效的方式。3研究的理论依据3.1国家德育课程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等有关文件。3.2哲学、人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社会学、德育等基础理论。3.3《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荀子》等传统文化典籍中道德条目和德性养成的有关阐述。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1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传统道德资源的挖掘、整理、利用,致力于从习惯、情感、态度出发,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接受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进而内化为他们自身的道德需求,达成道德教育的目的。2研究的主要内容2.1根据学生年龄、个性特点和德育课程标准,制定合理、正确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对传统道德条目进行重新梳理、审视和转化,以切合现代形势下中学生的生活实际。5/192.2对教师进行传统德目和德育方法的校本培训,通过专家讲座、传统道德论坛等不同形式提高教师自身对传统道德的了解和实践水平、教育能力。2.3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包括以校园环境、班级环境为主的显形物质环境建设和以师德标准、学生行为在规范为主的隐性文化环境建设。2.4传统道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渗透、整合,使学生在所有课程中接受道德教育,在课堂上接受道德体验,让一个以知识教育为载体的道德教育走向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相整合的,并以感受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三、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1开展本课题研究要遵循的原则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以相关理论为指导,在抓住传统道德核心的前提下,淡化相关理论上的争议,注重传统道德的现代诠释和转化,注重利用传统道德资源进行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道德教育的目标、方法和实施途径。1.1系统性原则:力求对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包括宏观的策略和微观的操作,形成整体结构。1.2实践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宗旨是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德育教育方式,因此必须以指导学生践行传统道德为基础。1.3实效性原则: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体现为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并最终落实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1.4规范性原则:课题研究按研究规范操作,包括课题6/19立项、研究方案、活动开展、阶段成果交流、原始资料积累与整理、数据统计分析、结题报告等。2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文献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如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家长访谈确立课题研究的德目体系和总体目标,我们这期课题研究确定通过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从行为规范出发的知礼、守礼教育,培养学生新型主体人格,让每一个金中学生走出金中校门,都能具有文质彬彬的君子风范和自强不息、日日自新的道德追求。通过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老师和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的层次水平及发展变化过程,以此确立、修正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方法。通过行动研究,调整学科教学、校本课程以及课余师生非正式交往中德育实施的方式、方法,探究全员德育、全程德育的可能性和可行性。3课题研究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开题报告专家组评语【第二篇】大家好!我代表课题组作省级课题《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请老师们认真审议并提出修改意见,并请上级领导及专家教授多提宝贵意见。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课题研究的背景7/191.1时代背景面对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文化的冲突,它表现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这对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等产生了很大影响。我们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出发,挖掘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因素,结合时代特征,使之成为学校德育的有效因素手段。1.2素质教育背景我们今天进行的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为此,借鉴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材料,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教育,对当今的中学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1.3农村中学德育的现状从总体上来看,当今农村中学生的精神世界是健康的。但不容忽视的是,民工潮使得大量留守学生出现,隔代教育使得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出现真空地带,加之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带来的负面作用,使得当前农村中学生在德育观念和行为形成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有的甚至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不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并加以正确引导和解决,会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大负面影响。2课题研究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8/19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它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经典古籍为其核心,并以之为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和优良美德。其中“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对于青少年伦理素养、人生智慧、精神价值、文化基础、道德信念、人格熏陶、习惯养成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加强德育教育,内容是广泛的,方式是9/19多样的,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本,挖掘民族文化中优秀的德育传统,是加强德育的一条直接、方便和有效的方式。3研究的理论依据3.1国家德育课程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等有关文件。3.2哲学、人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社会学、德育等基础理论。3.3《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荀子》等传统文化典籍中道德条目和德性养成的有关阐述。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1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传统道德资源的挖掘、整理、利用,致力于从习惯、情感、态度出发,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接受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进而内化为他们自身的道德需求,达成道德教育的目的。2研究的主要内容2.1根据学生年龄、个性特点和德育课程标准,制定合理、正确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对传统道德条目进行重新梳理、审视和转化,以切合现代形势下中学生的生活实际。2.2对教师进行传统德目和德育方法的校本培训,通过专家讲座、传统道德论坛等不同形式提高教师自身对传统道德10/19的了解和实践水平、教育能力。2.3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包括以校园环境、班级环境为主的显形物质环境建设和以师德标准、学生行为在规范为主的隐性文化环境建设。2.4传统道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渗透、整合,使学生在所有课程中接受道德教育,在课堂上接受道德体验,让一个以知识教育为载体的道德教育走向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相整合的,并以感受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三、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1开展本课题研究要遵循的原则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以相关理论为指导,在抓住传统道德核心的前提下,淡化相关理论上的争议,注重传统道德的现代诠释和转化,注重利用传统道德资源进行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道德教育的目标、方法和实施途径。1.1系统性原则:力求对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包括宏观的策略和微观的操作,形成整体结构。1.2实践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宗旨是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德育教育方式,因此必须以指导学生践行传统道德为基础。1.3实效性原则: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体现为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并最终落实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1.4规范性原则:课题研究按研究规范操作,包括课题立项、研究方案、活动开展、阶段成果交流、原始资料积累与整理、数据统计分析、结题报告等。11/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