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经济共同体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潘广云(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5)摘要:欧亚经济共同体是以俄罗斯为主导的独联体框架内最重要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目前,该组织在建立关税同盟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实质性进展,共同体框架内的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启动。该组织作为中国的重要周边因素之一,其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与其成员国的经贸合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迎接共同体经济一体化所形成的挑战,并利用其提供的机遇,以促使中国与共同体成员国的经贸合作健康发展。关键词:欧亚经济共同体;俄白哈关税同盟;中国中图分类号:F1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10)03-0037-05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09A237);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L09BYY004)作者简介:潘广云(1962-),女,山东诸城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俄罗斯及独联体经济研究。欧亚经济共同体是由俄罗斯、白俄罗斯(以下简称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哈)、吉尔吉斯斯坦(以下简称吉)和塔吉克斯坦(以下简称塔)于2000年10月10日成立的,乌兹别克斯坦于2006年1月25日加入,2008年11月12日退出,摩尔多瓦、乌克兰和亚美尼亚为该组织的观察员国。作为以俄罗斯为主导的经济组织,欧亚共同体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谋求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目前,该组织已成为独联体内发展势头最好且最具发展前景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欧亚共同体的成员国几乎涵盖了上海合作组织中的所有独联体国家,对该共同体经济一体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无疑对中国深化与其成员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欧亚经济共同体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前景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是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而建立统一的经济空间。欧亚共同体自成立以来,一直试图建立由所有成员国参加的关税同盟。在取消成员国之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制定统一的针对第三国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各国之间贸易与投资的交易成本,促进了相互间的经贸合作。但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建立由所有成员国参加的关税同盟的工作一直举步维艰。自2006年8月起,欧亚共同体中的俄白哈三国开始先行建立关税同盟。2009年11月27日三国签署了关于建立关税同盟的一揽子文件,标志着俄白哈关税同盟正式成立。自2010年1月1日起,三国对外实行统一进口税率(部分商品有过渡期)。关税同盟的《海关法》将从2010年7月1日起生效,届时将取消俄白之间的边境海关,2011年7月1日取消俄哈之间的边境海关[1]。目前,三国已就关税同盟95%的商品税率达成一致,剩下的5%将在2010年7月1日前全部完成。三国关税同盟从2006年提出建立到2010年正式启动,并首次获得超国家性质权限和功能,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中间还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这是欧亚经济共同体乃至独联体在苏联解体后首次启动的重大一体化进程,是欧亚经济共同体一体化的突破。从发展前景看,俄白哈关税同盟正式启动后,一个有着1.7亿人口、GDP总量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9000亿美元、工业产值6000亿美元、农业产值1120亿美元、石油储量900亿桶、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12%和出口量占世界粮食市场17%的市场正在形成[2]。三国取消边境海关,消除相互间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实行统一关税制度,不仅将大大促进成员国间贸易和投资的增长,而且将促使成员国合作领域的深化和合作水平的提升。未来,成员国货物贸易仍有继续回升的空间,具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和潜力。尤其是一些难以出口到非独联体市场的产品(如食品、农产品、家电、机器、设备等)将会扩大对成员国的出口。对内取消关税并对外设置统一关税,将促使非成员国为了避开关税壁垒而将生产点转移到关税同盟成员国,在当地直接进行生产和销售,从而促进外资流入。欧亚共同体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也必将促使成员国合作领域的深化及合作水平的提升。在能源领域,随着成员国制定《建立统一能源市场构想》和《建立统一能源市场、开发中亚水资源以及建立欧亚水力能源财团构想》工作的不断推进,成员国在油气领域和水力资源方面的合作将不断加强。在交通运输领域,随着三国过境运输费问题的解决,各国间的运输关系将得到极大改善,欧亚共同体在建立统一的运输服务市场、统一的运输体系、发展欧亚共同体物流中心、实现共同体成员国的过境运输潜力等方面,会取得实质性进展[3]。在高科技领域,由于成员国间商品贸易结构中的原材料化特征一直没有实质性改观,成员国在高新技术产品方面仍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未来,成员国将按照2009年6月通过的《成立欧亚经济共同体高科技中心的构想》,在机器制造业、IT产业、军工产业和宇航产业等领域的合作中有所建树。在金融领域,成员国于2008年12月签署的《关于调节和监管欧亚经济共同体资本流动协定》和《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货币政策基本原则协定》将逐步得以落实,成员国在金融监管、金融市场准入、货币一体化等领域的合作水平将得到提升。更可喜的是,吉、塔两国也对加入三国关税同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吉方已就此问题与俄白哈三国首脑进行了磋商,并希望尽快成为其中的一员。以三国关税同盟已制定好的文件为基础,吉、塔两国加入关税同盟将会更容易。两国一旦加入,将形成一个有着2亿多人口、经济总量占独联体近90%的大市场。这样一个区域经济组织将使成员国的经济更加稳定。虽然欧亚经济共同体未来发展存在着诸多有利因素,但从目前关税同盟的运行情况看,其未来发展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三国尚未就敏感而关键的关税收益分配机制达成一致;二是在关税同盟框架内俄向哈、白出口原油和成品油的关税征收问题一直存有分歧,造成自关税同盟1月1日运行以来,多次出现与关税征收有关的摩擦。如上述两个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关税同盟的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尽管如此,与独联体框架内的其他次区域组织(俄白联盟、四国统一经济空间、古阿姆集团)的停滞不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亚经济共同体已成为独联体中发展势头最好且最具发展前景的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二、欧亚经济共同体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是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重要的贸易伙伴[4]。欧亚经济共同体经济一体化的进展无疑将对中国与其成员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一)欧亚经济共同体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挑战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区域集团一体化的深化都会产生较大的排外效应。这种排外效应对中国发展与共同体成员国经贸关系会产生某些消极的影响,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1.中国商品出口到欧亚经济共同体市场的压力增大近年来,中国与共同体成员国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趋于改善,但总体而言,贸易格局一直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导。共同体经济一体化的深化所产生的排外效应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目前仍占较大比重的轻工产品、食品和家电的出口。自三国签署建立关税同盟协议后,三国已从2009年12月1日起实行统一的原糖进口征税方案,从2010年起对肉类产品实行配额制;俄自2010年1月1日起,开始在关税同盟框架内降低多种家用电器的进口关税等;哈提高了5044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其中涉及到中方对哈出口的大宗商品,包括纺织服装类商品、轻工商品和部分机电产品等,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中方对哈出口。随着三国关税同盟的全面建成,共同体成员国原来从中国进口的轻工产品、食品和家电等可能一部分要转由俄、白等提供。除上述产品外,中国机械制造产品和汽车的出口也将因三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消除而在共同体成员国市场处于不利境地。目前,三国正制订相互承认检测结果和认证的条件和机制,该机制将自2010年7月1日起生效;三国计划通过《欧亚经济共同体技术标准》,并将其引进国家立法,建立健全技术规范;三国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了统一的轿车关税。可见,原本由原苏联长期推行的产业分工政策就已使共同体成员国对俄、白两国的机械制造产品和汽车产品的依赖性较强,关税同盟的建立将使俄、白两国上述产品的竞争优势更加凸显。仅以汽车为例,关税同盟的建立,打开了俄产汽车通向白、哈两国的大门。根据三国签署的协议,2010年1月1日起,俄工业组装生产的外国品牌汽车进入白、哈时,只要汽车零部件本地化率达到30%以上,都不再交纳进口关税(此前汽车零部件本地化率必须达到50%,且必须缴纳关税)。目前,俄境内的许多工业组装生产厂家的汽车零部件本地化率已达到了30%的最低下限。从2010年1月1日起,绝大部分在俄境内组装的外国品牌汽车,都可以免除关税长驱直入白、哈汽车市场。这显然对于在俄发展不太顺利、又急于占领白、哈汽车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因为目前尚无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从俄工业能源部获得工业组装的资格,奇瑞、力帆、吉利、长城无一例外地都是在俄进行的非工业组装。此外,由于生产规模较小,汽车零部件的本地化率更是无从谈起。2.对中国沿边省区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贸易造成不利影响长期以来,中国与共同体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主要局限于黑龙江、新疆等沿边省区。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该共同体所具有的排他性无疑会对中国与共同体成员国的贸易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对黑龙江和新疆与俄及中亚国家的贸易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无疑会越来越大。因为相对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来说,中国在许多产品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但最具地缘、人文和市场优势的中国两大边贸省区——黑龙江和新疆,既是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又是对外贸易严重依赖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内陆边境地区。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共同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黑龙江和新疆与上述国家的贸易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将愈发严重。首先,黑龙江省和新疆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产品本身缺乏竞争力,靠一般贸易出口很难突破一体化国家共同构筑的贸易壁垒。中国内地发达地区虽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竞争力,但高昂的运输成本使其竞争力大打折扣。其次,黑龙江省和新疆本身就是一个既缺乏资金,又缺乏技术的落后省区,没有条件像资金技术丰裕的国家和地区那样采取到关税同盟成员国直接投资的方式规避其贸易壁垒。再次,随着俄和中亚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逐步到位及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其一体化区域原来依靠从黑龙江省和新疆及中国其他地区进口满足的消费需求,必然为区域内的供给所满足,导致中国出口市场萎缩。(二)欧亚经济共同体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中国提供的机遇尽管共同体经济一体化发展较快,但俄白哈三国还有5%的商品税率有待统一,三国统一边境海关则要在2011年7月1日最终建立;哈为包括药品、塑料及其制品、医疗器械、铁路机车、客货车等在内的400多种商品申请了1~4年的“过渡期”,并对外资进口机械设备和原、辅料一律免进口关税。此外,建立由所有成员国参加的关税同盟还有一段路程要走。上述种种情况对中国无疑是一种机遇。还是以汽车为例,俄自2010年1月1日起在汽车生产领域实施的工业组装政策,很可能在当年7月前被推广到白、哈,这两国极可能对外国汽车制造商在本国的组装资格、产能建设、汽车零部件本地化率等方面提出类似的要求和规定。届时,白、哈境内工业组装的一些外国品牌,也将被允许零关税进入俄市场。这给中国的汽车业提供了机遇。在白组装的外国品牌车型,有中国奇瑞汽车公司和伊朗霍德罗集团的产品。2008年在白共销售了1300多辆中国牌的汽车,其中奇瑞占10%。此外,白总统在2009年4月4日签署政府令,规定与白工业部签署组装轿车协议的法人,三年内轿车、零部件的产销免交利润税、增值税和农业发展基金,在协议有效期内(十年内建立起焊装线、涂装线和车身装配线)轿车生产厂家免交组装轿车所需的工艺设备和汽车零部件的关税和增值税。在白政府鼓励本地化组装的政策背景下,关税同盟的建立,为中国汽车曲线进入俄罗斯市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三国间实施的汽车零部件本地化率达到30%以上就可免除进口关税的规定,显然要比先前独联体国家之间规定的50%以上的本地化率才可免除进口关税的条件宽松得多,这对于中国汽车公司来说是一个契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中方积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