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精编2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精编2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精编2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1《五柳先生传》学案教师寄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义。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3、品味作品质朴、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4、体会作者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学习重点: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学习难点:1、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2、体会课文中“不”字的妙处。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1、回顾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3、学生结合上述作品,谈谈对陶渊明的认识。二、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1、找出生字并注音。嗜()辄()箪()黔()汲()俦()觞()欤()2、学生自主阅读,疏通文义,提出疑问,相互交流。①亦不详其姓字()②因以为号焉()③不求甚解()④造饮辄尽()⑤环堵萧然()⑥箪瓢屡空,晏如也()⑦不戚戚于贫贱()⑧不汲汲于富贵()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1、“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4、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他的志趣与性格有什么联系?如何理解他的“好读书,参考资料,少熬夜!不求甚解”?“嗜酒”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常著文章自娱”?2.“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3.“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4、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五、与作者对话,走进一种境界。1、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2、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评价)六、拓展迁移(一)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七、达标测试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每有会意:②造饮辄尽:③环堵萧然:④晏如也:⑤不戚戚于贫贱:⑥不汲汲于富贵:2、翻译(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5、阅读文段做题。参考资料,少熬夜!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2分)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3).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5).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答案:达标测试:5、阅读。(1)、a(2)、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3)、好读书欣然忘食性嗜酒期在必醉(4)、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5)、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23、《马说》学案岳家庄初级中学李因霞教师寄语: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2、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寓意。3.培养振兴民族,奋发有为的高尚情操。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学习过程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1、注音:祗()骈()尽粟()一石()槽枥()2、解释字词祗:一食:虽:且:等:安:材:通:外见:策之:执策:3、翻译句子(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1)不以千里称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4、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4、对于“千里马”的遭遇作者有什么态度?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3.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你觉得作者是仅仅在替千里马鸣不平吗?伯乐指的是什么?四、理解主旨,走进更深境界。1.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意图可充当主旨句?文章用了什么写法?2、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思考一下,在封建社会里,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五、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你如何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参考资料,少熬夜!2、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六、达标测试:1、找出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食之而不能尽其材。(4)其真无马邪?(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1)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才()(2)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3)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b、尽粟一石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策之不以其道4、课内精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2).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成现代汉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参考资料,少熬夜!发现,你该怎么做?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达标测试:4、阅读题(1)、c(2).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才,鸣之能通其意。(4).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②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24、《送东阳马生序》学案岳家庄初级中学李因霞教师寄语: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2、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把握主题。3、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培养正确的苦乐观。重难点:1.学习作者勤勉学习,不怕吃苦的品格。2.抓住本文的对比手法,领会文章内容,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学习过程一、开阔视野我国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学的故事你知道多少?*1、囊萤映雪*2、悬梁刺股:《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3、凿壁偷光:又作穿壁引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4、画荻教子:《宋史欧阳修传》:“(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二、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嗜()叱咄()箧()缊()媵人()容臭()烨然()衾()2、《送东阳马生序》是1篇﹏﹏﹏﹏﹏﹏,作者﹏﹏﹏﹏﹏(朝代)﹏﹏,字﹏﹏﹏﹏﹏﹏,号﹏﹏﹏﹏﹏﹏。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1、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及参考资料,少熬夜!句子记录在下面。字:词:句子:2、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3、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4、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怎样?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2、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四、走近作者,理解文章主旨。1、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五、拓展延伸1、你知道哪些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2、通过学习本文你对学习条件的优劣是怎样看待的,结合课文与现实说说你对学习条件,主观努力与学习效果相互关系的看法六、达标测试(一)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dài()。2.或遇其叱()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3.负箧曳()xǐ()行深山巨谷中。4.足肤jūn()裂而不知。5.媵()人持汤沃()灌,以qīn()拥覆,久而乃和。(二)解释句中的加点词1.余幼时即嗜学2.以是人多以一书假余3.益慕圣贤之道4.未尝稍降辞色5.故余虽愚6.卒获有所闻(三)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堂,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参考资料,少熬夜!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