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供参考!1/25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宋庆龄故居的樟树1上课内容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科目语文所属年级(四)年级(下)册备课者须靓玄一。教学目标:我的修改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故居、樟树、崇敬、稠密。3、会用“崇敬”、“稠密”、“无论……总是……”、好文供参考!2/25“只要……就……”造句。情感与态度: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感悟樟树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2.领会樟树那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三。教具、学具准备:搜集宋庆龄的图片、资料,制作ppt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好文供参考!3/251、同学们,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美丽、端庄而又慈祥,你认识她吗?(出示宋庆龄图片)她曾经担任新中国的名誉主席。她就是孙中山的夫人,被称为“国母”的宋庆龄。(板书:宋庆龄)。学习生字“龄”。2、在上海的那段日子,宋庆龄就住在这里。(出示故居图片)这座白色小楼就是她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上海的故居。(板书:故居)老师结合图片介绍:这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位于上海淮海中路边1843号。1948年至1963年宋庆龄在此居住并从事国务活动。3、当年,周恩来同志觉得这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出示这句话,引读)(板书:舍不得)听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指名交流)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补齐课题)谁来把课题读好?指名一至两位。一起来读读。二、初读过渡: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呢?打开课本,读通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樟树?1、出示自读要求:(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好文供参考!4/25(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检查自读情况。(1)抽读词语卡片:樟树繁衍劝说搬家稠密蓬蓬勃勃石榴崇敬瞻仰抗拒仍然枝枯叶落(着重指导带点字的读音)(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3)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交流学会的词语。稠密:多而密。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瞻仰:恭敬地看。蓬蓬勃勃:形容繁荣、旺盛。三、理清文章脉络1.再次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请大家再看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那文章的重点就是写樟树,请大家快速读课文,看看那几段重点写了樟树?(4、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好文供参考!5/25四、精读1-3自然段,感受喜爱1、出示樟树的图片:两棵树在宋庆龄奶奶眼里是什么?谁能把她的喜爱读出来?当你读到“我舍不得这两棵树”时,请你想想,宋庆龄会在这两棵树下干什么?(指导交流)2、指导朗读。3、一到三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是啊,这样写能不断引出下文,加深对樟树的印象。4、那宋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五、布置作业:1、完成习字册2、再次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齐读课题)2、出示词语:崇敬瞻仰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3、仔细读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组是写人们参观宋庆龄故居的心情。第二组是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过渡: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具体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4、5自然段。)、二、新授:好文供参考!6/25(一)学习第四自然段1、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再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语圈圈画画,想一想,哪个词语最能突出它的生长特点。相机板书:“蓬蓬勃勃”。2、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1)体会枝干“粗壮”出示图片:如果此时这两棵树就在你眼前,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像两把绿绒大伞,远看像两朵绿色的云朵。)从它树冠的大体会到了蓬蓬勃勃。你能把这种“大”读出来吗?(指导朗读)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樟树的蓬勃生机?(2)体会树叶“密”、“绿”指名学生说,体会树的稠密,密得怎么样?引导学生想象一下。“绿得发亮”问: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叶子绿油油的,好像有油要冒出来,樟树的生命力很旺盛)你喜欢这绿油油的樟树叶吗?谁愿意来读读读这句话?指名朗读写叶子的话。(3)是呀,这可是两棵有着上百年树龄的樟树啊,它至今依然是那么蓬蓬勃勃。让我们一起来读1-2句,真是蓬蓬勃勃。这种蓬蓬勃勃是不是暂时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学习第三句话)好文供参考!7/25(4)出示句子,从这句话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樟树的生命力很顽强)谁来读好它?指名读第3句。(5)小结:是啊,樟树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啊。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树要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呀!樟树会经历哪些磨难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出示: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听听,这是多么顽强的樟树呀!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手句话吗?(6)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读第四自然段。4、读着文章,我们知道了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所以,当周恩来同志劝她搬家时,她不肯,说——引读“我舍不得…….”(二)学习第五自然段1、那么,还有什么让宋庆龄舍不得呢?(出示第五小节,指名朗读)2、樟树的高贵之处到底在哪里呢?再读第五小节,圈圈画画学。根据回答相机板书香气能拒虫,(板书香气拒虫)追问:你从哪里读到的?学习:“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过渡:香气还有什么特点呢?(香气能够永久保持。)你从哪里读到的?学习“而且樟树本身却有一种拒虫的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好文供参考!8/253、引读,是啊!当它枝繁叶茂的时候,它散发着香气,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依然……当它被砍伐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还是……这就是樟树的的特质,这就是它的高贵之处。你家里也能发现樟树的踪迹吗?(樟木箱、樟脑)樟木箱里放些什么?(贵重的丝织品、羊毛衫等)哦,是利用樟木的香气来拒虫。4、是的,在医生做手术的缝线里,在编织渔网的丝线里,在各种胶卷胶片中,都有樟树的身影、味道。不管它以哪种形式存在,虫类都怕它,只要这木质——,虫类就——。引读这句话。5、这节是写樟树的香气能拒虫,又为什么要写其他树招虫呢?(引导学生体会,反衬樟树的特点)6、小结:是呀,这一节通过对比的写法,更突出了樟树的可贵之处。7、再次小结:文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难怪劝宋庆龄搬家时,出示“她不肯,说——”(三)加深理解:1、那么宋庆龄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了解她吗?学生交流资料,根据学生了解相机引导:宋庆龄帮助孙中山闹革命。(她也是一个革命的先行者!)宋庆龄曾经帮八路军送过药品。(她是抗日的先锋!)蒋介石和汪精卫曾经用许多钱收买宋庆龄,要她到他们的好文供参考!9/25政府去做官,但是她拒绝了。还把他们狠狠地骂了一通。(立场坚定。)宋庆龄支持抗日,常常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威胁。有一次,她收到了一封装着两颗子弹的信,信里写着:警告你,子弹是不认人的!宋庆龄看完了,坚定地说:“我是不怕他们的!”你从这段资料中感受到了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结:无论是金钱的诱惑,还是死亡的威胁,宋庆龄总是那么立场坚定,坚强不屈。板书“坚强不屈”在文革期间,反动势力四人帮妄图取消宋庆龄亲手创办的儿童艺术剧院,宋庆龄闻讯立刻驱车前往,四人帮听说后只得悄悄地溜走了,这件事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二十世纪新神话”。你从这段资料中知道了什么?(反动派很惧怕宋庆龄)是呀,正是宋庆龄的一身正气吓退了嚣张的反动势力!板书“一身正气”2、(出示照片)同学们,你觉得站在我们面前的宋庆龄是一位怎样的女性呢?(学生自由交流)3、出示:美国记者安娜说:“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法国著名的作家罗曼罗兰说:“你认为我们卓越的宋庆龄只是一支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吗?不,不,她是一头要冲破天罗地网的雄狮。”好文供参考!10/254、今天,她虽然已经不在了,人们总是——出示第六小节,引读学到这里,你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其实,这两棵樟树就是——宋庆龄的真实写照,透过这两棵樟树,人们仿佛看到了她的——指读板书:顽强不屈,看到了她的——一身正气,看到了她——奋斗的一生。5、总结写法:作者借樟树来写宋庆龄,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从樟树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宋庆龄那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人格。此刻,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宋庆龄的音容笑貌,去缅怀她的丰功伟绩。(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6、指导背诵4、5自然段六。板书设计:舍不得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顽强不屈蓬蓬勃勃一身正气香气拒虫七。作业设计:1、完成习字册2、再次朗读课文。3、学习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来写一个人八、教学反思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材分析]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好文供参考!11/25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学生分析]1.学生通过影像资料和听故事等途径,对宋庆龄以及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有了一定的感知,但对事情经过、发生背景、历史意义及主要人物还缺乏深入了解。2.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但朗读、背诵课文要继续予以重视。[设计理念]本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要重视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训练,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感悟樟树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好文供参考!12/251.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出示图片,学生联系所查资料,简介宋庆龄生平。3.解题。(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2)讨论:从课文题目看,你觉得这篇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樟树)写的是哪里的樟树?(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三、自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1.提出自读课文要求:(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2.检查自学课文。教师教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学生读词语卡片,注意“龄、樟、稠、瞻、质”的读音。(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好文供参考!13/25(3)交流读懂的词语。(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分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4、5自然段)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