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IE七手法-动改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指導老師:官生平老師組別:官鍵報告組長:工管三AAA932321許家益組員:工管三AAA932195謝佩君工管三AAA932977賴文彥工管三AAA932181薛志文工管三AAA932966周承翰工管三AAA932255黃育呈工管三AAA932231李怡慧工管三AAA932295王秋卉工管三CAA937975吳汶芳工管三CAA937973陳建宇中華民國96年4月11日IE七手法之動改法一、手法的名稱:可以稱為「動作改善法」或是「動作分析法」,一般簡稱為「動改法」。而動作改善是指「省力動作原則」、「省時動作原則」、「動作舒適原則」、「動作簡化原則」這四項原則。二、動作分析的意義:動作分析乃是慎密分析操作過程中人體身體動作,並予以詳細分析與檢討,利用ECRS等方法。刪減去無效的動作,使操作更為簡便有效率且符合安全要求,進而提高工作效率的研究方法。三、動作分析的目的:藉由改善人體的動作,減少疲勞和無附加價值的動作,使作業可以達到舒適、省力、省時、有效率的境界。四、動改法的由來:「動作經濟原則」是由法蘭克.吉爾布斯夫婦(FrankB.Gilbreth)最先提出的,他們最重要的貢獻是在於他將人的基本動作分析出來,這些基本動作被他稱為「動素」(therbligs),如搜尋、尋找、移動、準備、握取等動作,透過將動作加以細微分解之後,他能夠將工作有效率的改善。此外,吉爾布斯夫婦為了記錄各種生產程式和流程模式,制定了生產程式圖和流程圖,這兩種圖至今都還被廣泛應用。他們除了從事動作研究以外,還制定了人事工作中的卡片制度——這是現行工作成績評價制度的先驅。因此,動作經濟原則主要是從實際的經驗分析而來,以省力動作、省時動作、動作舒適與動作簡化等手法,配合時間研究方法,使工作流程的改善更為踏實。此原則最主要的想法是使用最少的勞力,達到最大的工作效果。經過吉爾布斯研究整理之後,再由巴恩斯(RalphM.Barnes)補充完成。五、動作改善原則可以應用的範圍:A.適用於個人生活上個人及家庭內之工作改善。B.適用於工廠或辦公室有關於人體工作方面的改善。六、動作改善原則的功用:A.減少操作員的疲倦。B.減少操作員的操作時間。C.改進工作效率。七、動作改善原則:動作改善原則可以分成三大類,共二十小項。A.第一大類是:有關於人體動作運用方面之原則,共包含8項。原則1:兩手同時開始及完成動作。原則2:除休息時間外,兩手不應同時空閒。原則3:兩臂之動作應反向並同時對稱。*說明:此三原則相互關聯可以一併來討論。大多數的人均習慣用一手拿著東西而另一手去工作。這是我們所不期望的浪費動作。應當使用雙手一起工作,同時開始,同時結束,並以對稱方式進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許多工作均可由雙手來操作完成,因此工作應適當地分佈在雙手的工作區域,使雙手能同時發揮。單手操作使人體容易產生心理上及生理上不平衡的感覺,為克服此種不平衡我們必須運用身體的反應能力去反制,因而使得我們的身心容易疲勞。對稱式的動作方式,自然使操作者的身體產生平衡的感覺,而減少運用身體反應能力的機會,使得工作者較輕鬆、愉快而不容易疲勞。原則4:盡可能以最低級的動作工作。*說明:想要使動作更迅速且更輕易,只能從兩方面上著手,一是縮短動作與動作之間的距離,二是減少該動作對體力的消耗。想要達到此目的,其最實際的對策就是選擇級別最低的動作,使動作範圍縮小,並讓物料及工具盡可能的靠近手的動作範圍之內。*補充:「雙手法」從雙手工作中發掘改善的方法。左手效率平常均不如右手,但至少可達右手效率之80%以上。人體之動作可分為五級:1.第一級:手指動作。2.第二級:手指及手腕動作。3.第三級:手指及手腕及前臂動作。4.第四級:手指及手腕前臂及上臂動作。5.第五級:手指及手腕前臂上臂及身體動作。*如下列圖表:級別一二三四五運動樞軸指節手腕肘肩身軀人體運動部份手指+手掌+前臂+上臂+肩動作範圍手指節之長度手掌之張度前臂之長度上臂之長度上臂+身軀彎曲速度12345體力消耗最少少中多最多動作力量最弱弱中強最強疲勞度最小小中大最大時間以25mm為主0.0016分0.0017分0.0018分0.0026分*正常動作範圍圖原則5:物體之「動量」盡可能利用。*說明:所謂“動量”即俗稱“動力”。依物理學公式,一個物體的“動量(M)”是為其“質量(m)”與“速度(V)”之乘積。在工廠中工人搬運一個物體的總重量可包含三部份,是為,物體本身的重量,搬運或運用的工具本身之重量以及所運用身體部位本身的重量。因此我們必須充分運用此三者的“重量”與速度以發揮其動量來完成工作。但若工作中無須利用動量時,則須設法減少其“動量”,換句話說,必須設法減少上述三者的質量,例如減輕工具的重量。就如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同尺寸大小的鏟子,重的比輕的鏟子較容易引起疲勞。又如同要將重物往上拋時,我們就會先做一些小弧度的擺動動作,然後再瞬間將之往上拋。其目的即是在產生速度,以增加其動量,使工作較不易疲勞。原則6:連續曲線運動較方向突變直線運動為佳。*說明:拿一隻鉛筆在紙上,一上一下劃下來。詳細分析其動作內容可由2個階段構成,即“移動,停止再改變方向”。在此例中科學家研究的結果顯示約75至80%的時間來移動鉛筆,15~25%的時間是用來改變手的方向。換句話說此15~25%改變方向的時間是沒有生產性的,進一步的研究再顯示出連續性的曲線運動其工作效率比方向突變的直線運動來得較佳。方向突變不但浪費時間而且也容易引起疲勞。原則7:彈道式運動較輕快。*說明:人體的(固定式肌肉)動作部份可以劃分成二組。一組為控制向內收縮的肌肉,另一組為控制向外拋出的控制肌肉。當二者平衡時,手則靜止不動,當二者不平衡時,則產生動作出來。而彈道式運動是一個較快而且容易的運作方式,因為其只運用了其中一組的肌肉動作方向。彈道式運動只有在初期,要開始動作之時,可以加以控制,一旦運動出去之後就無法改變方向,例如揮動高爾夫球桿時,一旦擊出之後,杆子必會順勢揮出,無法在中途(例如在肩部之高度)停頓下來。彈道式運動只有在下列情形下才會停止下來。(1)反方向的肌肉制止力量。(2)碰到阻礙物。(3)運動的動量消失了,如高爾夫球桿揮至超越頭項時,動量已消失了,自然就停頓下來了。彈道式運動方式,效率較高,速度較快,較有力量較精確,而且不容易引起肌肉疼痛。比固定式的運動方式較舒暢,木匠打釘子之動作就是一個很好的運用彈道式之動作方式。原則8:動作宜輕鬆有節奏。*說明:依動作順序給予正確的安排使工作產生韻律節奏,可使工作人員減少疲勞及心神壓力。韻律節奏即是指有定期性的重複動作發生,但是有時一個動作也許是很有規律,定期性的發生,卻無法給人有“韻律節奏的感覺”,例如一隻手以揮圓圈的方式定速、定期規律揮動。如欲變成有韻律感則必須做下列的改變,手之動作途徑須成橢圓式,在軌道的某一段,其速度應比其餘的部份來得快,這樣才能有節拍的情況產生而有韻律感。B.第二大類是:有關於工作場所之布置與環境之原則,共包含6項。原則1:工具、物料應置於固定處所。*說明:使工作人員都能在相同的地點拿到所需要的工具或零件,是改善動作效率很有效的一種方式。地點固定可以減少無謂的“找”的浪費,同時有助於動作習慣的養成,以便能很快地自動拿取所需的東西。因此不但有助於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時也可以減少因找尋時所引起的精神集中需求,焦慮煩躁而產生的不良副作用如產品做壞,意外災害等等。原則2:工具物料裝置應依工作順序排列並置於近處。*說明:常看到在工作臺或機器上將工具一線排開放置使用,這是不正確的方式。因為工作人員在工作臺上的動作範圍及路徑是呈圓弧的狀態而非直線的狀態。一線排開不但有違前述之動作原理並使工作距離加長。以平面來說正常的工人工作範圍有一定的界線,此稱之為『正常工作範圍』,右手之正常工作範圍為以右手掃過桌面的圓弧面積,而左手之正常工作範圍也是類似。左、右手重疊之工作範圍即是雙手均可操作到之工作範圍。因此,我們在安排工具/零件之位置時,應當考慮到手之動作等級及工作範圍之配合。欲使工作可以在最小的工作範圍內完成,必須盡可能使用較低等級的動作才能達到。垂直面的最大工作區域以雙手舉起之最高點為範圍。原則3:盡量利用重力輸送物料至使用點。*說明:零件物料之供給,應利用重力餵料及各種盛具送至工作點,愈近愈佳。原則4:墜送方法應該盡可能的運用。*說明:放置零件盒的介面設計成傾斜面,使零件能以重力方式自動餵料到前緣地方而減少動作之距離及方式。如果零件太重不易自動餵料時也可採用震動送料的方式來達成此目的。產品做好之後,最好能以重力方式自然落至成品盒處,以減少手之搬運或移動而減少疲勞及縮短時間。原則5:適當之照明;應有適當之照明設備,使視覺滿意舒適。*說明:適合某件工作的照明設計並不見得會適合另一件工作之需求。例如鐘錶修護之類的精細工作所需之照明與皮革或錫板之表面缺點檢查之照相設計一定是不同的。因此在考慮適當的照明時,須充分運用下述的影響因素來配合,例如縫製深黑色衣服視覺較困難,困此其所需的照明度要比白衣服來得多。對較精細的工作如鐘錶裝配或反射係數較低的物體如黑色物體,建議必須要有更高的照明度及採用淺色的背景。又如透明或半透明之物件如飲料瓶、布料、壓克力、薄膜片等都可利用下方投射光源來檢查有無汽泡、異物、裂痕等。*所謂合適的照明,其意義應包括:必須有合適其工作的充足光度。必須有合適顏色的光線,且應避免閃光。必須有合適的投射方向。*一個物體的“可見度”是由下列的因素來決定:物體本身的“明亮度”。物體與背景物的“對比度”。物體本身的尺寸大小。物體與眼睛之距離。其他的因素例如,注意力分散,疲勞,反應時間及反光等。原則6:工作台、椅子高度應適當舒適。*說明:長久站立或坐著工作,都會比隨意交替更換坐立之工作姿勢較容易引起疲勞。所以工作臺之高度設計以及座椅之設計以能滿足坐立皆可為較佳。工作椅之高度及姿勢應可讓工作人員自行調整以滿足其個別舒適為原則。此外,肘部以能放在工作臺面上較佳,以減少肘部之移動及疲勞。例如鑽床控制杆可以加長使肘部不離開桌面,則工作效率可以因此提高。又如採用高腳椅時,則下方必須放置放腳墊的設計,不要使雙腳懸空,容易引起疲勞。不正確的坐立姿勢都會引起身體各部份肌肉的不平衡而容易引起疲勞。正確的座椅設計應能使頸部至臀部之間保持成一直線,不要使腰部有彎曲的現象。*一個良好的座椅設計應具有下列之特徵:高低可調整。堅固耐用。不會搖擺。最好採用鋼制,坐墊及靠背採用木制或適當之墊狀物。坐墊應考慮人體工學之形狀成形,使身體之重量能平均分配於座椅上,較舒適。必須有靠背以支撐下方部位之脊椎骨。C.第三大類是:有關於工具和設備之設計原則,共包含6項。原則1:盡量以足踏/夾具替代手之工作。*說明:在工廠裡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機器設備的設計,都是單手在操作,另一隻手持住東西或空間者,沒有發揮雙手及雙腳的全部功能,我們可以考慮設計夾具或治具來解除以手持物的工作並可設計各種足踏的方式來控制操作機器的運轉,以充分利用我們的雙手及雙腳,就如開汽車一樣。*足踏的正確之設計必須考慮之因素有:踏板面積之大小。踩踏時對身體重量負荷之大小。設計之方式,不要讓操作者在操作時產生身體重心不穩的現象。原則2:盡可能將二種工具合併。Ex:將兩種功能不同的印章,修改成具有兩種功能的單獨印章。*說明:將工具從一端轉換另一端來使用,其所需時間比放下手上的工具再取另一工具所需時間來得短。因此,應當將二種以上之工具盡可能合併在一起。常見的有兩用釘錘,雙頭板手,附橡皮擦的鉛筆。原則3:工具物料預放在工作位置。*說明:「預放」是指將物體預先放置在適當之使用位置上,使手在抓取該物體後即可移動至工作物上去操作,而不用再去調整該物體之方向,以減少調整及對準之時間來提高工作效率。常見的例子就是辦公桌上的筆架,將筆斜插在筆架上,需用時伸手抓筆即可在書寫的方向上。若平放在桌上時,則必須先抓取筆,再調整方向才能書寫,時間較浪費。原則4:依手指負荷能力分配工作。*說明:前述的原則說明盡量利用愈低等級的動作來工作。而手指的動作就是最低等級的動作。但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