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 教学设计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虎门销烟教学设计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虎门销烟教学设计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虎门销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了解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5、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个场面。教学重难点:1、理解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壮观场面。2、仿写片断——场面描写。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么样?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小结:这些花虽然有着美丽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1篇有关鸦片的文章——《虎门销烟》。(板书课题)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理解“销烟”:销毁鸦片)课题中的生字“销”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板书:消)因为“销”的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一定要记住。4、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相信你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许多。谁来介绍一下?小结:(课件出示图片)自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赚取白银。到1838年已增至400万斤一年,中国流失白银达1亿两,造成清政府财政严重困难,百姓极度贫困。士兵吸食鸦片后战斗力日渐减弱,做工种地的吸食鸦片后劳动能力日益丧失,甚至失去生命。英国政府深知鸦片的危害,他们禁止本国人吸食鸦片,却别有用心地支持不法商人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无数的中国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参考资料,少熬夜!部销毁。本文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明确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学生就无法真正走进课文,无法真正领会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和林则徐的形象,所以这一环节比一般课文的处理要细些。过渡:大家想看看这大快人心的一幕吗?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1、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十九世纪的虎门,去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观看视频,说说自己的想法。2、过渡:你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先过生字关)出示生字词:历史值得虎门寨盐巴销毁响彻二百多万斤欺侮收缴一担锅烟渣卷进咆哮嚣张(1)自由读、开火车读(正音)、齐读。(2)找多音字:担(dāndàn)、卷(juǎnjuàn)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4、交流:(1)2—5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2)开头、结尾又写了什么呢?指名读,分别找一个词概括:值得纪念、伟大壮举。(板书:伟大壮举)(3)重点理解“伟大壮举”。(师:“举”是举动、行为的意思,那么什么是“伟大壮举”呢?相信你弄懂了“壮”的意思就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出示词条,选义项,释词。)(出示:给“壮”选择正确解释:a健壮有力;b伟大、有气魄;c增加勇气或力量;d中国少数民族。)三、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1、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次伟大壮举呢?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壮”的词语或句子。2、交流:(相机板书:壮观、隆重)△“这一天……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1)天还是那样的天,海还是那样的海,树还是那样的树,为什么今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美呢?(不同往日,将要发生一件大事——销烟,令人高兴)(讲述:其实景物本身并没有变化,但它们却会因人们的心情而显得与往日不同。风吹得小树哗哗地响,伤心透顶的人会说“小树哭了”,心情愉快的人会说“小树笑了”“小树在唱歌”,而遇到困难受到打击的人会说“小树啊小树,连你也来嘲笑我”。简简单单的一句环境描写也能揭示人们的心情,这就是环境描写的魅力。)(板书:环境描写)(2)指导朗读:突出“分外壮丽”、心情高兴。△“一大早从各地赶来的男男女女……挤得水泄不通。”(1)哪里看出人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参考资料,少熬夜!阔”、“水泄不通”)(板书:人物描写)(2)你还有什么词可以用来形容人多的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万人空巷、门庭若市……)(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赶来观看?(关心此事、禁烟愿望强烈)(4)指导朗读: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外国商人。”(1)“彩旗林立”、“身着朝服”、“文武官员”说明什么?(事件重大,场面隆重)(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商人?)交流:打击贩卖鸦片的不法商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3)指导朗读:突出隆重、庄严。3、小结:同学们,课文第2自然段用短短的三句话由远而近地为我们描绘了销烟现场的壮观场面。看似可有可无的环境描写却预示了有一件大事将要发生,一件令人高兴的大事将要发生,一件震惊全国震惊全世界的大事将要发生;而对于众多人物的描写,则直接揭示了饱受鸦片之害的中国人强烈的禁烟愿望和愉快的心情;这庄严隆重的场面也在告诉那些外国不法商人和他们的政府,中国人禁烟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再一次感受一下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画面。四、学习方法,仿写片断教参云:“本文记叙有序,重点突出,场面烘托描写到位,语言精练,生动形象,无论从内容方面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是1篇好教材。”既然是好教材,就要用好。文章第二节主要是静态的场面描写,而具体的销烟过程为动态的场面描写。故本文的场面练笔至少可以从动静两方面进行。对静态的烘托性的场面描写,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认识不到其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作文时又常常把它当做增加篇幅的手段,所以较之于直接揭示文章主旨的场面描写,烘托性的场面描写反倒成了教学的难点,故第二节的教学花些大力气是值得的,这就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不要以为语文课程内容的构建只能与“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的突出的内容”挂钩。就本课而言,就是不要以为只有动态的销烟过程的部分才可以设置仿写。1、在我们的校园中,像这样许多人聚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也有很多,你留心观察了吗?(开学典礼、六一庆祝大会、元旦义卖活动……)2、出示照片(元旦义卖),回忆当时的场景。3、你能把这个热闹的场面写下来吗?(指导方法)(1)环境描写:天气、搬桌子、摆放物品、布置展板、张贴标语参考资料,少熬夜!(2)人物描写:志愿者、购物者4、练写片断。5、交流、评议。五、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并初步学会了这种描写场面的方法。那么林则徐是怎么销烟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虎门销烟》教案2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47尘埃一粒发表今天上完了《虎门销烟》,整个教学流畅、清晰,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此,仅谈一点自己的上课心得。备课时,我一直在思考:难道这一课仅仅停留在销烟的过程吗?仅仅是通过品词品句理解到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吗?如何能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呢?我在思索。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桶水,自己要有长流水”,带这个班,我也一直在想:要做个怎样的老师?对家长和孩子负责就够了!之所以学生喜欢我上这一课有以下原因:1、补充资料是关键。课前,我让学生查阅了背景资料,课上我为学生补充了当时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国际情况(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这个王朝到嘉庆年间,已经危机四伏,日趋没落,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困难,农民起义连绵不断,道光即位后,封建统治更加衰落。清政府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英法美等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其中美国工业发展水平最高,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积极对外扩张。英国资本家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牟取暴利,竟无耻地把鸦片偷运到中国来。十八世纪中期,英国每年偷运到中国的鸦片为二百箱;十九世纪初期,增加到每年四千箱。1838年——1839年,更猛增到三万五千多箱,美国和沙俄也向中国偷运鸦片,1840年前的二十年里,中国外流的白银达到一亿两。),为学生体会壮举的伟大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课后,我为学生补充了销烟后的背景资料(中国人民查禁鸦片完全是正义的,但掠夺成性的英国侵略者,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竟以着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借口保护通商,派舰队到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英俊侵犯广州,由于林则徐在广州作了充分准备,英军未能得逞,就沿海北上,转攻厦门,也被早有戒备的闽浙总督邓廷桢率军抵抗击退。英国又转攻战备空虚的浙江,侵占了定海县城,并继续北犯。八月英舰闯到天津海口,对清政府进行武力恫吓,提出了鸦片贸易合法化,赔款割地等侵略要求。英军到达天津后,道光帝吓慌了,忙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到广州和英军谈判。琦善到广州后,为了讨侵略者的欢心,他下令裁减水师三分之二,解散了林则徐招募的水勇,撤除了参考资料,少熬夜!珠江口上的防御设备,英国侵略者见清政府如此软弱无能,气焰更加嚣张。英军采取先发制人,突然袭击,直扑虎门,琦善急忙派人和义律签订了《穿鼻条约》,答应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元等。),作为对文章学习的延伸。补充文字资料,增加课文厚度,备课时,我特意看了相关的小说,上课时,补充相关文字资料,如邀请外国官员来观看,外国官员惊叹销烟工作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乎他们的“臆想”。2、通过影片增加学生感性认识。课中,我通过影片,让学生感受当时销烟过程,再回归课文内容,真正让学生走近销烟场面。上完课,学生真的是发自内心感悟到了销烟的壮举,孩子们也是乐于学习的。不知道以上所谈对你的教学有没有用,只想与大家共享我的设计。(第一范文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此问转载;id=512《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3许贵华,安徽省六安市解放路小学高级教师,多次参加区、市级教坛新星大赛,裕安区小语会理事,省级骨干教师。曾获安徽省首届文学艺术作品大赛成人组一等奖,全国中小学教师第四届范文写作大赛二等奖,六安市优质课大赛第一名。多次获裕安区“师德标兵”称号。先后参与解放路小学两个国家级课题的研究。目前,正在就学生经典诵读与现代文阅读相互促进方面做有益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初读感知,理清脉络,尝试复述课文。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板书学生尝试复述课文。难点: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简介林则徐1、2003年,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刚刚当选新一届中央政府总理的用两句诗来表达他为国为民的理想与信念,获得了中外记者们热烈的掌声,也让电视机前更多的老百姓感动不已。哪两句诗,请看2、课件出示诗句师简单讲解诗句意思,引导学生谈谈对诗句作者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了解。3、板书课题,释题。参考资料,少熬夜!销:销毁、烧毁。烟:鸦片,俗称大烟。销烟:就是把鸦片销毁。虎门:广东省东莞市。二、创设情境,初读课文1、播放电影《林则徐》虎门销烟视频片段。2、提问:你看到在虎门销烟过程中最高兴的人是谁?3、提问:看过虎门销烟视频片段,你有什么感受?4、学生带着感受读课文。三、出示“自学导读单”,学生交流自学情况。(一)出示::自学导读单1、简单了解林则徐生平。2、了解虎门销烟的相关历史背景。3、自学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按虎门销烟的时间、过程、意义把课文分成三段。5、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壮”字体现在哪几个方面?6、参加虎门销烟人数众多,文章为什么没有描写人物语言?7、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同位之间或前后位之间交流自学收获四、师生互动,讨论、交流、板书1、出示课件,学生读词语,师生共同交流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师生交流分段。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