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为何要写《桃花源记》实用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陶渊明为何要写《桃花源记》实用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陶渊明为何要写《桃花源记》实用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桃花源记121陶渊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2.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体会文章优美精练的语言。3.掌握并积累文言词汇,了解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能力目标1.培养朗读和背诵的能力,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2.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情感目标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2.掌握并积累文言实词。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常常把风景美丽而人们又不常去的地方叫做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个成语来源于陶渊明所写的1篇文章——《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二、作者和本文写作背景介绍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世称靖节先生。三、诵读感悟1.播放课文录音朗读,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句读。便舍船(shě)屋舍(shè)俨(yǎn)然豁(huò)然开朗阡陌(qiānmò)黄发垂髫参考资料,少熬夜!(tiáo)便要(yāo)还家邑(yì)人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语(yù)云为(wèi)外人道诣(yì)太守刘子骥(jì)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①字音要读准。②句读要分明。③节奏要合理。④语速要适中。⑤语句要流畅。⑥要读出感情。3.自由朗读,齐读。四、对照注释,疏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五、指导学生理解文中所出现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和省略句。1.古今异义词词语古义课文例句今义鲜美鲜艳美丽芳草鲜美(味道)新鲜交通交错相通阡陌交通交通运输妻子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指男方的配偶,老婆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地方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不管(连词)不足不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够,不充分如此像这样说如此这样缘沿缘溪行缘故,缘分延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长。延伸2.一词多义词语词义课文例句舍舍弃便舍船房子屋舍俨然寻寻找寻向所志不久寻病终志做标记,动词处处志之标记,名词寻向所志向以前寻向所志对着眈眈相向为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对,向不足不外人道也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四个“然”字词豁然:俨然:怡然:欣然:4.成语世外桃源落英缤纷鸡犬相闻参考资料,少熬夜!怡然自乐黄发垂髫豁然开朗无人问津5.省略句见书六、复述课文,整体感知1、以“桃源”为线索,小组成员分工讲述桃源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线索提示:发现桃源—进入桃源—作客桃源——辞别桃源——再寻桃源2、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或一句话谈读本文的感受,并简述理由。七、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分步品味(一)想象桃源之美1.指名朗读描写桃源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优美的句子。明确:桃花源外在环境美:自然景色--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内在环境美:自然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桃源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选一个景点用一个句式给我们描绘一番(这里的美,你看、)例如:这里的土地美坦荡如砥,一望无垠,就像一面大毡子````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们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这里的田池美,你看,土地肥沃,庄稼茁壮成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二)理解桃源之乐1、桃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哪些人能感受到桃源的欢乐?(男女、老幼、渔人)生活环境—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黄发)怡然自乐,因为老有所养,丰衣足食。小孩(垂髫)怡然自乐,因为和平安乐,无忧无虑。渔人乐,因为受到热情相邀(要、延)。男人乐:往来种作,乐不乐?(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安居乐业)(三)探桃源之奇奇在何处?参考资料,少熬夜!桃林奇,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山洞奇,仿佛若有光,,且形状也奇: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人奇,种作、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结局奇;处处志之,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病终”问(1)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2)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4)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二、深入研讨1好一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地!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再游桃花源。2读后思考:桃源胜境究竟在什么地方?我们找得到它吗?为什么虚构?解释“世外桃源”的意思。3有人说桃源是陶渊明积极的理想,也有人说是他的消极逃避,你怎样评价?(人还是应该脚踏实地不要象陶渊明那样幻想了一个美丽的社会,可自己却在贫病中死去。有人说,人应该有美好的理想,那怕它不能成为现实。)三、总结收束为了追求光明和理想,我们的祖先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消极逃避,而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寄托。《桃花源记》引起劳动人民无限遐想和向往,放眼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有谁像陶渊明那样将绚丽的理想描绘的如此酣畅淋漓?四、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基础训练。资料:[默写]①描写桃林美景的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花鲜美,落英缤纷。”②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描写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④用借代的手法描写了桃源内老人和小孩的神情态度?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⑤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句子是“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和“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⑥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⑦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参考资料,少熬夜!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⑧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⑨描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⑩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世外桃源。⑪文中作者理想的社会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关于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留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美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赋》《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陶渊明最后一任官职是彭泽县令。有一天,郡里派来一名督邮视察,县里小吏忙来向陶渊明报告,陶渊明正捻须吟诗,一听来了督邮,十分扫兴,勉强放下诗卷,准备去见督邮。小吏一看他还穿着便服,吃惊地说道:“督邮来了,您该换上官服,束上带子去拜见才好,怎么能穿便服去呢!”陶渊明一向看不惯那些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督邮,一听要穿官服行拜见礼,更受不了这种屈辱。他叹口气道:“我不愿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种小人打躬作揖!”说着,索性把身上的印绶解下来交给小吏,辞职不干了。这就是著名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此后,朝廷曾有人多次请他出仕,都被他拒绝了,连他们赠送的梁肉也“麾而去之”。桃花源记2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参考资料,少熬夜!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3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2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并翻译全文。3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的寓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国湖南省有一处风景独特,倍受世人青睐的旅游胜地,她因东晋时期一位诗人的名作而闻名天下。大家知道是哪吗?那位诗人是谁?去过没有?请去过的同学简要介绍有关情况,好吗?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古代散文《桃花源记》,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东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库中的宝贵遗产,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桃花源记》乃《桃花源诗》的序文),已经成为我国人民雅俗共赏的精彩作品。《桃花源记》是1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字词三、目标1、熟读课文2、(学习前三段)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意理清结构四、学习1听录音(标记字音)2请一位同学朗读,要求读出感情,咬准字音。(读完后由同学做适当评价。)3结合注解翻译课文,理清结构逐段翻译(教师可适当给同学讲解词语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等)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一段: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缘溪行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第二、三段: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林的见闻和经历仿佛若有光便舍船才通人豁然开朗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悉如外人黄发垂髫问所从来便要还家咸来问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五、反馈思考。1“忽逢桃花林”“忽”表现渔人怎样的心情?2“渔人甚异之”“之”在此指代什么?3“欲穷其林”“穷”与前文哪个词照应?表现作者怎样的心理?4前文与“豁然开朗”相对应的词语是什么?5为什么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1、2、3、第二课时一、前测1、提问背诵情况2、重点句翻译二、目标1、(学习后二段)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意理清结构2、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三、学习1、齐读课文第四段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意理清结构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寻病终第四段:结局,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未果。2、齐读课文第五段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意理清结构第五段:尾声,写桃花源无人问津。3、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请同学复述课文大意(五分钟后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