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精编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供参考!1/17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精编3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精编3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标识系统规划设计范文1关键词: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现代化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旅游已经成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为适应这一需求,各地也在不断进行旅游地、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建设。但在建设过程中,多是硬件建设为主,对旅游业的隐注意不够,忽视对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建设,也没有注意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管理。因此,完善的景区标识系统和加强景区表示设计管理是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提高旅游质量必不可少的因素。一、旅游景区标识研究存在的问题旅游景区标识是旅游景区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也是旅游景区文化的重要载体。设立旅游景区标识的目的一是帮助旅游者熟悉和了解旅游景区环境,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感;二是展示旅游景区特色,美化景观环境,增添旅游景区人文内涵;三是及时、快捷和简明地传达现场管理信息,促进景区综合效益的发挥。好文供参考!2/17目前我国旅游景区标识的规划、设计尚未建立系统的理论体系,体现在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缺乏地方性、规范性、独特性、文化性、艺术性、时代性等方面。1)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有效的科学管理迄今为止,旅游景区标识的研究和成果多集中于城市标识、公共环境标识、视觉流程设计等方面,旅游景区标识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我国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开始对旅游景区标识进行研究,目前处于学习和借鉴国外标识规划理念,进行实证研究的初级阶段。2)缺乏地方性特色和文化性内涵国外标识的研究者们更多的考虑如何因地、因游客制宜,合理地进行标识的要素设计,以便标识与环境更好地协调,提高标识的文化知识传播、审美的整体视觉效果,降低标识的维护成本和费用。我国旅游景区标识存在着数量不足、形式杂乱、主题不突出、文字错漏、语句呆板、设施缺乏艺术性、书写不规范等问题。标识作用浅化,实用价值不高。3)缺乏利益相关群体的参与标识系统要素的设计、布局和建设只反映了规划者或景区管理者的观点,标识系统的服务对象并不是规划者、景区管理者,而是旅游者、社区居民。旅游标识的规划一般以青年人为对象,忽略了老年人及残疾人、外国人及儿童使用标识好文供参考!3/17时可能存在的困难。4)缺乏对景区标识的解说和效果评价、反馈一般景区将标识作为“补丁工程”实施完成后,对标识规划设计效果如何缺乏反馈和评价。调查数据表明,故宫管理者精心设计的中文标识仅引起了三分之一的旅游者观看,还有近三分之二的旅游者对标识的内容根本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二、旅游景区标识设计的规范与优化1.完善景区标识系统。景区标识需要满足接待和管理游客的综合。要求具备导引、管理、教育和解说四大基本功能及其他扩展功能。可见景区需要设计旅游吸引物标识、旅游设施标识、旅游地环境标识和管理标识至少四类标识。四类标识功能互补,构成景区相对完整的旅游标识系统。2.标识牌设置要考虑人性化、经济性和审美要求。标识牌设置要充分考虑游客的视觉和阅读的习惯与舒适性,对其安装高度、方向、标识牌规格与形状、文字大小与间距等都要进行整体考虑,必要的地方还须设计标识牌的附属设施,如小孩阅读标识牌时需要的台阶,光线不足处的照射灯等。景区标识设计中注入情感的、心理的、历史文化的等因素,从而使设计在发挥标识作用的同时,能给人带来或轻松愉快或亲切温馨或其他想不到的心理感受和体验,让冷冰冰的标识富于生命感和人情味。3.规范标识系统,方便旅游者旅游。标识牌的设置应统好文供参考!4/17一,统一即是美,统一有利于美化景区,提高美观性。统一的风格能强化景区形象,使信息能够更为有效地传播,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易于记忆,增加了景区的宣传性。1)标识牌应设置于景区内的交通流线中,方便看到。在显眼的位置应设置导游路线图,清楚地反映景区内景点周围的情况,如主要通道,景点节点等;二是标识牌的设置应有最大的能见度,使人们在一瞥之间就能捕捉到所需要的信息,做到鲜明突出。2)景区标识牌传达的信息必须准确、清楚,不能雾里看花。设计时语言应简洁明快,易于理解和记忆。文字应使用人们最常用、最熟悉的字体,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4.优化旅游标识内容,强调景区标识的连续性和科学性。游客在景区的游览行程是连续的,连续性与统一性标识系统应连续设置,使之成为序列,引导旅游者顺利完成景区内的旅游活动。5.突出景区特色,发挥标识牌的构景作用。标识作为景区环境和产品的构成要素,应该与景区整体环境相协调,与景区产品相呼应,与景区文化相融合。因此,旅游标识的设计应紧密与这三者结合,充分展示景区特色和景区画面的美感,而不应独立其外。三、利用现代化手段对旅游景区标识管理的建议1)运用多学科理论,开展景区标识系统基础性理论研好文供参考!5/17究环境标识的设计过程实际上是设计者、环境、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应借鉴系统工程、环境艺术学、符号学、人体工程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对景区标识进行设计。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将多门学科的相关理论进行综合与整理,通过互联网软件与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必将可以用一种全新的规划设计理念和视角,对景区标识系统的特点、视觉流程规律等基础理论进行探索。2)综合考虑景区文化、环境等因素设计开发新型软件,将不同游客的年龄、性别、兴趣喜好等输入,批量迅速分析游客的信息,然后针对游客的年龄、兴趣、时间等因素,依据标识所传达信息的功能要求、环境特点,赋予标识以特定的形态、色彩,以系列性、连续性的方式,设置在各种空间环境之中。解说词的设计应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特色化原则。建议引入GIS、GPS等先进的空间定位手段,探讨各类型标识的空间分布格局,结合运筹学、图形学相关理论,进行多方案设计、选优。3)探讨社区参与式标识系统规划方法国外许多优秀景区设置了“游客留言板”,既让游客发表了自己旅游心得,也让管理者从中收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借鉴社会学理论,通过现代化技术加强与游客的沟通,让旅游者参与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的全过程。好文供参考!6/174)建立景区标识解说指标体系,进行定量评价加强景区标识的制度建设在旅游景区对游客开放后,应将有关标识的使用、维护、更新同步纳入到相关的管理制度中,促进标识的规范使用与持续使用。要将相应区域的标识管理、相应的标识使用责任到人,这样才能促进标识体系的持续运行,增强管理标识、使用标识与更新标识的责任感。建立标识评价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评分标准,既可提高景区标识系统解说效果,也可供旅游管理部门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检查、评估考核服务。综上所述,景区标识系统及其管理对旅游者的作用不容质疑。景区标识系统完善与否和管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旅游质量,关系到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的积极评价。同时需要指出,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旅游者的日益理性,景区标识系统的管理问题也将愈加突出。参考文献[1]厉新建。旅游产品特点、消费技术与景区解说系统[J].人文地理,2004[2]李宏,陈享尔,郭飞。旅游景区标识规划设计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3]王兴斌。“体验经济”新论与旅游服务的创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好文供参考!7/17标识系统规划设计范文2关键词:传统城市规划;现代生态规划;规划理论;再认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传统城市规划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体,是对人类主要聚居方式的研究。建国后,我国按照集中计划体制的原则建立了一整套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这一模式对于我国解放后40年间的城市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不足是传统城市规划偏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的整体发挥。生态规划从单方面的自然生态到全方位的泛生态皆有涉足,它是以研究人和环境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人类聚居环境研究学科和方法。现代生态规划要以一种整体的、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城市,这对传统城市规划是一种全新的认识。一、传统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1、以指令性计划作为规划的依据传统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依据,实质上是国家计划在城市建设层面上的延续。传统城市规划的作用是将国民经济计划的有关项目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并以最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它起到的是一种“二传手”的作用。2、作为发展蓝图而不是管理手段的物质规划传统城市规划的主要环节是“设计—实践”,其规划管理好文供参考!8/17亦类似于工程行政管理而不是社会公共管理,因此传统城市规划的目标也就是为城市发展描绘一个宏伟的前景蓝图。但这种蓝图常常被当作体现政绩的一种“产品”或“陈列物”,而其管理工具的职能却往往被过多的行政干预和长官意志所抵消。与这种蓝图式规划目标相联系的传统城市规划模式,就是以图表、模型等方式描述若干年后理想城市状态的方式,而对于实现这种目标状态的过程和手段,传统城市规划是少有涉及的。3、忽视规划方案的成本内涵在我国的传统城市规划中,对规划的决策成本和环境代价基本上未予考虑,地方决策者更重视的是近期政绩的最大化,而忽略了城市规划长期的经济性。4、“为经济建设服务”成为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鉴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巨大差距,故经济建设成为我国压倒一切的紧迫任务,这种情况在传统城市规划上也有充分体现。传统城市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但却忽视了社会环境生态建设,从而带来环境污染、人口膨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二、传统城市规划的新含义——现代生态规划现代生态规划基本上可理解为: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根据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信息,从宏观、综合的角度,参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战略或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决策,并提出合理的开发战略和开发层次,以及相应的土地及资源利好文供参考!9/17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从整体效益上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相协调,并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三、传统城市规划的再认识1、从“线性思维”到“网络性整体思维”传统城市规划的思维是一种线性思维,其操作过程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城市基础设施。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城市发展是全方位的、连续的发展过程,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的交织在一起,城市的发展目标就是追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而线性思维模式无法解决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城市体系也逐渐成为一个与此相关的重要尺度。各个城市均扮演着全球经济网络中的“节点”角色。因此,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及其规划,不仅要研究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还必须增强开放意识,研究城市外部环境的变化。树立城市网络的观念,认清本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运用网络性整体思维,发现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促进城市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2、从“人类中心论”到“生态文明观”在“人类中心论”思想的指导下,城市经济的发展以消耗大量的资源为代价,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对环境与资源疯狂掠夺好文供参考!10/17的过程。与此相适应,传统城市规划目标的实现往往只考虑经济成本,对社会、环境代价常常忽略不计,其结果是不得不面对贫富悬殊、城乡差别扩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污染、土地浪费等严重的生态问题,而传统城市规划却对此已无能为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现代生态规划应运而生。现代生态规划反对传统的人类中心论,反对通过掠夺自然的方式来促进人类自身的繁荣,同时也反对自然中心主义。在价值观上,现代生态规划对人类、自然的价值重新进行认定,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平衡发展的生态文明观。现代生态文明观把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作为人类行为的终极目标和人对自然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尺度,是对自然界生命价值及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价值与位置的科学评价。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必需赋予传统城市规划的新的内涵—生态文明,使人类真正意识到并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在保持内在平衡的同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指导思想从“为经济建设服务”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为了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