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寓言两则》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寓言两则》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寓言二则1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2、难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1、出示“寓言两则”,查字典解释词意。二、教学《揠苗助长》(一)、解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的交流讨论。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寓言的常识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学习《揠苗助长》1、初读(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由题引入,变文字为画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为学文奠定基础。)(3)、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2、朗读(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参考资料,少熬夜!(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如: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的?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3、讨论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4、拓展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2、如果要你把这个寓言讲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听,你会怎么讲?讲寓言比赛。三、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2、教师范写。3、练写,评议。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回顾。2、启发交流: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二、教学《守株待兔》1、初读(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3).启发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研读(1).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习这则参考资料,少熬夜!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这个人做得对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结组学习。引导学生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教师巡视,适当提示,比如: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等。(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如: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学生体会。“白”字。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的语气等。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这个人做得对吗?(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3、拓展(1).讨论: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2).交流: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3)、思考: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4、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守、丢、此、桩、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2)、教师示范书写。(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词语解释:揠苗助长:揠:拔。比喻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长”。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灵活变通。也比喻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或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板书设计:寓言二则2教学要求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重点参考资料,少熬夜!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策略1、教法:目标教学法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词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纪昌学射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重难点1、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2、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策略1、教法:目标教学法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同学们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二、展示目标三、导学达标(一)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二)交流讨论,朗读课文1、指名课文,注意随机指导读正确词句。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参考资料,少熬夜!不先教他开弓放箭?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小结:看来,学习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四、达标测评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识字、写字、写词五、总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扁鹊治病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重难点1、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2、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策略1、教法:目标教学法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古代名医,他是谁呢?二、展示目标三、导学达标(一)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3、把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二)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参考资料,少熬夜!1、指名读课文。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3、交流讨论。(1)交流学生的疑问。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好。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2)交流受到的启示。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3)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出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三)认读生字,抄写字词四、总结五、布置作业1、完成本课配套练习。2、预习《文成公主进藏》。板书设计29、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躺、睁、注视皮肤没病绑、吊、站、盯皮肉之苦不理睬肠胃里非常不高兴百发百中骨髓请他治病寓言两则3教学要求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3.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通过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难点明白两则寓言中的主要人物错在哪里。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提问:你读过成语故事吗?举例说说。(第四册学过《刻舟求剑》)像《刻舟求剑》那样,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寓言二则》。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现在我们学习第1篇《揠苗助长》。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教师范读课文,或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揠苗助长》讲古时候有个人,他用拔苗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二)学生试读课文,正音。1.学生先小声自己读两遍。2.正音,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生字词。yùzéyàjiāo寓言二则揠苗助长焦急jīnpíchuǎnfèijié筋疲力尽喘气白费一截(三)指名学生朗读《揠苗助长》。“揠”就是拔的意思。“长”读zhǎng。“揠苗助长”意思是用拔苗的办法帮助禾苗长高。三、理解课文内容(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揠苗助长》里的那个人,为什么在田边转来转去?他想出了什么方法帮助禾苗生长?结果怎样?(二)讨论回答。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为什么在田边转来转去?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他的心情怎样?巴望——盼望的意思。焦急——心里特别着急。这个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这是故事的起因。)2.指名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他自己感觉怎样?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