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供参考!1/22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2.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3.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属于初级阶段,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好文供参考!2/22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师还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动手操作的环节,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乘法的意义。突破方法: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习活动中领悟。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式法。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主题图、小棒、圆片。教学过程:一、新知铺垫(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①(出示主题图1)一天,白兔和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白兔是几只几只在一起的?鸡呢?(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鸡是好文供参考!3/223只3只在一起的。)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回答。③谁能用算式表示白兔一共有几只?2+2+2=6(只)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④谁能用算式表示鸡一共有多少只?3+3+3+3=12(只),这里又有几个3相加,得多少?(板书:4个3相加得12)⑤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同组小朋友先思考,再互相讨论)加数都相同。(2)?试一试一次摆2根小棒,摆5次。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得多少?(思考,学生回答)2+2+2+2+2=105个2相加得10。二、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乘法①创设情境,引入乘法。好文供参考!4/22(出示主题图2)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4个2相加。2+2+2+2=8②如果再加入有4张桌子呢?8张桌子呢?请学生先思考,小组讨论,再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③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很麻烦。说明: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学吗?(2)感知乘法。①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写作4×2=8或2×4=8②介绍乘号、乘数、积的名称(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③算式的读法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3)反思乘法的意义思考:①4个2相加中“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2”表示相同的加数。好文供参考!5/22“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②4个2相加,是怎么样用乘法算的?4×2和2×4③在这里,4×2和2×4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4个2相加。(4)试一试出示小鸡图。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列式。5个4相加。加法算式:4+4+4+4+4=20(只)乘法算式:4×5=20(只)或5×4=20(只)(5)回顾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三、知识巩固(1)“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题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图在括号里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学生填写,再集体订正。(2)“想想做做”第2题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按要下面求摆。每堆摆3个,摆4堆。学生摆完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每堆摆4个,摆3堆。好文供参考!6/22学生摆完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集体订正。(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同桌互相读和说;每小组代表相互读和说。(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收获?《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第二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好文供参考!7/22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小朋友们平时都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吗?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出示课件──儿童乐园的一角)(2)、师:儿童乐园的景色多美呀,你看到了什么?有湖水和小船。远处有高高的摩天轮。还有一些小朋友。(3)、师: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2、动手操作,摆一摆。(1)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2)、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3)、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学生操作)(4)、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生l:我摆了3座小房子。好文供参考!8/22生2:我摆了2颗星星。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评析:摆小棒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操作活动,我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公园里小朋友们做摆小棒游戏的情境,引出“你们会用小棒摆什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为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而设计了恰当的学习活动。]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一)观察图形,初步探究乘法的意义。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学生活动)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6+6+6=7+7+7+7=3+3+3+3+3+3+3+3+3+3=……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好文供参考!9/22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一样的数。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5、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生l:算式很长。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6、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7、请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8、小组讨论9、汇报。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写在黑板上。好文供参考!10/22(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1)、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2)、生4:这个加法有10个3加在一起,我就写“十个3相加”。(3)、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很聪明。(4)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5)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6)生7: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7)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10、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老师看得眼花缭乱,你们的想法都比原来的算式要简便,你们可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数学家们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和小朋友们一样想出了许多方法来表示这么长的连加算式。后来,他们决定用这样的算式来表示(板书:10x3=3x10=)好文供参考!11/2211、看到这个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吗?1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议论议论。13、学生汇报。生:10就是10个3,3就是算式里的那些3。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二)认识乘法1、认识乘号。(1)师:你们真聪明,连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都知道。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l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指“x”)。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你知道乘号是怎么来的吗?(生:不知道)乘号是l7世纪英国的一位叫欧德莱的数学家最早发明使用的。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生:像叉号、像拼音x、斜着看就是加号了。)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欧德莱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2)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生l:比原来简单了。好文供参考!12/22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要是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3)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2、乘法的读法和写法(4)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生:能。)(5)你的作业纸上还有其他的连加算式吗?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学生练习)[评析: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大家继续摆下去摆了100个作品,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好文供参考!13/22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大家不仅列出了加法算式,还通过合作探索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真了不起!现在我们再到儿童乐园的别处看看吧。(课件出示儿童乐园的场景。)2、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好玩的。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3、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