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市委书记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范文长期以来,民营经济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用“四个重要”来概括: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规上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九成,今年1-7月,全市规上民营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市的72.18%,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86%。二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九成以上的研发投入,高科技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三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民营企业创造了超过85%的新增就业岗位。四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今年1-7月,民营企业税收收入占全市比重达78.3%,税收收入同比增长39.2%。可以说,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XX发展的功臣,是新征程上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对于当前经济形势,党中央有清晰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既然是“波浪”,自然就有波峰、波谷;既然是“曲折”,自然就有上行、下行,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困难挑战。越是在这种时候,越需要广大企业家坚定信心、克难奋进,也越需要党委、政府以良好的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企业信心。一、优化营商环境事关发展全局,我们将一以贯之、狠抓不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真心实意为大家排忧解难,努力成为大家能依靠、可信赖的坚强后盾。去年9月,我们开展了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排查整治了一批问题线索,有效处置了一批典型案件,固化形成了一批制度规范;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召开了落实“四敢”重大要求动员部署会、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进一步对营商环境工作专题部署;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我们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抓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第一条”进行部署,强调要深入排查解决突出问题、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全力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组织了千企大走访活动,聘请了116名企业家作为全市营商环境观察员,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完善解决企业问题闭环管理机制,切实提升企业感受度。省委信书记在XX调研时,对我市的营商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指出XX服务医药企业的做法,已经是升级版,这些经验做法可以全省推广。近期,我们还将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可以说,优化营商环境,过去我们一直在抓,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XX营商环境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企业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营商环境好不好,广大企业说了算,企业认可是最根本的标尺,企业满意是最重要的标准。今后,我们将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以更有力的行动和举措,全面倾听企业家的困难和诉求,全面解决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堵点难点痛点,全面排查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优化营商环境永无止境,我们将对标一流、攻坚突破。主动对标世行新标准,对照国家、省评价体系,持续优化政策措施,重点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公平法治。我们正在制定《XX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目前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年内将正式出台。我们就是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坚决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完善公平竞争政策举措,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从根本上打破“熟人社会”的陈规陋习,真正做到企业办事不求人、部门做事不看人。二是突出专业精准。分行业打造专业化服务团队,重点在产品注册申报、政策上争运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争取更多政策红利。同时,完善专家会诊、专项联络、专员服务等机制,充分发挥专业人士、业务骨干力量,更有针对性、更加精准地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三是突出便捷高效。扎实推进“一件事”改革,既抓好进驻单位事项办理,也管好未进驻单位的协同服务,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成为XX政务服务的鲜明特色。目前,我们正全面实施行政审批超时默认制,审批时限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助力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三、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局外人,我们要政企同心、携手并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我们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我们将始终与民营企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全面梳理、认真研究中央近期出台的民营经济“31条”、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促进民间资本投资“17条”等政策,最快速度精准送达企业,做到应享尽享、直达快享;进一步强化要素供给,及时帮助破解交通物流、扩产融资、土地能耗、环境容量、招才引才等方面难题,切实解决企业燃眉之急;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常态化开展政企交流会、“早茶峰会”等活动,发挥好“泰好办·民企服务热线”作用,促进各项服务再提速、再提效,让企业安心、放心、舒心发展。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激活创新发展“动力源”,持续深化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更大力度稳订单、拓市场,不断提升企业生存能力、盈利能力;用好资本市场“助推器”,抓住全面注册制改革机遇,练好发展“内功”、用好资本“外力”,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层次;抢抓数字经济“新风口”,加快“智改数转”步伐,深化数字技术在生产、运营、管理和营销等环节的应用,释放数字技术对企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拧紧合规经营“安全阀”,坚持讲正气、走正道,依法诚信办企业,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扎实做好质量控制、环保达标等工作,确保企业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