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课后服务应明确的三个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课后服务应明确的三个问题2023/X/XX课后服务是由于家长下班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冲突,在学校进行的学生自主参加的社会活动。教育部在xx年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开始推动各地小学课后服务工作。xx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要求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我们应该怎样优化小学课后服务?或者说,如何持续推进小学课后服务建设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对象是什么?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基准是什么?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方向是什么?一、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对象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对象是什么?是指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从哪个方面推动并改进课后服务。截至2023年4月,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以“小学课后服务”为主题检索文献901篇,以CSSCI、中文核心期刊等高水平期刊为文献来源检索文献4,其中关于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对象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一,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对象是政策理论等,在本国政策的主导下,探究日本、韩国和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开展课后服务的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其二,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对象是特色课程,例如VEX机器人课程、空手道课程、STEM课程、管弦乐课程等;其三,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对象是管理模式,如王嫣然认为要构建“1+X”课程体系、打造“15分钟教育圈”、提供“专业+志愿”团队保障三个方面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小学课后服务步入“常态化”发展阶段,为了持续推进小学课后服务建设,小学课后服务优化对象需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优化的重要程度大不相同。1.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首要对象是课程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往往被具体化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等。以xx省xx市某小学为例,课后服务是课内课程的附属,以完成课内作业为己任,尚不能称之为“课程”。在xx市xx区xx小学,构建家校社联动模式的课后服务,小学课后服务的校本课程粗具雏形。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课后服务中没有相应的教科书,学校可以临时决定课程内容;没有详细的教学大纲,科目可以随意更换;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无法前后衔接。总之,小学课后服务课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课程质量远不能与课外辅导班相比,亟须推动小学课后服务的课程化。2.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重要对象是管理模式管理模式是推动小学课后服务的载体,自小学开展课后服务以来,“1+X”管理模式受到广大小学生的欢迎,“1”是指以课业辅导课程为主,即任课教师在教室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和复习、辅导作业或课外阅读等;“X”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全面发展为目的开展艺术、体育、书法、科技等特色课程。“X”课程主要分为由社团主导的兴趣类课程、由社区主导的生活类课程和由地方主导的民俗类课程三大类。“1+X”管理模式是一个基本范式有待深化开发,结合各地小学情况和地方情况开发出适合各地小学的、独特的、多样的管理模式。3.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基本对象是政策教育部在xx年印发《指导意见》后,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开始起步,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相关小学课后服务政策性文献数量增长为两位数。x年,小学课后服务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国普及,相关政策性文献数量在xx年突破三位数,在2022年“双减”政策出台后达到顶峰,共464篇,到目前为止超过相关小学课后服务总文献数量的一半。由此可见,政策是小学课后服务运行的基石,在推动小学课后服务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二、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基准小学课后服务的落脚点是“服务”二字,服务理念是优化小学课后服务的目的,那么服务到位就是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的参考标准,服务学生、家长及老师的水准就是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基准。1.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基准是学生的参与率(1)学生是小学课后服务的直接受益者小学课后服务坚持面向有需求的学生,严格以家长自愿选择、学生自主参加为前提,严禁学校或个人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要求学生参加,严禁以任何方式拒绝或延缓学生参与。在此前提下,学生对小学课后服务具有自主权,小学课后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率。因此学生的参与率可以作为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基准之一。问卷调查及新闻报道都显示:各地小学开展课后服务以来,学生参与率普遍在9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99%。目前来看,小学课后服务整体质量基本令学生满意。(2)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基准应关注学生参与率背后的地区背景和家庭背景自xx年小学课后服务全面开展以来,以xx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城市针对本地课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却很少看到关于偏远地区的课后服务研究。此外研究数据显示,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比例分别是%、%和%;在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中,低收入家庭学生占比(%)低于该群体人数占总体样本数的比例(%)。进一步促进小学课后服务的落地实施,应更多关注偏远地区和贫困家庭学生的参与情况。对中心地区和富裕家庭来说,课后服务的出现只是转换学生的学习阵地,从校外辅导变为校内辅导,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课业压力,课后服务只是“锦上添花”。但对于偏远地区和贫困家庭来说,课后服务是学生接触课外世界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契机,是教育公平的基本保障,课后服务对他们来说是“雪中送炭”。推进小学课后服务建设需有所侧重,多关注偏远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参与率,多关注中心地区和富裕家庭的学生高参与率下隐含的实施问题,为小学课后服务的持续发展提供经验与启示。(3)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基准应注重学生对特色课程的参与率小学课后服务课程依据学生需求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学生的作业负担设置的课业辅导课程,参与率几乎达到100%;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的思维拓展、社会生活、民俗文化等特色课程,参与率参差不齐。随着小学课后服务的“全面开花”,各地对开设课程的选择大不相同,有的特色课程各有涉猎,包罗万象;有的特色课程以民俗文化课程为主,专精不专广等。那么问题就随之而来:如何平衡特色课程的各项比例以及如何评判特色课程的整体质量?两个问题殊途同归,学生的课程参与率起关键作用。如果忽视学生在特色课程中的参与率,一味固化特色课程的各项比例,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教育必须因材施教,特色课程的占比也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适当调整。同理,学生是否愿意继续参与是特色课程质量的间接反映。2.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基准是家长的满意度家长既是小学课后服务开展之初的主要支持者,也是决定小学课后服务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力量。本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宗旨,家长从小学开始便督促孩子“抢跑”,不正规的课外辅导教育既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在提出小学课后服务的设想之后,家长持积极态度。xx年,中国青年报对1605名中小学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的受访家长期待落实好学生课后服务,将近七成的受访家长希望课后能够安排课业辅导和答疑。不难看出,小学课后服务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如果在小学课后服务的后续发展中出现课程流于表面、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家长一定会另作他选,小学课后服务发展必定会半途而废。为促进小学课后服务的长久发展,有关部门应换位思考家长会关注小学课后服务的哪些方面。(1)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开设课后服务的初衷是缓解家长没时间接孩子的矛盾,因此受到家长的热烈欢迎。但随着课后服务实施战线的拉长,家长开始怀疑课后服务质量能否与校外辅导班的教育质量相媲美。依照家长的心态,如果学生在小学课后服务中学习方面和技能特长方面没有取得明显进步,那么不可避免地会呼吁取消课后服务。在推进小学课后服务课程化的同时,我们应该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在学生课业方面与家长定期沟通,课后服务期间家长可以弹性接孩子,以便更加便利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技能特长方面给家长提前打好“预防针”,引导家长根据孩子的特性有意识地选择真正需要的课程。最后,让课后服务“被看见”。为让家长近距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安排家长“沉浸式”参与课后服务,以“推门进班”的方式近距离感受孩子的课堂学习,感受老师们的启发式教育。(2)家长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学生学习进步的同时,家长也在担心长时间的学校生活是否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全国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查表明,尽管中小学生的营养和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他们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在近20年来却持续下降,对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小学课后服务应践行“健康学习两不落”的理念,开设相关体育课程,如击剑、投壶等。近年来校园霸凌屡见不鲜,可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在开展课后服务之前,心理健康教育只在班会课等非正式课堂内进行,缺少独立的教育空间。小学课后服务为独立并系统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保驾护航。3.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基准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1)教师是小学课后服务的直接实施者有人质疑,小学课后服务的当务之急是满足受益方即学生和家长的基本要求,教师作为服务方只需服从安排、听从指挥。这种观点忽视了教师的作用和意义。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机器似乎终将取代教师,机器人拥有远超于教师的知识量,教师失去了对知识的专有权,再加上ChatGPT的火爆,它可以像教师一样答疑解惑、纠正错误、提供反馈、生成建议,甚至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似乎可以完全胜任教师教学的角色。但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并不仅仅是做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他们的情感与创造性是机器无法替代的,他们的作用与意义对学生来言独一无二、不可替代。教师直接实施小学课后服务是保障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2)工作有意思,教师才能获得职业幸福感互联网上出现的“当教师前后对比图”似乎印证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随着工作年限的延长而降低。从理论上来说,新教师初入职工作难度较大,而老教师熟悉工作流程,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应低于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为何现实恰恰相反?因为工作的枯燥与无聊打败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小学课后服务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新契机,小学课后服务课程要关注教师的素养与特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教师爱上课后服务教学,在小学课后服务中实现与学生“双赢”。(3)工作不加班,教师才能获得职业幸福感在小学课后服务进入学校之前,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量就已繁重而复杂,再由他们完全承包课后服务的话,会直接影响其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小学课后服务的实施让加班成为教师的工作常态,何谈职业幸福感。因此,对待小学课后服务要做到合理“外包”,从特色课程角度来说,本着“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的理念,将特色课程“外包”会得到大部分教师的支持与认可。从家长角度来说,小学课后服务将校外资源引入校内,并且小学课后服务费用低于校外标准,更容易满足家长心目中对小学课后服务效果的要求。三、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方向为促进小学课后服务的长久发展,要推进“课程化”,规范课后服务课程建设;合理“外包”,创新小学课后服务管理模式;助力“双减”,实现小学课后服务多赢局面。1.推进“课程化”,规范小学课后服务课程建设小学课后服务课程建设可以大致分为课业辅导课程建设和特色课程建设。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发布,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推进小学课后服务的课程化进程,避免出现“提前教”和“提前学”的乱象,保障小学课后服务的课程建设质量。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的定义,是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深化。xx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说:“核心素养是素养系统中具有根本性和统领性的成分,是人之为人之根之本(“根目录”),是人各种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