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供参考!1/18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小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目标:1.通过查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领会句子含义。2.以较快的速度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文章的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难点:从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性格,从大海的变化中去体会金鱼的变化。教学准备教学时间:1课时。好文供参考!2/18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提示课题1.有一个老渔夫的妻子,在一条金鱼的帮助下,从一个老太太变成了贵妇人,变成了女皇,但她还不满足。她到底想当什么?最后得到了什么?这就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童话叙事诗给我们叙述的故事。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适时板书课题: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看渔夫和金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把课文浏览一遍,把不懂的字词画出来。2.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先让会理解的同学解释,不能解释的查字典词典解决。三、快速默读,把握内容1.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2.引导学生讨论:(1)诗歌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除了写人之外还主要写了什么?(主要人物是老渔夫——老头儿,老渔夫的妻子——老太太,除了这两个主要人物之外,还主要写了金鱼。)(2)诗歌叙述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让学生把握课好文供参考!3/18文的主要内容。(诗歌叙述了一位老渔夫的妻子贪得无厌,对金鱼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后仍然一无所获的故事。)四、抓住句子,理清顺序1.让学生在诗歌中找出描写老太婆提要求的句子。2.学生讨论老太婆的具体要求,教师根据老太婆的要求依次板书。3.让学生找出老太婆是什么时候开始提第一个要求的?诗歌在写老太婆提第一个要求之前描写了什么内容?4.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叙述顺序:课文开头简要介绍了人物及他们的身份,事情发生的地点,老渔夫打到一条金鱼的情况。然后按照老太婆对金鱼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顺序,记叙了事情的经过。五、体会感情,朗读课文1.引导学生讨论:(1)老太婆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贪得无厌、贪图享受)(2)老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软弱无能,对丑恶行为姑息、忍让)(3)大海的变化体现了谁的变化?(金鱼的变化,由开始时的报恩逐步到强烈不满,最后恢复了老太婆贫穷的原状。)(4)诗歌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谴责了老太婆,也批评了老渔夫,告诉人们,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好文供参考!4/18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21【第二篇】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具准备好文供参考!5/18课件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课件出示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a.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均、柄、蜗、曲、萎”(课件出示3)“曲”是多音字,读qǔ和qū;“萎”是上形下声。b.书写指导。出示生字“虎、操、占、嫩、舒、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课件出示4)指导书写:“操”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嫩”三部分都要窄长,束字中间是一扁口、不要写成下框、末笔捺变为一点;“均”的最后一笔是提;“叠”上窄下宽,中间是冖、横要长、好文供参考!6/18上边没点,且字稍扁、里边是两横;“隙”右边三部分要扁,上边小字中间一竖不带钩,下边小字竖要带钩;“瞧”笔画多要写紧凑,目字要窄,右上边有一点、下边是四横不能少。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交流:(1)请学生自荐领读词语。(课件出示5)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拂过叶柄紧贴蛟龙枯萎牢固蜗牛(2)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步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具体写了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1、全班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2、填空。(课件出示6)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_________。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_________。3、指导朗读。四、课堂小结,留有思考好文供参考!7/18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具准备课件、两株爬山虎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并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大声齐读课题。二、研读第2自然段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教师板书:位置颜色样子)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课件出示8)a.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位置:______________。b.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______________。好文供参考!8/18c.长大了叶子的颜色:______________。d.叶子的样子:______________。(教师板书:墙上嫩红嫩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3、指导朗读:读出美感来。三、研读第3、4、5自然段,交流体会。1、请同学们继续默读文中第3、4、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独到之处?2、汇报交流。师:首先我们一起交流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1)结合插图(课件出示9),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a.出示文中的句子。(课件出示10)“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师: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也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b: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教师板书:茎上如新叶细丝像触角)c:过渡:来,我们边跟着画面边读这段话,同学们读横线上的句子。好文供参考!9/18d:出示画面: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老师引读)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处是什么吗?(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课件出示11)a:问: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b:“这样”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再联系前文学过的第2自然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读……c:想看到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请你睁大眼睛来看)d: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教师板书:触、变成、巴住、拉、贴)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生齐读。指导朗读: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在这里,叶圣陶爷爷还教给了我们一种介绍事物的方法,那就是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师:老师上课前在校园的东墙边采集了两根爬山虎,你来说说从它们的颜色去观察可以推断什么?老师这里有道作业练习,需要大家去探索。小组结合文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自由讨论。好文供参考!10/18(3)爬山虎“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课件出示12)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让我们到校园的东墙边,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好吗?四、联系生活,感悟方法。1、你要向叶圣陶爷爷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2、总结。罗丹也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课件出示13)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2、课外练笔。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熟读成语,并理解成语意思;2、朗读并背诵相关的儿歌;好文供参考!11/183、熟读老子原文。教学过程:一、交流成语,走进老子1、背诵积累的道德经成语。2、看图猜成语。师导入: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浓缩的文化。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近《读老子,学成语,诵儿歌》这本书,从经典作品中学习成语。二、学习成语,初读老子1、汉字趣解。过渡语:看到大家如此优秀的表现,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汉字趣解送给大家!猜猜它会是什么字呢?出示图片,边看图标讲解:最早的“和”字是由“龠(yue,古代乐器)”和“禾”组成,本义为以声音相应和,协调地跟着唱或伴奏,此时读音为四声he。2、你还知道哪些含有和的词语?3、今天我们要学的成语是——《六亲不和》这个成语也含有和字。(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三、理解成语,熟读儿歌好文供参考!12/181、成语简介六亲不和的意思是指与亲族、亲戚之间的关系不好。这个成语是从《道德经》第十八章中提取出来的。2、听老师读道德经原文。3、过渡语:有一首和“六亲不和”有关的儿歌在等着和大家见面呢!请看!(出示儿歌)(1)自己试着来读一读吧!(2)师范读。请听老师读一遍,听清你不认识的字的读音,默默记在心里。注意,一边听一边指着字。(3)巩固,熟读儿歌。A、现在一起将整首儿歌读一读。B、谁敢当老师带大家读?(两名学生分两节带读)C、是不是每个同学都会读这首儿歌呢?现在同桌互相检测一下吧。(读得好夸夸他,读错了当小老师教教他。)(检测:谁能流利地读给同桌听?)(4)男孩女孩比赛读一读吧!(5)填空检测。四、拍打节奏,背诵积累过渡语:语文学习重在积累,熟读才能成诵。怎样才能读好文供参考!13/18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呢?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诀:要注意把握好词语意思间的停顿哦!1、师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儿歌。(斜线表示语气的停顿)2、请听老师如何读出节奏。3、打节拍齐读。4、同桌试着背给对方听。5、谁敢背给大家听?(指名)6、全班拍手背诵。五、增量发现,生活链接1、学生说说自己最爱的家人,为家人做过哪些事?2、自己读增量发现后回答问题:“六亲不认”和“六亲不和”意思一样吗?六、畅谈收获,总结课堂孩子们,你们的家人都很疼爱你们,你们也很孝顺他们,一家人相亲相爱是多么的幸福啊。说说你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四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教案【第四篇】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好文供参考!14/18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