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精编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茉莉花》--小学音乐教案1教学过程:(老师事先在教室内喷上茉莉花味空气清新剂。)同学们,早上好!今天连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件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如果想知道的话请闭上眼睛,老师马上送出。不过,请不要作弊喔!(师萨克斯演奏改编的《茉莉花》)老师的礼物你们喜欢吗?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生答:《茉莉花》茉莉花美不美啊?美在哪儿?课件:茉莉花大幅照片。学生从外形、香味等方面来讨论。茉莉花洁白、芬芳,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为了表达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传唱着许多赞美茉莉花的小曲,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茉莉花的曲子。出示课题:芬芳茉莉下面,听,这首歌曲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大家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来了解一下茉莉花的相关资料。课件:茉莉花资料、图片。录音:童声版《茉莉花》(学生回答问题。)课件: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唱一唱?课件:《茉莉花》一段歌词。(师钢琴伴奏,生唱歌词。)看样子,大家对这首《茉莉花》是很熟悉的。其实,这首《茉莉花》是根据另外一首也叫《茉莉花》的民歌改编的。想不想听听原汁原味的《茉莉花》?在听的过程中,大家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这两首《茉莉花》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录音:江苏民歌《茉莉花》这样,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己分组讨论一下。分组讨论。(生回答问题,反馈讨论的结果。)师在听的时候注意抓住以下几点关键词:节奏、方言、流行、民族、情景……好了,大家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再来一起看一看这两首《茉莉花》的第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参考资料,少熬夜!出示两首《茉莉花》主题旋律。(师钢琴伴奏,生跟唱两句歌词。)请大家拿出口琴来,我们来演奏第一条旋律。(生口琴汇报练习成果。)老师来演奏第二条旋律。(师单簧管演奏)大家刚才又重温了两首《茉莉花》的主旋律,谁来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请同学们从节奏、旋律上来分析!(补充问题:从学生回答的答案中提问。)例如:为什么婉转?——你能唱一唱吗?——分析……(生回答。)师抓住几个关键词:节奏的疏密、流行与民族、抒情与欢快……(师生共同来总结):第一首《茉莉花》节奏较为稀疏,速度较慢,因此更为平缓;而第二首《茉莉花》节奏较为紧密,速度较快,因此显得更为流畅,并且第二首的风格更为民族一些,而第一首则是在第二首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流行音乐的因素。来,大家一起来跟着老师的琴唱唱这首原汁原味的《茉莉花》。课件:《茉莉花》歌词。(师钢琴伴奏,生用普通话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接下来老师再提一个问题:假设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来自全国不同的省市,你们说怎样来区别他是来自哪儿?哎,对了,听他们说话的口音就行了。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布置的作业大伙儿完成了吗?来,学给大伙儿听听!(学生反馈课前作业。学全国各地的方言。)大伙儿知道的真多!老师还知道上海话“我是上海人”是这么说的“……”,江苏说“采茶”说的是“……”。好了,还有的,咱们下来再交流。接下来,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原汁原味的《茉莉花》,你能不能从方言上来区分这首民歌是来自哪个省的?歌中有哪几个字与咱们的普通话发音不同?录音:江苏民歌《茉莉花》(生回答,师总结:这首歌里有这些字与我们的普通话发音不同。)课件:满、不、我、采、戴、将……来我们一起用方言来念一念歌词。(师注意强调易错的字)课件:拼音。想不想听老师用方言演唱?老师也是刚学的,唱得不好请不要见笑!来掌声鼓励鼓励。(师范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方言)怎么样?大伙儿也来唱一唱!(生自由活动,模仿方言《茉莉花》)谁来唱一唱?(抽各别学生演唱。)唱得好不好啊?(学生在演唱时,老师提一些小要求)好,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参考资料,少熬夜!(师钢琴伴奏,生跟唱方言版《茉莉花》)刚才我们所学的方言其实就是江苏省的方言。俗话说:“宁听江苏人吵架,不愿听浙江人说话。”江苏人说话、唱歌都是很柔的,带有江南水乡婀娜多姿的韵味。课件:江南水乡图大家能不能带着江苏方言柔美的特征再来唱一遍《茉莉花》?(学生加入一些动作……)(师钢琴伴奏,生带着感情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除了江苏以外,我国还有很多的省市流传着具有自己省份特征的《茉莉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东北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你们来听一听这两首《茉莉花》又有什么特点?录音: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片段东北民歌有什么特点啊?(生答。师总结:东北民歌风趣、幽默、衬词很有特点;旋律的起伏很大。)那河北民歌呢?(生答,师总结:河北民歌语言朴实、更趋于普通话;旋律高亢)除了江苏、东北、河北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以外,我国还包括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但由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婉转、优美,很生动的表现了茉莉花的特点,因此这首《茉莉花》早在18—19世纪享誉全世界。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多特》中就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为主题再现了神秘而美丽的中国。说到《图兰多特》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大家听过歌剧吗?能听懂吗?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特》描写的是中国元朝时候的故事,并且又是以《茉莉花》为主题音乐,于是就有了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与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合作在紫禁城的演出。当时的票价被卖到了¥5000—6000元。但是,当正式进入到演出以后,由于歌剧全都使用意大利原文演唱,因此,绝大多数的观众听不懂。而且演出长达两个多小时,大家都有些昏昏欲睡了。当歌剧进行到最后,响起了大家熟悉的《茉莉花》的主旋律的时候,全场观众情不自禁的音乐一起唱了起来,并且报以热烈的掌声久久不能停息。课件:《图兰多特》剧照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重温当时的情景?录音:歌剧《图兰多特》片断下面,老师给大家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假如你是一名导演,你如何将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用几分钟的时间表现出来?(生讨论,回答。)我们来看看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在xx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仅用了8分钟,选用了哪些内容来将中国几千年文化展现参考资料,少熬夜!在世界面前的?视频:中国八分钟师小结:民乐、武术、京剧、以及被誉为“第二国歌”的《茉莉花》总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在《茉莉花》婉转、优美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五年级音乐教案2设计说明崔峦先生说过:“略读课更需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本课设计力求突出学生自主性阅读,采取“问题导读”式的思路,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深入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以此感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家国情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整理梅兰芳的相关资料、京剧中角色分类的相关知识、图片及微视频等。2.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2.搜集资料,阅读有关梅兰芳的其他故事或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文释题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京剧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梅兰芳——这位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板书:梅兰芳)2.简介梅兰芳,简单了解京剧中的“旦角”。可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或微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旦角”。PPT出示1: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PPT出示2: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参考资料,少熬夜!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穿花盆底鞋。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老旦:用本嗓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3.完善课题,学习“蓄”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梅兰芳蓄须”的故事,走进一代艺术大师的家国情怀。补充课题。(完善板书:蓄须)学生读课题,借助工具书解题。要求:读准生字“蓄”,理解“蓄须”就是留胡子的意思,“蓄”字是上下结构,形声字。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题目,了解课文故事主线。4.过渡:是什么事情让梅兰芳蓄上胡须不再从事他热爱的京剧表演?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设计意图:“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始,是教师教学的开端。用问题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直接指向本课教学的核心目标。二、初读课文,检测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强调读文要求。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碰到新词语,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3)思考:梅兰芳为了什么蓄须?2.检查自学情况。(1)读一读:蓄须、被迫、租界、纠缠、邀请、骚扰、拒绝、签订、宁可、要求、妄想。(2)这一课中有两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吗?宁可安宁要求要钱(3)用简短的'话说一说梅兰芳蓄须的目的。设计意图:本课生字比较多,词语也较难理解,给学生深入学习带来了障碍。本环节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主识字、学词,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为深入学习打好了基础。三、精读词句,体会爱国之举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1)默读课文,找出梅兰芳罢演后是怎样坚持他的艺术追求的语句,指名读一读。(2)读句子,画出梅兰芳深夜家中唱戏的细节词语,谈谈感受。关紧门窗特制的厚窗帘悄悄地细声吟唱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这些词语,体会梅兰芳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当时时局的无奈。(3)自由读句子,说一说:梅兰芳已经罢演却偷偷唱戏,这样做是为什么呢?2.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参考资料,少熬夜!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问题。(1)长期不演戏给梅兰芳带来了什么困难?(日本人的骚扰、生活困顿。)(2)生活困顿的梅兰芳都有什么诱惑?画一画。(3)面对困扰和诱惑,梅兰芳的爱国心动摇了吗?文中是怎么说的,读一读。(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4)教师指导学生用“宁可……也决不……”的句式说一说。3.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1)当日本侵略者对梅兰芳提出“必须”演出时,梅兰芳是怎么回答的?文中哪个词表明了梅兰芳的坚定态度?(2)引导学生以“斩钉截铁”的态度读一读梅兰芳回答日本侵略者的话。(3)当蓄须已经抵挡不住日本侵略者的逼迫时,梅兰芳做出了什么举动?代价是什么?(4)你从哪些词看出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无理?(必须、闯)4.学习课文第8、9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8、9自然段。回答问题:抗日战争胜利了,梅兰芳又有什么举动?从“当即”一词,你能读出什么情绪?(2)“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思考:人们欣赏艺术大师的再次登台演出,心里对梅兰芳还有什么样的感情?(敬佩、敬仰……)小结:梅兰芳先生不但在戏曲艺术中造诣精深,他更是艺术家的爱国典范!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更受到全世界的尊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梅兰芳对日本侵略者深恶痛绝的心情,通过品读梅兰芳蓄须抗日的故事,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学生真正了解、体会一代艺术大师的民族气节。四、作业布置,拓展阅读1.布置作业:(任选其一)(1)将梅兰芳蓄须爱国的故事完善,讲给大家听。(2)搜集艺术家爱国的故事,办一张手抄报。2.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难忘的一课》,和同学分享阅读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搜集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民族气节不光是拿起武器对抗侵略者,更是发自内心的坚定、坚守。然后用讲故事、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教学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