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好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提升思维能力,把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这为领导干部掌握运用科学思想方法、提升思维能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科学理论中蕴含着科学思想方法,是提升党员干部思维能力的思想宝库和智慧源泉。领导干部要善于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在具体工作中善于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解决问题,善于把握事物本质、发展规律、工作重点、政策尺度,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善于把科学思维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在面对各种矛盾问题和重大风险挑战时始终做到方向明确、头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切实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2—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作为县域治理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能否提升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至关重要。在推进县域治理中,领导干部既要通过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来科学确定县域发展总体思路,又要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要尊重县城发展规律,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领导干部运用科学思维的能力体现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上。要坚持人民至上,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针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群众关心的焦点痛点难点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增强政策设计的针对性、工作举措的实效性。梳理摸清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问题,推动民生事业与群众需求衔接、与发展共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立足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为安全,理顺考核机制、完善管理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医疗机构运行管理、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按照“低成本、可持续,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思路,大力推进农村幸福院“长者食堂”建设,实现农村有需求的老年人全覆盖。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系统—3—思维,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厚植生态底色,发挥生态优势,以绿水青山赋能产业升级、助力农业转型、激活全域旅游,做大做强绿色经济,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系统思维聚合力谋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系统观念,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主动识变求变应变,强化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加强改革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发挥改革整体效应。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作为县委书记必须强化系统思维能力,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不断增强县域治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眼全局提高站位。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的站位高度决定了思维层次和思维模式,只有站位高,才能看得远、看得系统、看得全面,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才不会局限于一县、一时、一域。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经常同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在县域发展实践中贯彻,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从大局上看问题,县委书记处在基层、主政一域、担责一方,既要低头干事,也要抬头看路,经常性把一县工—4—作放到全国全省大局中考量和谋划,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的关系,既做好“显绩”也做好“潜绩”。把握规律精准预判。县委书记是县域发展的“领头雁”,一定要方向正确、思路清晰,善于认识和把握规律,才能更好起到引领作用。认识和把握规律,是增强工作前瞻性、预见性的重要前提。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作决策、定政策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广泛深入群众,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实际进行综合评判、反复论证,使决策和执行符合发展规律。深入研究新时代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准确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增强工作计划性、主动性,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力度、方法,稳步有序妥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统筹协调凝聚合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抓经济、抓改革、抓民生、抓稳定,各项工作相互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坚持整体的、系统的、协调的观点,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整体推进,才能使各个方面相互促进、整体联动,协调发展。县委书记在工作中要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在兼顾一般的同时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工作切入点、突破口,以小切口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善于整合各方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效率和效益。善于运用系统观念来整合资—5—源,既整合好本地区本部门自身的资源,又整合好本地区本部门以外的资源,既整合好体制内资源,又整合好体制外资源,实现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县委书记要当好班长,协调好班子成员的关系,多换位思考、创造条件,既给压力也给动力,充分发挥好“统揽”和“引领”的作用,把领导班子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善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抓好安全生产、应急处突、舆论引导、信访维稳等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创新思维增活力解难题思维能力决定工作能力,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作为县域治理“一线总指挥”的县委书记是否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关系到县域各项事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县委书记唯有自觉运用创新思维方法,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既熟知党的方针政策,又熟悉县域治理特征和发展要求,找准问题、锐意创新,方能在推动县域发展中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让县域发展充满活力。在学习研究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要求人们从根本上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破除因—6—循守旧、思想僵化、形式主义和无所作为,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开拓新的方向,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和创新。县委书记既要政治上清醒,又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结合工作需要,拓展学习领域,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筑牢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知识根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大兴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做到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在解放思想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思维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的大突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时代、新理念去审视、定位和把握自身的发展,主动与先进地区对标对表,找准差距不足,创新思路方法。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努力探索新思路、运用新方法、形成新做法、引导新实践。只有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才能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创新中找到发展出路。严防“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心态,严防“碰到复杂矛盾拖着办、遇到棘手难题绕道走”的消极心理,敢于动真、敢于碰硬、敢于拍板,不等、不靠、不要,切实发挥班子带头人的作用,以敢为人先的锐气攻坚克难,打开工作新局面。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将创新思维落脚到破解矛盾问题、推—7—动事业发展的具体行动上。发展是第一要务,县委书记理应成为发展的开路人。作为黄河流域的区县,必须立足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持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四新”经济,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优化政治生态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改革创新本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需要容错的胸怀、机制、环境,为改革者鼓劲、为攻坚者撑腰、为创新者铺路。县域改革创新需要保护大家的改革创新积极性,作为县委书记要有允许改革创新者失误的宽容,保护勇于改革创新者的担当。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敢创新。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细化容错情形,精简容错程序,解除干部后顾之忧,涵养干部担当作为、开拓创新的底气、勇气。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让干部想创新。改进年度考核,推进平时考核,突出考察领导干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成效,将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真正使那些改革创新者得到褒奖和鼓励。以法治思维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8—决策、办事情。”县域基层干部尤其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经济,发挥法治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企业敢干”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加强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保障,切实维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在县域实践中,针对企业反映的“准入难”,全面开展清理行业准入壁垒专项行动,打破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降低企业准入门槛;针对企业“上市难”,开展优质企业上市“凤凰行动”,“一对一”辅导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针对企业“维权难”,创新推行商事“共享法庭”,推动法律服务“千所联千会”,实行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法平等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真心实意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激励企业强信心、抓机遇、拓市场。“政府有为”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职权法定,自觉在法律约束下作为、在制度笼子里用权,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为经营主体发展创造最大空间。在县域实践中,健全包容审慎的监督方式,推行“行政执法优商十条”,推广“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等柔性执法方式,持续深化“企业综合查一次”“简单事项委托查”,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实施执法文明利企水平提升、基层执法监管权责重构、执法监管数字应用迭代等工程,大力推进涉企执法司法不公、利益输送问题专项治理,让经营主体对公平正义更有感;深入开展“大走访—9—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持续开展“作风行不行、请您评一评”评议活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民普法”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矛盾、改善治理,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提升治理效能,推动县域社会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以高水平治理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石。在县域实践中,坚持以普法“小切口”做实社会治理“大文章”,通过法治篆刻、法治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让法治入脑入心;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行人民调解“季宅模式”,实现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入选国家标准化试点;探索实施“枫桥驿站”“港侨管事”“侨乡帮”等特色做法,发展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以底线思维定边界防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