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口教案精选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认识口教案精选5篇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当我们的学习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关于资料您究竟了解多少呢?网友经过整理,为您编辑了认识口教案10篇,请参考下载后分享您的朋友!认识口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2、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1、感受线段的“直”。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提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让学生猜)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板书:线段)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端。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两端,竖着放,斜着放,都问一问:这是线段吗?请同桌每人捏住一条线段,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量线段的长度。3、认识线段的图形。谈话:线段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教师先画一条直的线)线段的两端我们该如何表示出来呢?我们可以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或各画一条短短的线,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1、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你能根据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吗?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中的图形,指名作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2、找身边的线段。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已经知道线段的特征,认识了线段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线段。比如说吧,这本数学书上就有线段。拿起你的数学书,找一找,你觉得数学书的哪一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学生上来指一指。提问:为什么这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还有哪一条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除了书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有很多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你能找一找吗?谈话: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像老师这样对折、打开,这样一条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请你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你能折出一条和它一样长的线段吗?同桌合作,一位学生折比这条折痕短的线段,另一位折比这条折痕长的线段。请同桌学生每人随意折一条线段,比比两条线段的长短。4、数线段。谈话:其实有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图形。谈话:这几个图形就在书上第49页,数好后,把每个图形中线段的条数填在括号里。(教师指着其中一条线段)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教师指着与这条线段相交的一条线段)那么这一条呢?讲述:当两条线段相接时,它们相接的那一点就是它们的端点。提问: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那么由六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5、学生画线段。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吗?请小朋友拿出纸,试着画一条线段。教师巡视,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谈话:你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线段的?能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吗?为什么这些工具都能画出线段呢?(突出线段是直的,这些工具都有直的边)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线段的,还有别的方法吗?请小朋友欣赏你的同桌画的线段,如果他画得很好,就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如果有画得不太对的地方,也请你给他指出来。6、连结两点画线段。谈话:刚才我们画了线段,数了线段,还动手折出了线段,如果给你两个点,你能连结这两点画一条线段吗?请把书翻到第49页,做“想想做做”第3题。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点上两个点,指名连结两点画线段。这就说明连结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出示书上“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读题。想象一下,连出来会是什么图形?请你准备好直尺,在书上完成。谈话:如果给你四个点,请你连结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这就是“想想做做”第5题,在书上试着画一画。“估一估:哪条线段长”。怎样来证实呢?引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是初步认识线段,“线段”的概念在二上年级学是很抽象的。我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先由学生实际操作拉毛线团,得知线段的表象,再通过指一指(同桌)、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这几个环节,抽象概括出线段。整个过程由具体直观到抽象,并由易到难逐层进行,创设开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练习“任意点三点,选两点画一条线段,变成三角形”这个环节上增加了点深度:安排了,三角形有三条线段围成,有没有看到过别的图形中的线段,请举例。从学生大量的举例中了解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又进了一层。然后从“估一估:哪条线段长”到“通过估测再证实,引出:数学是科学,大量的是需要靠实验证得到正确的结果,光凭直觉(眼睛观察)是不够的。进行学习数学该具有的精神教育。”引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口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经历动手操作做角、画角、认识角在常用物品上找角的过程。2.知道角有1个顶点、2条边,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能辨认角,能在物品图片上找到角,并画角。3.在用小棒拼角、用活动做角、用纸折角等活动中,积累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1、师生谈话,引出用小棒拼图形,先讨论“拼”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再动手拼,最后交流拼出的图形。用小棒拼图形是学生喜欢的活动,用4根小棒拼图形是学生熟悉的,先想一想,再动手拼,一方面激发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用小棒拼图形,高兴吗?知道“拼”是什么意思吗?师: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出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动手拼一拼,看一看和你想的一样吗?学生动手拼,然后交流。把正方形展示出来。如果学生拼出菱形(平行四边形),告诉学生图形的名称。2、让学生拿出3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并交流拼成了哪些图形,使学生了解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拼出一个三角形,为认识角生成对此的素材。师:请同学们用3根小棒,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完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拼出开口的图形,如,,先给予肯定。然后,指导学生把开口拼在一起,成一个三角形,把三角形展示出来。3.让学生拿出2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并交流拼成了哪些图形。在学生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感受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都是“开口”的。师:用4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用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用2根小棒,你又能拼成什么图形呢?试一试!学生自由拼图,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拼摆。学生在投影或磁力板上摆角,展示4-5名学生拼成的开口方向不同,大小不同角。∧∠∨>┌……)4.比较用4根小棒、3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与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在充分感知、比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角,有利于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师:请同学们观察用小棒拼出的这些图形,你发现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与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回答:这样的图形是敞口的;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围起来的图形……只要学生的回答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肯定。5、教师简单小结,同时,告诉学生:2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角,初步认识角。师:同学们说得对,正方形、三角形都是用小棒围起来的图形,数学上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也就是没有口的图形。(指着学生拼成的各种形状的角)像这样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叫做角。1.让学生观察拼出的角,说一说有什么共同点。观察、发现图形的共同点,为认识角以及各部分名称做准备。师:观察用小棒拼出的这些角,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教师结合小棒拼成的图画角,并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然后,认识角有1个顶点、2条边。从具体到抽象,形成清晰的角的表象,建立有关角的空间观念。师:角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角的图形上表示出来。这样画:先画出两根小棒拼在一起的点,再从这个点画出两条直的线表示小棒。教师边讲边画出一个角。师:在数学上,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从顶点画出的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边讲边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师:现在,谁能用角的各部分名称说一说角的共同点。三、角的大小。1、师生共同做活动角。利用活动角做出大小不同的角,生成课程素材。师:我们初步认识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2条边,角是一个开口的图形。现在,我们用两条硬纸板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的角。师生共同做活动角。2、转动活动角,形成大小不同的角,并画出这些角,标上角度符号。转动活动角,再画出大小不同的角,为下面比较角的大小做铺垫。师:同学们,看老师转动手中的活动角,看一看有什么发现?生2:我发现转动活动角的一边可以形成许多角,形成的角开口不一样大。教师转一个角,照样子画一个角,画出大小不同的角。并在图上画出角度线。3、让学生指出画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巩固对角的认识。师:你能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吗?用手比划一下每个角。再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指一指。4、先让学生指出画出的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再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使学生了解,角的两条边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角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在充分操作、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体验和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的各部分,知道角是一个开口的图形。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画的这些角,哪个大,哪个小吗?学生先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再说明理由。使学生了解“角的两边开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越小。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把这个较小角的两条边延长,观察一下,这个角变大了没有?为什么?生:这个角没有变大,因为两条边延长后,顶点那角度并没变。师: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和什么没有关系。认识口教案【第三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7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2、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3、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袋子(剪刀、闹钟、五角星、习字册)纸、扇子、大三角板、四个钟面图等。2、学具准备:三角板、纸、小棒、橡皮筋、活动角、扇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孙悟空图。引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孙悟空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喜欢他吗?认真听讲、踊跃发言的小朋友还能得到孙悟空图片。瞧,他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袋,里面有些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请4个小朋友来摸一摸2、指名摸东西并介绍(剪刀、闹钟、五角星、习字册)3、揭题: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就藏在这里面,这个新朋友的名字是――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摸一摸更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里进入新知的探究。〗二、联系生活,探究新知(一)初步认识角1、找一找:谁来找一找我们的新朋友藏在哪儿?(学生指师用尺画出角)2、移一移:看把这些东西移走,留下的图形就是角。3、戳一戳:拿出三角板像老师这样戳一戳自己的手背感觉怎么样?为什么疼?对,这个尖尖的点就是角的顶点。(板书:顶点)(师边说边演示)再看从顶点画出的两条线就是角的边(板书:边)4、摸一摸:用手摸一摸(三角板)这两条边怎样?5、指一指:谁能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设计意图:把角的概念放到实践操作中感知,让学生摸摸角的各部分,说说触摸后的感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角有顶点和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6、小结:你知道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吗?7、找生活中的角:请小朋友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角?(同桌交流)8、判断:火眼金睛辨真假1实物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2集体判断,并说明第二个图形为什么不是角?3出示用小棒摆的角(两根小棒分开):这是角吗?谁能把它变成角?4出示用毛线摆的角(弯弯曲曲):这个图形呢?谁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