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优秀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供参考!1/14语文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优秀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语文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优秀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5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课前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可以双人读,个人。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好文供参考!2/142.读读议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学生讲述课文主要内容,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二。品读句子,体悟自得1.自读体悟。(1)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现实体会,感悟。(2)小组交流,每个人都谈谈自己的体会。(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教师随机点拨与引导(4)多媒体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1“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裸露的土地指什么?2“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引导:指的是大量树木被劈柴后烧掉了。3“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引导:指的是小村庄的人们仍旧在不断地砍伐树木,靠自然的给予过着安逸的生活。4“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引导:破坏大自然,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2.悟情感,明主旨。(1)看到树木不断的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的扩大,你是什么心情?(惋惜,难过)把你们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好文供参考!3/14(2)学生练读,教师指导,指名读,齐读。(3)如果时光能倒流,在悲剧没发生之前你想对村子里的人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对村民的劝告表述出来三。回顾全文,课外延伸1.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我们人类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学生举例说明2.那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珍惜,保护环境?(1)不乱丢垃圾(2)爱护花草树木(3)保护益虫益鸟(4)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5)宣传环保知识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是地球,你有什么话想对地球上的人类说说?(1)小组展开讨论,综合小组的意见,写出一句忠告的话语。(2)小组汇报自己的话。(3)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四。总结全文。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个信息,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如果破坏了大自然,那我们最终还是会受到大好文供参考!4/14自然的惩罚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第二篇】广东深圳宝安公明街道玉律小学杨爱忠本篇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第十课,这篇精读课文语言朴实、含义深刻,篇幅短小,以一把斧头为线索贯穿全文,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来美丽的小村庄的一切。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课文把小村庄的人们在山上砍树建房,制造工具和家具,用树木当柴烧等行为一一列举出来,表面上看小村庄的人们好像是得益不少,但正因为他们的这些行为,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可以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本次教学分三个教学环节:1、课前引入谈话,创设情景(一组与课文有关的画面),学生边看边想,引入课题,由课题入手,教师相机引导,如:你想象一下小村庄是什么样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去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巧妙的利用课件,把原来美丽的小村庄的画面展示过渡到很多年后风沙满天,裸露的土地,让学生看后自由说,尊重学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对话,学生的回答充分展现一种民主氛围。2、问题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毁灭了。学生自由读课文,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想,挖掘好文供参考!5/14文章的内涵,"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什么毁灭了"?学生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村民、有的说是洪水、有的说是斧头,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体现了民主的氛围,学生自由说,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于是让学生的自由选择,分为村民组,洪水组,斧头组三个学习小组,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3、师生合作,自主探究,师生合作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相互启发诱导,体现了一种和谐的探究过程,在学生找出所要说明是谁毁掉村庄的理由时,达到训练学生自主的思维能力,如:你想各种各样的家具指的是什么?"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白烟消失在天空上"你看了这句话想说什么?如果你是那棵树,你会说些什么?……等。让学生站在被说话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品味,换位思考,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乐学善思,明理悟情,谈体会说见解,不人云亦云,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从过去的重视教学结果转变到重视教学的过程。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让学生说说斧头、洪水、村民,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课文的延伸:你想对哪些乱砍乱伐的人说些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多角度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可贵的是,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解放了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敢想;解放了学生的嘴,让他们能说;解放好文供参考!6/14了学生的眼,使他们更能感悟事物的本质。课后总评: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师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的新观念,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从过去的"要我学"过渡了"我要学"。通过探究,活化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甚至能知其必然,初步掌握了探究语言文字的门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第三篇】一、文体特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1篇蕴含深刻哲理的记叙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村庄变迁的故事。第1节介绍了村庄早先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第2—4节具体叙述了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工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课文的最后一节只有一句话,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乱砍滥伐的错误行为的严重后果——不爱护自然资源,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好文供参考!7/14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二、结构特点: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小山村的变迁,这是本文的一条明线:从早先是美丽的村庄,到不知什么时候起,小村庄发生变化。接着,一年年一代代继续发生着变化,再到不知过了多少年,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小村庄的悲惨遭遇,到最终小村庄的悲惨结局。逐字逐句进入文本,我的目光聚焦到了“斧头”上——“锋利的斧头”。文本中,开头、中间、结尾三处提到了“斧头”,请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故事就从“拥有斧头”开始,以“斧头消失”结束。作为古代砍伐的最重要工具——斧头,它的反复出现是别有用意的。“锋利的斧头”代表着人们对树木森林无情的、残酷的破坏。“锋利的”,更突出地表明了这种破坏的残酷和无情。说到底,文本就是以“锋利的斧头”为暗线,向我们展示了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这样看来,是“斧头”毁灭了一切。那么,是否可以说,“斧头”就是造成美丽的小村庄消失的罪魁祸首呢?不然,无知的村民才是千古罪人!“斧头”,充其量只是那些无知的人们的一种象征。好文供参考!8/14三、语言特点: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运用排比、拟人等手法,在平实的故事叙述中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言简意赅”是本文的主要特点。1、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的语言: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葱郁的森林,清澈的河水,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一切是多么得美好。寥寥一句话,不足30字,把小村庄村前、村后、上空、地上的风景活化成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都说“语言是有灵性的”。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河底的沙石、水中摆尾的鱼儿、绿树红花的倒影,听到了松涛阵阵、流水潺潺,闻到了甜甜的香味……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这段文字是揪心的,但是,这样的结局恐怕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生活,他们在砍伐树木中获得享受。先前的“日子过得还都不错”和这儿“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形成鲜明的对比。“没喘气儿”拟人修辞,生动地再现了雨下了整整五天五夜的情境,没有停歇。一个“卷”字,不仅体现洪水之肆虐,更充分说明了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因为,“多少年,多少代”啊,好文供参考!9/14人们的观念依旧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依旧这样继续,每一辈人都将树木变成了房子、家具、工具、柴禾。警钟长鸣的“裸露”一词在这里没有再出现,我想,“裸露”这个词用在这里已经太苍白了!2、精准、恰当的语言:“早先有过”这四个字跃入我的眼帘。“早先有过”可以解释为“很早以前曾经有过”,四个字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这一切美好的东西早已经是过去式,现在没有了。原来,天蓝水清,却是永远的回忆。一种淡淡的哀伤涌上心头: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竟然是一段悲凉的怀念。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盖房、造犁”,说明村民利用斧头砍伐树木对自己的家园进行了改造。改造家园没有错,错就错在没有节制。我们可以想象,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人们砍树造了很多东西:门窗、桌椅、床榻、生产工具……大凡人,欲望总是无穷的。人们知道通过伐树能改善生活,当然趋之若鹜。“谁”是疑问代词,但是,它在这里是“任指”,张三、李四,村长、老百姓,男人、女人……只要有需要,谁都可以砍树,没有例外。从“谁”字中,也看出村庄里家家户户都开始用上了斧头。两个“谁”字连用,更表明村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村民的随心所欲更表现在一个“拎”字上。从字面上看,“拎”与“拿、带”相一致,但为什么不可好文供参考!10/14以换成后两者呢?显然,一个“拎”字表达了人们非常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表达这种随意心态的还有“一棵一棵”,这“一棵一棵”表示的是不确定数目,既然是不确定,也就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有改造家园的需要,有无人约束的自由,更有随心所欲的理由,理所当然的,森林遭到过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一个“砍”字,高度概括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乱砍滥伐。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其实是对当时情况的实实在在的说明。我试着去掉其中的这个“还”字,却发现意味大不相同。“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一个“还”字表达出了非常勉强的味道,实际上是对人们行为的否定——靠着斧头乱砍滥伐换来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好日子”还能过多久?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一个破折号不仅补充说明了失去了什么,还强调了失去的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人类的愚昧无知造成了“什么都没有了”的后果。“一切”都没有了!所有通过砍伐树木所获得的一切:房子、家具、工具、柴禾,甚至因树木森林得以一代代存活的生命!我们不得不为小村庄的命运唏嘘不已。“什么”,这里不是用来提问,而是用以“任指”。一个可以概括任意一件事物的词语“什么”的运用,突出乱砍滥伐树木所引好文供参考!11/14发的惨重后果,同时也衬托出灾害的无情——人类如果不珍惜热爱自然,自然会对人类进行残酷的惩罚!3、排比句式的运用。树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