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精编4篇】为了迅速满足您的需求,我分享的“优秀教案【精编4篇】”,但具体内容需要教师自己设计完善。仔细准备的教学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应对各种异常情况。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很有意义,请与您的朋友分享!优秀教案篇【第一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3.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学过程:一、导入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①学生交流。②教师: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复习词语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1、读第一遍,读准字音,读好长句子。2、读第二遍,边读边思考:列文虎克玩出了哪些名堂?三、精读课文,学习二三段(1)我们现在就走近列文虎克,谁来读读第二段?你读出什么了?一起读,强调“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很重要,但是光喜欢还不能玩出名堂。我们接着往下读,谁来读读第三段?(2)指名读第三段。其余边听边想,列文虎克怎样玩镜片的。(3)指名读,板书:耐心喜欢a别小看这磨镜片,可不容易呢!他那时候可没有先进的机器,就靠自己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一点点磨、磨平、磨细、磨薄。你再读读这句话(指名读)。b如果你有一个放大镜你会用来做什么?学生练习说话,体会玩放大镜的乐趣。C、列文虎克也看到这些了,他是用自己磨的放大镜看到的。你再读,看看能不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快乐?(自由读、指名读)师:你们真的走近了列文虎克,感受到了他的快乐和认真。四、学习第四段1、静下心来,读读第四段,看看列文虎克又是怎样玩放大镜的?他看到了什么?可以边读边画。2、他又有什么新的玩法了,看到了什么?谁来读读?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思考(1)指导读好“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又”字说明什么?(2)“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指导读出蚊子的腿和兔子腿的对比。(3)指导读好“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列文虎克真了不起,老师敬佩他,一个看门人,他自己玩放大镜就发现了一个这样神奇的世界。五、学习第五段1、列文虎克玩出什么大名堂了?这个大名堂是什么?板书:发现2、通过课后的资料袋简单介绍微生物的作用。3、你还从哪里看出是大名堂?在当时的人们也像我们一样被列文虎克和他的玩具吸引,英国的女王、俄国的沙皇千里迢迢来了。什么是千里迢迢?列文虎克是一个看门人,女王和沙皇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而且英国和俄国离荷兰可不止千里远,就因为这玩具,女王和沙皇从那么远的地方来拜访一个看门人,看看这玩具和这小人国的吸引力大吧?这都是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六、回顾全文,比较你的玩与列文虎克的玩有哪些不同?七、拓展练习相信这节课同学们都有了启发和收获,动脑筋把你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写一写吧。八、板书设计:15、玩出了名堂喜欢耐心思考发现九、课后反思:1、本节课采用多种形式的地读,并充分交流阅读收获,给学生机会,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2、关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学困生做到最好。3、很遗憾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让学生充分的体会“玩”的不同。优秀教案篇【第二篇】班级小组姓名1.要掌握文章的字词、作者和文体知识。2.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整理出文章所写的事件。3.能正确分析阿长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整理出文章所写的事件。2.能正确分析阿长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1.结合“资料助读”认真默读课文二遍,并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2.用双色笔画出作者回忆与长妈妈相处的事件并标上序号。分钟课前检测,10分钟合作探究,20分钟展示点评,6分钟当堂检测、巩固落实及课堂小结。1.解题:本文是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第2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关于《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2.文体知识:本文是1篇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空()前震悚()惊骇()粗拙()掳去()chuāng()疤jíe()问惧dàn()孤shuāng()2.解释词语。面如土色:莫名其妙:惶急:渴慕:3.走近作者。本文选自散文集《__________》,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诗集,19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1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1.熟读课文,你认为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请试着归纳。2.品读课文,你认为作者回忆与长妈妈相处的往事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这些事件中,你又认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试着概括(要有具体事例为证)。。3.你能列出本文的层次结构图吗?阅读课文22~27段(“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至“最为心爱的宝书”),回答问题。1.当阿长问为《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小组姓名1.能找出作者对长妈妈情感变化的词语,掌握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2.能正确分析和运用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1.欲扬先抑的写作特点。2.能正确分析和运用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1.结合“资料助读”认真默读课文,并完成“学习目标”的第一题。2.4分钟课前检测,10分钟合作探究,20分钟展示点评,6分钟当堂检测、巩固落实及课堂小结。(一)资料助读: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如果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1.写出下列描写人物的方法。1.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2.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3.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4.“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2.别人不肯做,或不能作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3.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有以“执干戚而舞”的刑天。()3.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3.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1.细读课文,你能发现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吗?(试从文中找出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语),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有何作用?2.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阿长的?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试从文中找出至少三处加以分析),这对我们自己写作有何帮助?3.请你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题,写一个100-200字左右的片段。①课文中并没有写出长妈妈买《山海经》的情景,请你发挥想象与联想把它补写出来。至少运用三种人物描写方法。②请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来描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或物。优秀教案篇【第三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3.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2.学生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三、自学检查。1.重音要读准: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⑶“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乡声名远扬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⑷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声名远扬,这是作者爱家乡的原因。2.学习第2自然段。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①这一段写了那两个季节?石榴有说什么特点?②作者用哪些词来写叶子,花的?体会“郁郁葱葱”的意思。“彷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说明了什么?这样打比方合适吗?⑵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练习: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春、夏、秋)季石榴(叶子、花、果实)的生长情况。2.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表现石榴果实特点的词语。3.讨论: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果实的?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5.学习第4自然段。⑴过渡:长得这么可爱的石榴,味道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体会“晶莹”的意思。6.齐读这一自然段。7.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方法。三、作业:1.背诵课文3、4自然段。2.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2.查字典,查到部首在“部首目录”中的页码。3.读一读,了解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4.在田字里正确描红、仿影、临写。5.熟记8条成语。6.朗读背诵诗歌《晨牧》。7.练习将最近读的一本书介绍给同学们。1.审题。教师讲清题目要求。2.指导。出示第一个字“讯”及其笔顺,让同学们观察了解先左后右的一般规则和这个字的笔顺。指导学生书空数笔画。让学生说说“讯”字的最后一笔是什么?3.练习。指导学生那个在田字格描红,要求边写边想笔顺。4.反馈。指名到黑板上描红,表扬好的。对存在问题,进行纠正。二、学习第二题。1.审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