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研讨发言【推荐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式现代化研讨发言【推荐4篇】中国式现代化研讨发言【第一篇】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都知道,中国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继承了中华文明优秀传统,也吸收了人类文明先进成果,不仅丰富了人类对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且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大价值。正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当然这里也包括新征程中发展新型国际关系和交往范式的时代新内涵。我作为研究者体悟到,对于中国特色现代化实践经验的深刻认识,需要我们建构与其相适应的分析性框架,而这个分析框架的形成,要求我们拥有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当前,我们正面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当今世界范围的竞争领域、抗衡方式和组织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快速调整;信息化、数字化向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领域的全面渗透,产业链布局及其运行机制的新特征对原有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劳动力素质的适应性提出了新挑战;以及这次疫情对民众消费的预期,民生保障的质量,尤其是对应急保供能力、社区治理能力等方面的信心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家知道当前上海在加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的工作中把提振信心置于了当务之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与此同时,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还有既定的重要发展目标,比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须在未来10-15年迈出一大步。因此,我感觉到这些新情况又一次要求我们再思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围绕哪些核心议题,来开展系统化、理论化和学术化的研究,以更好服务人民、服务国家和服务社会。中国式现代化研讨发言【第二篇】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就是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只有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在大力推进这项事业中有方向、有成效。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局之年第一课”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其“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透出的深意。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中国式”是解题的着力点。中国是由一个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国家、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迈入社会主义新社会;是一个超大型国家,拥有超长历史纵深、超大国土空间、超大人口数量;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文渊文脉流淌不息的文明古国,和平、和睦、和谐的信念千年传承、赓续不止。曾经的中国,是“现代化的迟到国”。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可利用,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时间。我们要在“时空压缩”条件下“弯道超车”,面临的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生产力问题、经济增长问题,还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文明价值问题;担负的就不仅仅是提升现代化水平的任务,还亟待规避现代性显现出的弊端。国情与使命、背景与路径,注定我们推进的现代化,必须是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5个方面的理论概括和实践要求,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两极分化的、物质主义膨胀的、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以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从理论到实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用现代化“中国方案”描绘出一幅全新图景。创造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表明:人类文明绝非只有一个色调,现代化模式当然也不能定于一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极大丰富了现代化的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内涵,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扭转了曾经被西方霸权强加的文明之间不平等关系,让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呈现,文明之间恢复平等。至于“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补课论”“排他论”等错误论调,在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也就不攻自破了。继往开来,逐梦前行。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正在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级”超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完成人类现代化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壮举,难度不可谓不大。光是解决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还有就业、分配、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哪一项解决起来都不容易,哪一项涉及的人群都是天文数字。更何况,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加试题”还会不断出现,我们该怎么办?辩证分析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基础条件,就会发现,有难处也有优势。巨大的人口规模,创造了巨大的人口红利,形成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庞大的市场资源、肥沃的创新土壤。今天,推动“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行稳致远,就必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就必须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扎根脚下这片土地,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光明前景和勃勃生机,现在就是我们开拓进取、为之奋斗的最好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定要定下心来,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而且要建立这样的一种自信,就是我们一定会把自己的事业办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式现代化研讨发言【第三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我认为,中国队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的购买力影响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人逐渐远离那个需要粮票购买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也随之提高。中国游客出国真相购物的新闻经常报道。在法国,中国游客争相在某著名的百货公司购物,在韩国,中国游客争相在护肤品店里购买护肤品,在日本,中国游客争相购买电器……如此报道屡见不鲜,几乎每一个国家都能看见中国人的身影。中国的购买力不断提升,以此拉动世界经济总水平发展。因此,中国的购买力不断影响世界。除了中国人的购买力影响世界外,中国的文化也在影响世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的文化不断走出国门,影响世界。近几年来,汉字热,诗词热席卷多个国家,孔子的仁礼思想传到海外,,国内小学生朗诵的人之初性本善,在国外也被大力推行,为国外学生所朗诵,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五岁的独生女,也用中文申请并茂的朗诵三字经。并且,中国的茶文化,功夫文化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海外人民所喜爱。此可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断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不断影响世界,影响海外人民的思想观念,乃至生活方式。因此,可以说,中国文化时时刻刻并且深刻的影响着其余世界的文化。中国除了在经济文化领域影响世界外,在各个方面领域也在影响世界。如何巩固和发展中国对外国的影响力,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认为,大到国家层面,找到个人都应该参与到影响力保卫战中来。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应当实施积极的对外政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每个角落。国家还可以利用新传播方式来传播文化。以个人的层面看,个人出国旅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国家形象,如央视广告言:你是什么样子,中国便是什么样子。所以,个人要注意行为举止,用正确的方法传播中国的文化,发挥购买力。这样才不会让其他人对我们有小瞧的情绪。让我们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看中国如何影响世界。中国式现代化研讨发言【第四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鼓舞人心的战略部署,是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其所包含的事业更伟大、任务更艰巨、工作更繁重、结果更辉煌、影响更深远。全党同志一定要胸怀这样的远大目标,不自满,不骄傲,不懈怠,不停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乘势而上,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个阶段安排战略步骤。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经验来看,科学划分发展阶段,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联系和进步发展阶段,是我们党非常有效和有效的治理和管理的重要经验。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持续了30年,时间跨度相对较长。为了更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准确目标,调动全社会热情,凝聚全社会力量,统一全社会意志和行动,需要根据第二百年目标的总体要求,未来30年进入多个进步发展阶段,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小胜利。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也有利于保持我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战略部署,是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安排。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长期战略措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阶段性战略目标。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任务后,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战略目标,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四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稳定,有利于继续按照“四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持续发展。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