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44赏析语言之炼字与语言风格——精微品“字”,整体赏“格”课堂讲义复习任务1.掌握赏析炼字的角度与规范,重点赏析诗眼。2.判断并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全国乙《鹊桥仙·赠鹭鸶》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语言风格①语言赏析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且重点考查了语言风格和炼句。②从考查趋势2020天津《纪村事》“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3分)炼字艺术2019全国Ⅲ《插田歌(节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语言风格选)》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看,炼字题有可能出现。2017全国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炼句知识图要活动一赏析炼字艺术一、掌握赏析炼字的角度与答题规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鉴赏诗人游览武侯祠,描写了武侯祠周围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这首诗分为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时,不禁黯然泪下。精读这一篇,学通这一类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答案①祠堂景象②赞扬其功劳与品德精做试题1.“丞相祠堂何处寻”中“寻”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寻”字表明杜甫此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而是专程拜访,引出下面对蜀相祠堂的描写。②“寻”表明诗人初到成都,环境生疏;寻找蜀相祠堂,表达诗人对它渴望已久,很想瞻仰。③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强烈的敬仰之情。④渴望当世能有忠臣贤相来匡扶社稷,使国家恢复和平统一。2.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试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自”和“空”用得最好。“自”,独自的意思;“空”,白白的意思。②这两个字巧妙地衬托了祠堂景象,碧草映阶,独自成为春色,表明祠堂游人稀少;黄鹂隔叶,空自啼鸣,无人欣赏。③一“自”一“空”表明后人已把武侯遗忘。④表达诗人对诸葛亮英雄长逝的悲痛之感。3.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另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之深。类题延练阅读《纪村事》一诗(原诗见课时43“活动二”),思考:“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示例二)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诗句,对比探究“数声”和“一声”哪一个更好及营造意境的不同作用。“数声”直言笛声多,牧童的笛声伴着晚归的农人,多而热闹,和颈联中“酿酒迎新社”的热闹、喜悦形成呼应,也和首联绿植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的宁静优美环境形成动静结合的效果。“一声”极言笛声少,傍晚牧童归来,一声笛声打破了乡村的寂静,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清幽,有利于营造宁静和谐的乡村氛围。1.赏析五角度(1)看表意是否丰富凝练。诗歌语言,贵在字约意丰,以少胜多。不少字词之所以用得好,就在于用最少的语言传达出最丰富的意蕴。有的字词有表面义、暗指义、双关义等,赏析时,要赏出其丰富意蕴,读出其弦外之音。(2)看传情是否准确精妙。诗歌语言不但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是借助字词来表情达意。赏析时,要善于结合全诗揣摩字词,看它们准确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意愿。(3)看是否能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字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营造美好的意境。(4)看表达上是否有特别之处。如是否活用词性,是否为叠字,是否化静为动,是否化无形为有形,有无使用比喻、比拟、借代、双关等修辞手法。这一角度极为重要,因为高考不选平常语言,总是选富有表达特色的字词来考查。(5)看结构上是否有特别作用。如照应、过渡、对比、点出题旨等。2.答题步骤及其要点步骤一:解释该字在语境中的含义。步骤二: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阐释其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步骤三:分析该字在表情达意及造境等方面的表达效果。二、重点赏析诗眼所谓“诗眼”是指诗词中最关键或最精彩的字句,是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1)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2)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篇中眼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情和景或者景和理的有机统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望蓟门祖咏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注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②三边:泛指边疆。危旌:高挂的旗帜。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鉴赏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诗一开始就用“心惊”二字,表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接着写听到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使人感到浓厚的战争气氛。中间四句进一步具体地描绘了登台所见的紧张情况,从而激发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尾联连用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第二个是“终军请缨”。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写景状物中又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是一篇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乐章。精读这一篇,学通这一类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答案①雄浑壮阔②效仿古人为国立功精做试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心惊”二字,表现诗人对国事的担忧。“燕台一去”实际上是“一去燕台”的倒装,“汉将营”用了以汉代唐的写法。B.中间两联以蓟门为立脚点,写的是蓟门远望之景。入目的万里寒光、三边曙色、沙场烽火、海畔云山,景色异常壮阔雄浑。C.尾联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效仿班超从军的愿望。这一愿望在“客心惊”的铺垫下自然脱出,有水到渠成之妙。D.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为国立功的壮志。答案C解析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意在说自己少年时没有选择投军,并不是班超般的人物。愿望是建功立业,并不一定是从军。2.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穿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整体点明地位)②第一句写初至燕台这地势险要的边塞重镇而心为之“惊”,第二句写诗人因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写因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写因猎猎军旗飘扬而“惊”。颈联写诗人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和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最后两句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用)③全诗以“惊”为感情基调,展现了诗人的心灵震撼。(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用)1.找准诗眼五角度角度一:情感。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内心感受)。角度二:词性。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少词汇表达最多思想内容的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角度三:结构。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角度四:技巧。看是否化静为动,是否化无形为有形,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角度五:位置。五言诗中,诗眼一般是句子的第三个字;七言诗中,诗眼一般是句子的第五个字。2.赏析诗眼多要素、多层级(1)多要素:①最生动,最具活力。②最能营造意境。③最易统摄全篇。④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和主旨。抓住这些要素分析诗眼(关键词),是最有效的。(2)多层级:从诗眼在句中乃至局部范围,看诗眼对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精确性所起到的作用,或者看它是如何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精确性的。诗眼在全诗中的作用,一看诗眼对揭示主旨所起到的作用或是如何揭示出主旨的;二看诗眼是如何连缀全诗内容的。活动二赏析语言风格一、熟悉古诗常见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的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在此有必要提醒考生的是,我们往往给某位词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头衔,这只是说明这位词人的作品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并非说这位词人的全部作品都是这种风格。在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时,还是应当就诗论诗。请判断下列诗句的语言风格。(从表格后选相应的符号填入表格中)诗句语言风格①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②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③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无题》)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⑤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⑥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⑦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A.沉郁顿挫B.悲壮慷慨C.清新自然D.委婉含蓄E.平淡质朴F.华美绚丽G.婉约缠绵H.雄奇豪放I.明快简洁答案①C②E③F④D⑤G⑥I⑦B⑧H⑨A二、掌握判断语言风格的技巧(2021·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任务。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