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含答案):专题八 考点13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八考点13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1)1.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B.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同时赐以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C.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千乘之国”意思是指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出自《论语·先进篇》。D.《左传》和《史记》都有高超的叙事艺术。《左传》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史记》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2.下列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B.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C.古代的纪时法比较特殊,如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D.古代以农历每月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下九日为汉代妇女欢聚的日子。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B.古代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南面北,再次是坐北面南,最后是坐东面西。“张良西向侍”,地位最卑。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鸿门宴》一文。D.宗庙,古代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下陈,古代殿堂下放置礼品、战列婢妾的地方。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B.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演变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C.书,可用于指一种应用性文体,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可论政,可陈情。如《谏逐客书》《与妻书》。D.合纵,指战国时苏秦等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国地处东西,故称合纵。5.下列对文段相关知识的理解正确的项一是()A.烛之武始终以秦国利益为出发点,经过反复哀求,终于让秦国答应退兵。B.晋文公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事后反悔,这也是秦伯最终退兵的一个重要原因。C.秦晋势均力故,因为秦与郑结盟,使晋国处于进退两难之地,晋文公经过缜密的分析不得不退兵。D.《左传》《公羊传》《东周列国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的,称为“春秋三传。”6.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姓庄,名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B.庖丁,意思是名叫“丁”的厨师。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C.文惠君,即梁惠王,“惠”是他的谥号。战国时期,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后,魏国亦称梁国。梁惠王即魏惠王,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D.臣,文中是指庖丁在文惠君面前的自称。君主时代,只有官吏在君主面前可以称臣。7.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我国古代的官职名,战国时期“司马”为武职,专门纠察军队队列秩序。B.我国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C.“参乘”又写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古代四匹马拉的车。D.“再拜”是古代一种相对隆重的礼节,在表示郑重呈献某物或接待某人时,行多次的叩拜礼。8.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B.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C.桑榆:生长树木的地方,表示乡村。D.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9.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B.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C.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D.六气:阴、阳、风、雨、晦、明。10.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古代官署名,隋唐六部之一,主管礼仪和屯田等事务。B.薨,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而帝王或皇后之死称崩。的C.漕运,我国古代利用江河等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D.三牲,古代指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也指鸡、鱼、猪。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即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官员在自己管辖区内进行考察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B.刺史,汉武帝时全国分为十几个监察区,称为州、部或牧,每州置刺史一人,监察所属郡国。东汉时战争频仍,刺史或州牧都掌兵权。C.斧锧,斧子与铁砧,是古代刑具,行刑时置人于铁砧上,以斧砍之,故以斧锧指诛戮之事。文中借指刑具。D.本文选自《后汉书》,《后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作者班固还是著名的辞赋家,撰有《两都赋》。1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曹,汉代指掌管邮递驿传的官署,也可指司法官署或掌司法的官吏。B.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C.和亲,文中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D.庚戌,“庚”是十二地支之一,“戌”是十天干之一,我国古代常用天干地支纪日。13.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羊春秋》,《公羊传》的别称,是一部专门解释《春秋》的典籍,着重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B.赤眉,指新莽末年兴起于今天山东东部的、以樊崇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因以赤色涂眉为标志,故称。C.五声,指古代音乐中的五种音阶,即宫、商、角、徵、羽;也指五声听狱,求民情。在文中指后者。D.太中大夫,名义上隶属郎中令,东汉置二十人,秩千石。此官职掌机密且只能由皇帝设置任命。14.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屯田:汉代以来历代政府利用地方驻军或招募农民开荒种地,以取得军饷。B.骑假司马:官名。汉官名凡加“假”,表示副贰。骑假司马即骑司马的副贰。C.蓍龟:“蓍”指蓍草,“龟”指龟甲,古人用它们占ト凶吉,因此用“蓍龟”指占卜。D.亭隧:又叫“亭燧”,指古代修筑在边境上的亭子,以供来往客商休息之用。15.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殿前指挥使,官名,总领殿前诸班,为殿前司长官。统领管理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这些事宜总体上都归此官职管理。B.己未,文中是指“己未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天干与地支相对应组成,可以纪年,也可以纪月,纪日。C.山东,崤山以东,实际上是站在秦人的视角向东看,直至唐末一直未变。韩、楚、赵、魏、齐、燕六国合称为“山东六国”。D.契丹,古民族名。居今辽河上游西拉术伦河一带,以游牧为生。北魏时,自号契丹。唐末,阿保机统一各部族,称帝建辽国。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左传》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史记》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说法错误。《左传》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类记言文字无不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史记》叙事简练含蕴,词约义丰,从大处落笔,善于以小见大,叙述手法多样化,写人善用“互见法”,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因此,应是“《左传》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史记》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故选D。2.答案:C解析:“人定”在“黄昏”后3.答案:D4.答案:D解析:“六国地处东西”错,应为六国地连南北”,古代南北为“纵”,东西为“横”5.答案:C6.答案:D解析:“只有官吏在君主面前可以称臣”错误,君主时代,老百姓在君主面前也可以称臣。7.答案:D解析:A项,正确;B项,正确;C项,正确;D项,“行多次的叩拜礼”错。‘再拜”,拜两次,古代--种隆重的礼节,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故选:D。8.答案:C解析: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9.答案:C解析: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主管……屯田等事务”错误,“屯田”为工部管理的事务。故选A。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作者班固”错误,《后汉书》的作者为范晔。班固是《汉书》的作者,还是著名的辞赋家,撰有《两都赋》。故选D。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庚’是十二地支之一,‘戌’是十天干之一”错误。“庚”是十天干之一,“戌”是十二地支之一故选D。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在文中指后者”表述有误,在文中应该指前者“古代音乐中的五种音阶,即宫、商、角、徵、羽”。故选C。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指古代修筑在边境上的亭子,以供来往客商休息之用”错误。亭隧指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故选D。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C.“直至唐末一直未变”错误。“山东”一开始指的是崤山以东,实际上是站在秦人的视角向东看。从东汉时期开始,“山东”不再指崤山以东,而是指太行山以东。唐朝的“山东”涉及范围大大缩小,到了宋朝,“山东”的范继续缩小,大多时候就指现在的山东省。故选C。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