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文言文断句(导学案)-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导学案班级:姓名:【真题演练】(2022新高考卷Ⅰ)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2021新高考卷Ⅰ)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2022全国甲卷)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3.下对文中划线都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B.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C.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D.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方法指导】文言文断句这一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加强考查之势,主要有两种题型:客观选择题和主观断句题。新高考全国卷一般采用第一种形式。相对而言,客观选择题难度低于主观断句题,但无论是哪种题型,其解题的思路及基本方法都是一样的。步骤一:了解大意初判断,存同析异先排除。一般情况下,4个选项仅有1-2处不同,所以通读4个选项,明确相同点,便于把握文意。而前后文语境与所断句关系密切,通过前后文语境,把握文脉,便于理解推断所断句的文意,做到心中有数,甚至可以初步排除部分选项。对点小练1:(2022全国乙卷)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而有德也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步骤二:根据标志巧判断,结合语法定答案。在断句时,要善于抓住标志词、句式、修辞,结合语法知识等来合理断句。标志1:词性主、谓、宾是构成文言文句子的基本成分。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经常作主语或者宾语,遇到它们作主语,即可考虑在其前断开;遇到它们作宾语,常可在其后面断开。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经常作谓语,一般来说,尤其是动词或动词短语的前后往往都不能断开,因为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1.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定+主+谓+定+宾形+名、代+动、形+形+名、代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谓主+谓+宾谓宾2.名词、代词定主宾名词: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代词:①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第二人称:尔、汝、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第三人称:彼、其等②疑问代词:谁、孰、何、奚、胡、恶、安、焉等③指示代词:此、是、斯、兹等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对点小练2:(2017全国卷Ⅰ)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从叔峻,无后,以弘微为嗣。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3.动词、形容词定谓语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对点训练3:(2021新高考卷Ⅱ)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B.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C.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D.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标志2:虚词——定句读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②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③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当它们前面没有动词时,一般作疑问代词置于句首,则其前面一般要断句。④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然则、然、是故、故、是以、得无、大抵、何其、于是、虽然、至于、向使、纵使、虽、虽然、纵、假使、苟、则、或、况、而况、且、至若、岂、岂非等,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⑤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自“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⑥表时间副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是时、昔者、须臾、既而、俄而等。这类词的前面一般要断句,后面则可断可不断。⑦句首谦敬辞:下官、臣、窃、寡人、妾、愚、君、公、卿、夫子、愚以为等。这类词的前面一般要断句。[特别提示]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1)“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点断也可不点断。(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4)“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则不能点断。对点小练4:(2019天津卷)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B.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C.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D.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对点小练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对点小练6: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清·彭端淑《为学》)标志3:对话有一些对话的标志,如:“曰”、“云”、“言”等,在它们后面一般都要断开。注意一点: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对点小练7: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郊,孟郊。岛,贾岛)对点小练8:(2017全国卷Ⅱ)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标志4:句式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句式和固定结构已成为断句的显性标志,我们可以据此来断句。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倒装句等。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②固定格式,要格外留意。例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再如:“何…之有”;“如…何”;“唯…是…”;“非唯…抑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