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式教案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式教案5篇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在平日里的学习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某些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只不过,您是否知道有哪些资料种类呢?下面是网友精心分享的“六年级语文式教案5篇”,并请下载收藏!六年级语文式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读通、读懂故事内容。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道理,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道理。难点:“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两个句子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话揭题,解题质疑1、师:同学们,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粹,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将再次来品读其中的一则《学弈》。2、师:知道题目的意思吗?(学习下棋。)知道学下什么棋?一起把课题读一读。3、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交流板书:谁向谁学?(或为什么学?)怎么学?学的结果?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师:(出示:全文)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看你能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遇到读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借助注释)结合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这是学习文言文一种常用的方法。如果结合注释,还弄不懂的怎么办?(可以做上记号,请教前后左右同学互相合作着解决)再不行,举手请老师帮助。2、学生自读(5分)3、交流:根据大家提的三个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读懂些什么?(预设:生:有两个人拜弈秋为师学习下棋。一个人学得非常认真,一个人虽然在听,心里却想着要把天鹅射下来,结果两个人学得不一样。或,结果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指名2个学生讲讲。)4、用自己的话,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师:看来,同学们基本能把的大意读懂了,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吗?5、读通句子。指名读,点评,正音。齐读。(在点评过程中,随机解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正确停顿。)三、抓住重点,设疑学文。1、理解“为是其智弗若与?”师:刚才咱们借助注释,读懂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大家找找文中也有一个问题,怎么问的?(出示:为是其智弗若与?)结合注释,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板书:智力?指名读这句话,读出问的语气。2、理解“曰:非然也。”师:对这个问题文中也有回答,怎么答的?(出示:曰:非然也。)分组读读一问一答句。师: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习结果的不同呢?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建议: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书上划一划,注一注,留下思考的痕迹。四、创设情境,读文悟理1、学生自由读文。2、交流:(预设:生:我觉得是两个人的学习态度不同,所以学习的结果也不同。)师:请你用文中的话来证明你的观点。(出示相关语句)3、教师随机板书:专心致志,思援弓缴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两个人不同的表现。5、创设情境,读文悟理1师:现在,让我们透过这些古文,来到当年弈秋诲二人弈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前看到的学弈的情景。(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自由练说。指名说。(学生可能会说,一个学生学棋非常认真,他一手托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盯着棋盘,一心想着该如何下这一招。也有可能正在思考着弈秋刚才教过的方法。而一个学生虽然人坐在那儿,可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根本不看棋盘,也没把弈秋的教导牢记在心。他可能在想,有天鹅飞过来了,拉开弓箭把天鹅给射死。……)2师: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而却用了34个字,精练的语言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两个人学弈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学生赏读,把握重音,读出自己的感受。3难怪结果会是:出示句子: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出示句子填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棋,结果却是()不如()。师:结合这个句子的意思,你能把下面这个句子说完整吗?4假设你就是弈秋,面对这两个学生,会作出怎样的评价呢?学生自由表达。6、连起来读读2、3两句话,读出自己对这两个人的态度。师:看来,这真的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态度的问题。(板书:态度)难怪最后写道:引导学生再次读: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7、回归整体,配乐朗读全文。师:读着读着,你是否想到了自己学习时的情景?你属于前者,还是后者?读着读着,你是否想到了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类似“学弈”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指名自由说说。师:那就让我们也此为戒,时刻提醒自己,用心学习,用心做事。让我们再次诵读全文。五、传承文化,拓展积累。1、赏析文言文的特色师:备课的时候,老师数了数全文的字数,作者只用了寥寥70个字,就把学下围棋这件事写得完完整整,明明白白,还把两个性格不同的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更是让每个读完这篇的人悟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学习或做事都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这就是文言文的高深之处,这种文化的精髓,值得我们后辈学习与传承。这也是作者的高深之处,这种简洁明了、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也值得我们模仿和学习。2、走进孟子师:知道《学弈》的作者是谁吗?孟子简单拓展孟子的生平,以及留下的至理名言。(出示: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居,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对后世影响很大。《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师:除了我们今天学的这则文言文之外,孟子还留下不少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至今广为流传。出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去找些孟子的名句、名篇品读赏析,不仅能提升你的文学修养,更能告诉你为人处事的道理。六年级语文式教案【第二篇】【课文简说】在童话和寓言故事里,狐狸往往与“狡猾”一词紧密相连。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小男孩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回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它们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并和十分同情小狐狸、并偷偷给老狐狸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缘故、黯淡、消瘦、知觉、空落落、光秃秃、冷清清、直勾勾、大摇大摆、无影无踪”等词语。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动物要和谐相处。【教学重难点】1.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明白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2.引导学生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那么,通过昨天对2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2.揭示课题:24*金色的脚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2.汇报初读情况。(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2)“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尝试拟订自学提纲。预设提纲: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流读后的感受。(3)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1.根据自学提纲独立思考,勾画圈点作批注;思考完毕可与小组同学交流。2.集体讨论交流:(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交流,朗读,体会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伟大。)(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3.教师小结: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路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1.你能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的故事?2.课外练笔:(二选一)①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②课文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笔。如: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六年级语文式教案【第三篇】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推测、松脂”等词语;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学难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谁说说什么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树枝的化石,淡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色的,可以作装饰品。)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块什么样的琥珀?二、检查预习1、读一读本课生字,组词,说说易错的字琥珀蝇脂掸拭辣渗澎湃黏测注意:“脂”“渗”“湃”的读音;“拭”“黏”的书写。2、交流预习时弄懂的词语三、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作上记号,再给文章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内容1、指名读每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2、默读课文,思考画批: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3、小组讨论,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四、小结记住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讨论,并回忆对比一下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教学过程:一、导入谁还记得《黄河象》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讲的?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出示板书:黄河象按一定顺序写:看──想──发现(骨架)(来历)(化石)化石的形成:200年前炎夏河边喝水陷入河泥沙下变化石学法:先理清文章顺序,然后细读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和依据,最后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二、那么《琥珀》这课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琥珀》想──发现──推理(形成)(化石)(价值)2、接着我们上节课的话题讨论: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⑴学生交流画批的结果,教师帮着梳理点拨松脂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面;积成松脂球;松脂球变成化石。(有语气地读一读相关的句段)⑵出示学生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松脂球”才可能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头?学生归纳出: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