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文言文虚词(导学案)-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导学案班级:姓名:【真题演练】(2022新高考卷Ⅰ)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翻译:(2022新高考卷Ⅱ)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翻译:【知识讲解】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一般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例如:从、自从、在、当、由、除了等。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或、虽然、如果”等。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例如:的、地、得、着、了、吧、呢、吗一、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7.表示因果关系,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常与其他虚词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已而】不久,后来。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俄而】不久,一会儿。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口技》)对点小练1:辨析下列“而”的用法。(1)民困而不知救(2)敏而好学(3)面山而居(4)温故而知新(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7)诸人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恐(8)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9)一人、一桌、一椅而已。二、乎(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于是乎书。(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三、乃(一)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二)用作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四、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第三人称代词。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3.活用为第一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二)用作副词,加强语气。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三)用作连词,放在句首,表示选择或者假设。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对点小练2:辨析句中“其”的用法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其皆出于此乎?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则或咎其欲出者。6、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7、其孰能讥之乎?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9、吾其还也!五、为(一)动词。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2.以为,认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3.判断词,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二)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三)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4.对,向。为之奈何?(《鸿门宴》)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六、以(一)介词1.表示工具、方法或其他。译为:拿,用,凭着、依照,用…身份。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2.表示所处置的对象,可译为“把”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3.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以八月十三斩于市。5.表动作的对象,译为“和”“跟”,有时译为“率领”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二)连词。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省去。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3.表示目的关系,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6、表结果,译为“以致”(三)助词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四)动词1.以为,认为。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2.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对点小练3:解释句中“以”的用法。①余船以次俱进②秦亦不以城予赵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④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⑤以刀劈狼首⑥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⑦孙膑以此名显天下⑧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⑨敛赀财以送其行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七、于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多种组合关系。1.在,从,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2.“在……方面”“从……中”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3.由于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4.向,对,对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5.被。(放在动词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6.与,跟,同。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7.“比”。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对点小练4: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1)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5)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6)于嗟女兮,无与士耽(7)业精于勤荒于嬉(8)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八、之(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2.指示代词,这,此。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二)动词,到……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三)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巩固提升】(2022全国甲卷)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2022全国甲卷)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2021全国乙卷)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2021全国乙卷)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2022浙江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B.然后知吾之用刑欲人之无惑也难矣C.若是二者而不以与民求人可使报秦者D.盖欲其思而得之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021浙江卷)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困于道者多矣移其栗于河内B.委乎天而待用者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C.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其翼若垂天之云D.以道所怀作《师说》以贻之(2021天津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则是有时而穷焉盘盘焉,囷囷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