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教案通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学论教案通用4篇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编写好的教案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根据您的需求编辑为您分享的“教学论教案通用4篇”,请将这篇文章添加到您的收藏夹随时查看!教学论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2、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说过谎吗?说谎有什么危害吗?(说谎欺骗了别人,伤害了别人)。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个人,他也说了谎,但他却没伤害到别人,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2、质疑:本文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说?二、精读指导1、自学课文:⑴本篇课文写了几个人?主要是谁?⑵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⑶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再读一读。2、分组交流。3、班级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⑴他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⑵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⑶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为什么急了?)a⑷对不起,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其实,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这句话道出了摊主撒谎的原因,是不想伤害我,是希望我能继续看书,多么感人的谎话1读时要表现摊主十分诚恳的语气。)4、指导朗读。三、总结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四、作业1、搜集这样的事例,讲给同学听。2、连笔: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依偎在残疾青年轮椅边教学论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似”“卷”能正确读写“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教学重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段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的意思。教学课时:二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2、小黑板。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请同学说)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你们谁到过桂林?你们觉得桂林怎样?没去过桂林的同学们借助课文到桂林游览一下,好吗?(板书课题:桂林山水)二、范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1、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好。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的内容。2、学生自学。3、交流: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4、小结: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四、讲读课文第一节。1、师: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甲天下;引导学生理解“甲”的意思。2、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图象并说说。3、生交流。4、引导学生辨析理解“观赏”和“欣赏”。五、讲读课文第二节1、师提出要求:先看图,再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漓江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来并画上_____。2、学生自学。3、全班交流。4、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5、为了让学生体会句式的整齐、排比的作用,组织安排字、词、句训练。①师:谁能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②师:如果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③师: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再让学生念课文中的这句话,师指导读。④师:光感叹能把漓江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别人吗?(不能)那课文是怎么写的?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齐读。⑤启发想象,体会“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的情景。6、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出示三个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吧,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漓江的水又很绿,像无瑕的翡翠。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结合回答,教给学生排比句的知识。7、指导学生体会衬托的写法。①师: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②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指导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③再让学生读“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8、小结。六、作业: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把这个句子说成排比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二、讲读第三节。1、师:提出要求:同学们先看看图,再读课文,要抓住重点,把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画出,不懂的要做上记号。2、学生自学。3、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师通过图画、简笔画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形态万千、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4、让学生再读课文,要求用上一堂课学习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课文。5、全班交流,师启发其他同学纠正补充。6、齐读课文第三节。7、师小结:这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说明桂林的山……(生说)三、讲读:1、指名读课文。2、讨论交流:最后一节课文还写了哪些景物?3、结合学生回答:指导理解“画卷”“舟行碧波,人在画中游”的意思。4、再齐读课文。四、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再指名朗读全文。五、总结性训练。1、假如我们现在来到桂林,看到这儿山清水秀,我们说一句什么话?2、这时你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3、你能说几个形容祖国山河美的词语吗?你能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吗?改成感叹句会吗?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六、作业:1、找出文中写山写水的词,归好类抄写。2、用排比的句式来描绘家乡的一处风景。板书:总述:桂林山水甲天下水:静、清、绿山:奇、秀、险教学论教案【第三篇】师小结:是啊,古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这首诗道出了每一个游子的心声。季羡林先生也同样思念着家乡、思念着朋友、更思念着祖**亲。(配乐朗读)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师:1、你认为这段话哪句最关键?把描写房东太太心情的词圈一圈、写一写。(高兴、沮丧、期待)2、分层读。为什么高兴?高兴得怎样?为什么高兴得不得了?她又为什么沮丧?看到这样,我的感受是什么?(真想哭)我为什么想哭?(生谈感受)师:还有没有想念祖**亲的内容?生读。想的怎么样?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这几则日记都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在他的日记中只有这些是对母亲的怀念吗?设计连读训练:同学们,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时候,他选择的是不同的场景:黄昏时想――风雨交加时想――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想到简直不能忍耐――看到别人想孩子自己也想――做梦都想――就是这么想,最后还是连母亲的面影都看不清,咱们练习朗读,在读时要跟紧老师的引读。理解“怅望灰天”的意思。再读这句话。师:我们来读一读结尾,想想作者为什么对祖国对母亲有如此深的怀念呢?用书上一句话来说。第一自然段。师:正因为有了这崇高的敬意和爱慕,所以作者才如此地怀念自己的母亲。让我们在深情的齐读第一自然段。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季羡林先生对母亲充满了敬意和爱慕,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对自己的母亲有许多话要说,那么,请你把自己想说的话或者学习文章后的感受写下来。(生练笔)写后交流。拓展作业:教学论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1、学生听《高山流水》音乐2、听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呢?3、伯牙学琴多么艰辛呀,弹琴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他为了一个人,却从此不再弹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伯牙绝弦》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吧!(板书课题)二、解题质疑1、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绝弦呢?2、许多古文都能从题目上了解课文大意,看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古文主要讲生:(A:伯牙再也不弹琴了)(B:伯牙弄断了琴弦)的故事。3、学到这里,听了《伯牙学琴》的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联系《伯牙学琴》的故事提问:伯牙学琴那么艰难,为什么就这样绝弦了呢?)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2遍。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3、指名读,评价。4、师范读5、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6、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7、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四、小组合作学习1、师:课文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了,我们现在就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2、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弄懂课文意思,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课文意思。五、深入学习1、伯牙为何要绝弦呢?(板书:钟子期死)2、为何钟子期死,伯牙要绝弦呢?好不容易苦练学会的琴技就这样断了?(因为他太伤心了,因为他失去了知音)(板书:知音)3、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4、从哪里看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划出相关句子。(24句)[课件出示句子]5、指名读。6、从此文段中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课件出示句子]7、了解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深化理解。8、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回答: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出示课件词语]于是你怎么赞叹?9、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志在杨柳、志在白雪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说句子。10、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课件出示句子]理解这句话,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11、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有没有人赞美伯牙呢?你想那些人会怎样赞美伯牙?钟子期又是怎样赞美的呢?12、师小结:只有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这就是知音。知音相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你能用一个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