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诗歌鉴赏-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解析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梅雨①杜甫南京犀浦道②,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寓居成都时所作,范成大《吴船录》我:“蜀无梅雨,子美熟梅时经行,偶值雨耳。恐后人便指为梅雨,故辩之。”②犀浦道,属成都府,治所在今郫县犀浦镇。安史之乱,唐玄宗避蜀,因定成都为南京,实未进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点明作者的经行之处、时间及天气情况,既点了题,同时,也引出下文对蜀中“梅雨”景色的描写。B.颔联描写蜀中四月“梅雨”景象:细雨“冥冥”、江水“湛湛”;一“来”一“去”,迅捷轻快而自如。C.颈联侧面描写细雨,突出连绵细雨带来的结果——卷走并打湿屋顶的茅草,山间云雾弥漫,狂放中显静柔。D.此诗描写蜀中四月的风景,壮美纤丽互见,宏观微观俱陈。细雨迷蒙,密雾难开,春水盈野,意境壮阔浩渺。2.本诗与《春夜喜雨》同为诗人写雨的名篇,而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加以分析。【答案】1.C2.①本诗尾联通过实写眼前雨后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龙在嬉戏,形成一个个漩涡达到河岸又返回来的热闹场景,从侧面描写细雨,点出了诗人的心情,表明诗人对蜀中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②《春夜喜雨》尾联紧扣题中的“喜”字,运用想象,虚写明晨雨后的锦官城的迷人景象: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又以花代万物,表达了诗人对“好雨”润泽万物、万物发荣滋长的无比欣喜之情。【解析】1.C项“卷走屋顶的茅草”表述不当,无文本支撑,且与整首诗的意境不吻合,基于此,“狂放中显静柔”的表述也就失去了依据。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艺术手法的能力。“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龙在嬉戏,形成一个个漩涡达到河岸又返回来。通过实写眼前雨后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龙在嬉戏,形成一个个漩涡达到河岸又返回来的热闹场景,从侧面描写细雨。诗句融情于景,点出了诗人的心情,表明诗人对蜀中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春夜喜雨》尾联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表达了诗人对“好雨”润泽万物、万物发荣滋长的无比欣喜之情。3.阅读下面的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深湾夜宿王勃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堰③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④。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注】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1)下列对诗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B.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C.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远近交替写深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D.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异乡景色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景相生。(2)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C(2)第三联描写了天色已晚,江上的儿童还在辛勤地划船,山中的妇女还在捶洗衣裳。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的深厚同情。【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本题C项“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错,应是第一句与第四句写近景,第二句与第三句写远景。(2)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题有两小问,第一问要求描述画面,抓住“江童”“,山女”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动作进行描述即可;第二问要求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作答时要紧扣前面的画面描述展开。仔细阅读第三联,“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本联写了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天已入暮,江上的船工还在辛勤地划船;夜已深了,山中的妇女还在捶打衣裳。这是一幅让人深思的图画。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苦难的同情。古代诗歌阅读骢马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金”“青”“白”色彩的调配既富丽堂皇,又柔和舒适。B.颔联中“东道”“河源”,两地相距数千里,用以夸张空间的阔远。C.颈联中“汗血“在本诗中指“汗血马”,一种产在西域大宛国的千里马。D.尾联“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任和期望。5.前人认为这首诗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请简要分析这种诗风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4.C5.①骢马展现出不怕艰苦、不惜伤残的精神。②诗人借马表现自己的为国建功立业的胸襟和抱负。③诗歌格调高亢,豪放旷达,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汗血’在本诗中指‘汗血马’”错误。颈联“每随”“不惮”四字,表现了骢马艰苦卓绝、征战沙场、出生入死、为国捐躯的昂扬的战斗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所以,本诗中的“汗血”是借代的手法,指的是本诗的写作对象“骢马”。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从颈联“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可知,刻画了骢马的功业、品格和德性。“每随”、“不惮”四字,表现了骢马艰苦卓绝、征战沙场、出生入死、为国捐躯的昂扬的战斗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从尾联“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可知,表达了对骢马的信任、勉励和希望。“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这里作者托物言志,表现自己要为国建功立业的胸襟和抱负。这首诗从马的华饰,写到马的才能、突出马的品质和德性,盛赞它为国建功立业而不怕艰苦、不惜伤残的精神。一联写外在美,二三四联写内在美,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诗歌格调高亢,豪放旷达,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古代诗歌阅读经炀帝行宫刘沧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注】①刘沧:唐朝诗人,后人评价他“喜谈今古”、“深怨唐室”.②广陵:指今扬州,隋炀帝曾三次来此游玩,此处代指行宫。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以反诘句陡峭而起:“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人言“浮云流水”转眼而逝,但不能赶上隋炀帝败亡的速度。B.“怨入”承上句,主要写“美人”之怨。美人香销,其怨随东风化为芳草,把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可感。C.颈联想象当年隋宫景象,以残柳“点缀”行宫,自见历史对其暴政的嘲弄;“露叶”冠以“空”字,自见诗人慨叹之情。D.此诗之可贵,在于诗人咏古别具一格,写得娓娓动听。景真、情长、意远,构成了此诗特有的空灵浪漫风格。7.本诗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6.C7.①对比。“曾经翠辇”“美人”“宫”的繁华与今日“残柳”“夕阳”的衰败对比;②借古讽今。借隋炀帝荒淫误国的史实,规劝唐朝统治者;③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芳草”“残柳”“夕阳”等荒凉之景饱含对隋炀帝荒淫残暴的控诉。④以景结情。尾联以景结情,诗人立足古渡头,在棹歌声中遥想隋炀帝当年事,委婉表达了对唐朝统治者重蹈覆辙的忧虑。【解析】6.C.“想象当年隋宫景象”错。写诗人在隋宫所见之景,是实写,非想象。7.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对比。“此地曾经翠辇过”,这里曾经是御驾亲临的地方,“翠辇”指隋炀帝乘坐的辇车,可以想见当时是多么热闹;“香销南国美人尽”,隋炀帝为了满足一己的淫欲,搜罗尽了南国美人,当年宫中美人如云;“残柳宫前空露叶”,炀帝喜柳,当年行宫之前,隋堤之上,自是处处垂柳掩映。这是当年的盛况。而今只剩了“浮云流水”“东风芳草”“残柳”“夕阳”。今昔对比,繁华和冷落凄凉对比,发人深省。借古讽今。刘沧,唐朝诗人,他“喜谈今古”“深怨唐室”。这是一首借古讽今之作,借咏隋炀帝行宫,讽谕时政。“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既切合咏“炀帝行宫”之意,又扣紧讽晚唐当世之旨。“行人”,作者自指,诗人游罢行宫,自然地想起这些广陵(即扬州)旧事一由于炀帝的荒淫残暴,激化了尖锐的阶级矛盾,末次南游,酿成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不久隋朝即告灭亡。诗歌借隋炀帝荒淫误国的史实,规劝唐朝统治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芳草”“残柳”“夕阳”等荒凉之景饱含对隋炀帝荒淫残暴的控诉。“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写行宫的破落、荒凉,宫内早已空无人。从这情景中也清楚地看到了炀帝的荒淫残暴。美人香销,其怨随东风入而化为芳草;芳草无涯,人怨无边。如为一般郊野旅游,“东风芳草”自然不失为令人心旷神怡之景;但此处为炀帝行宫,这断瓦颓墙,芳草萋萋,却是典型的伤痍之景;这萋萋的芳草,犹含美人怨魂的幽泣。颈联写出宫所见。炀帝喜柳,当年行宫之前,隋堤之.上,自是处处垂柳掩映。而此时是“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空”,空有,无人欣赏;“露叶”,露珠泛光之叶。上句以残柳“点缀”行宫,自见历史对其暴政的嘲弄;“露叶”冠以“空”字,自见诗人慨叹之情。下句,烟波浩浩,川水渺渺,空余堤柳,龙舟不在。且各冠以“残柳”和“夕阳”,给晚照之景笼上一层凄凉黯淡的色彩。这里虽无一讥讽语,却得思与景偕、物与神游之妙。以景结情。“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就是“以景语结情”。诗之妙,却在于作者写得含而不露,只写诗人“遥起广陵思”的情怀;所思内容,却留待读者去想象,去咀嚼。只见诗人沉思之际,在这古渡明月之下,又传来了琅琅渔歌。诗人立足古渡头,在棹歌声中遥想隋炀帝当年事,委婉表达了对唐朝统治者重蹈覆辙的忧虑。古代诗歌阅读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五)①杜甫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注①:何将军,郑广文好友。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与郑广文满怀兴致而来,初见“剩水”“残山”,心中难免有凄凉之感。B.颔联将“绿”“红”前置,句法灵动,突出了“折笋”“肥梅”给人的视觉冲击。C.第六句中的“金鱼”是何将军的配饰,“金鱼换酒”写出何将军好客及嗜酒豪兴。D.本诗中诗人山林做客显得放松随意,与《客至》中诗人因菜少酒陈略显歉意不同。9.明人汪瑗说尾联“见宾主相忘之乐”,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乐”的原因。【答案】8.A9.①见景色气势雄阔,植物色彩缤纷而乐。本诗前两联写景,虽是“剩水”“残山”,却也气势雄阔,况且绿笋低垂红梅绽放,色彩缤纷十分美丽,令人喜乐。②见将军豪兴,宾主共饮而乐。本诗后二联说风景令人惬意,宾主双方兴致一来,随地而坐,弹筝喝酒,不亦乐乎。【解析】8.A.“心中难免有凄凉之感”错误。“剩水”指园中水塘之水,“残山”指园中假山,这些是园中的景致,并非表现了山水残破之景。这两句展现了雄阔的气势,而非体现凄凉之感。9.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全诗意为“园中的水塘如沧江涌来,假山是开采的碣石堆成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