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8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题组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18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解析版✬题组训练A组(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小题。南浦·春水张炎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注]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注释】前度刘郎:指去而复返的人。唐代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1.如何理解“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这样写有什么巧妙之处?【答案】①这两句的意思是湖水流动带走落红,反而嘲笑东风不能吹净残花。②这两句运用拟人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落花之色、春光阑珊之态与湖水浩渺之形。【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艺术特色、语言艺术的能力。“炼句”题是艺术技巧的暗考题,首先阅读题干可知,本题一共两问,第一问阐释句子意思,第二问分析所用艺术手法,“炼句”题先考虑修辞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流红”运用借代手法,“翻笑”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花的颜色和湖水的浩渺。(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小题。永遇乐①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②,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③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④,簇带争济楚⑤。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⑥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注释】①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②(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③(中州)这里指北宋都城汴京。④(雪柳)这里指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⑤(济楚)指端整、漂亮。⑥(怕见)怕得,懒得。2.此词在描摹景象时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案】①比喻。“落日熔金”中把“落日的光辉”比喻为“溶解的金子”,“暮云合壁”中把“圆月”比喻成“壁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元宵节绚丽的暮景。②虚实结合。眼前元宵佳节的景象不禁使词人想到往年在汴京时的情景,由今而昔、由昔而今的虚实描写,丰富了诗歌内容。③视听结合。如“染柳烟浓”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的情形;“吹梅笛怨”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表现人物内心的凄凉。【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艺术技巧的能力。题干中的“描摹景象”指明了答题方向,一般首先考虑描写手法,“哪些”提示了至少两种以上艺术技巧。结合诗句可知,本诗运用了比喻、虚实结合、视听结合描摹景象。接着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尤其注意诗句所蕴含的情感。(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3小题。咏史龚自珍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①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田横五百人②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注】①牢盆,古代煮盐器具,借指把持盐政的官僚和盐业巨商。②田横,故齐王田氏宗族,刘邦统一天下后,因耻于降汉,自刎而死。其部下500人闻讯,也全部自杀。3.前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意蕴丰厚,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①运用典故,赞扬田横及义士们不为苟活而屈节的高风亮节;②以反问作结,慨叹世上再无田横等义士存在,抒发义士难觅的悲哀;③隐含对追求名利、苟且偷安的文人士大夫的讽劝,启人深思。【解析】此题综合考查鉴赏艺术技巧和语言艺术的能力。以“炼句”形式考查艺术技巧是高考设题的常见方式,结尾句常常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判断手法时注意抒情方式。“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从修辞你上看,运用了反问的修辞;从抒情方式上看,运用典故抒情。接着调动知识储备,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4小题。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4.沈德潜《唐诗别裁》评价此诗“意格俱好”。这里所说的“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请分析这首诗的“格”好在哪里?【答案】①首联写“孤云”和“归鸟”的怅望之景,触发颔联抒发的思乡之情;颈联再描绘夕阳余晖之景,引出尾联抒发的年华老去的惆怅;②诗歌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写景抒情交错进行,对比强烈,层次分明;③整首诗层层递进,有曲尽其意之妙,抒情效果曲折动人。【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艺术技巧。根据题干可知,所谓的“格”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考查的范围是全诗。此类题目灵活性较大,考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需要考生认真阅读原诗,明确每句话的意思,艺术技巧,最后整合归纳概括。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写景抒情交错进行,层词分明,抒情曲折动人。B组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第1题。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②宽。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注释】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②渤澥:渤海的古称。1.本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请结合本诗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题。送卢侍御赴河北刘长卿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莫学仲连逃海上[注],田单空愧取聊城。【注】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2.这首诗除了写离情之外还抒发了家国情怀,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题。自嘲陆游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①此诗是黄庭坚被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时为黄斌老送他一幅横竹画而作。②此君,指竹子。③石泓,砚台的别称。3.请分析《自嘲》与《书愤》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4题。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裴迪不远濡陵边,安居向十年。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鸟噤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注】宋孝宗隆兴元年,南宋遣使与金人议和,次年订立合约,于是宋、金呈划准而治的局。4.叶嘉莹先生在《唐诗应该这样读》一书中谈到王维与裴迪等山水诗人的诗:它只是一种平静的叙述。你同意吗?为什么?参考答案:1.【答案】①比喻。“惊涛来似雪”通过比喻手法,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的情景,令人惊心动魄。②侧面表现。通过观潮的人来侧面表现钱塘潮,写人们听潮、出观、待潮、观潮、观感,层层渲染,来表现钱塘潮的奇观。③多感官结合。“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分别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方面来表现钱塘潮声势巨大,惊心动魄。【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艺术技巧。根据题干提示“怎样表现钱塘潮”可以判断答题方向,首先指向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然后,调动知识储备,结合诗句分析。其一运用多感官上描写,“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震动百里,这是听觉描写,五、六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惊涛来似雪”是正面描绘江潮涌来,这是视觉描写;其二,“一坐凛生寒”,这是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属于侧面描写。其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写江潮涌来,声响巨大,喷雪溅珠,惊心动魄,虚实结合,雄健壮丽。2.【答案】①运用反问,表达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②通过想象收复故地、停战春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泰民安的期待;③借用典故,勉励卢侍御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国家至上的思想。【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的能力。题干中“如何抒发‘家国情怀’”,提示考生首先要从抒情方式入手,进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否还有其它角度,然后再分析其表达效果。首联“何事从戎独远行”是反问,其中蕴含着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颔联和颈联是想象收复失地、停战春耕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国泰民安的期待;而尾联“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借用鲁仲连助田单夺取聊城的典故,勉励卢侍御也要学鲁仲连,运用才华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国家至上的思想。3.【答案】①都运用对比。《自嘲》首联通过少年的“凌云壮志”与暮年的“一事无成”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作者有心报国却无法实现的无奈落寞之情。《书愤》第二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写辉煌的过去,与眼前无力杀敌报国形成鲜明对比。②都运用典故。《自嘲》运用愚公移山的典故,以洒脱的自我解嘲,写出作者的爱国之情。《书愤》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技巧的能力。首先题干中的“写法上”确定了答题方向,比较阅读也确定了答题范围,要注意立足全诗。两首诗歌虽然都运用了对比,但是对比的角度却并不相同,分析时要具体阐明。所运用的典故也各不相同,表达的情感也各有侧重,分析是必须紧扣诗歌内容和题干问法。4.【答案】示例:①同意。②平静的叙述,是指诗歌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画面安静淡雅,情感深蕴于画面中。“竹径”“山泉”“鸟嗽”“深林”以简淡的笔墨描绘出寺庙山院的清寂,着色清淡素雅,在平静淡然的勾勒中,③传达出对昙兴上人的崇敬和仰慕,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昙兴上人远离尘世的清静生活的向往。【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指向是文章的叙事结构上的特色。首先要明确“平静”的含义。是指诗歌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画面安静淡雅,情感深蕴于画面中。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C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①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A项对应首联,“此身虽贱道长存”写诗人自己出身低微但对理想信仰坚定不移;“孔门”,孔子门下,借指儒家,表明作者信奉的是儒家思想。A项正确。B项,“朱门”本指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漆成红色的大门,后指富贵人家,本诗代指世俗权贵。“孔门”借指儒家,这里代表对理想的追求、精神的归依。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B项正确。C项对应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是说大丈夫要凭借自己的才华受恩(意指自己是有才之士),自己平生绝不接受别人平白无故的施舍恩惠。C项正确。D项,“受恩必报”属于无中生有。“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是表达对别人施加恩惠于己的态度,并无“受恩必报”之意。D项错误。故答案为D项。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3分)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干提示了两个答题角度——“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答题时要从这两个角度分析场景描写的作用。情感表达方面,可以结合所描写场景的特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内在情感,分析描写代替直接抒情的好处;结构安排方面,要联系颈联对上下文的作用来分析。情感表达上,“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描写了“渔乡垂纶”“夜空雁鸣”两个场景。结合“姜尚溪边垂钓等待明主”的典故,垂钓客可以理解为怀才不遇的隐者;大雁代表鸿鹄之志。“垂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