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案精选4篇为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网友编辑了这份易懂的“故乡教案精选4篇”,轻松学习愉快分享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们吧。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故乡教案篇【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写法。2、能力目标: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理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的目的。3、情感目标:⑴感悟作品中人物复杂的感情。⑵树立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教学重点】1、学习文中几组对照描写,把握对比的写作手法。2、领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复杂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能随口说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吗?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二、写作背景简介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的政权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这篇游说是鲁迅在1912年12月初,回故乡接母亲时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这篇小说。三、整体感知课文1、这是1篇小说,同学们回顾一下,小说有哪三要素?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围绕“故乡”写了几个什么情节?3、在故乡的活动是本文的主要情节,但中间还穿插了一件什么事?从记叙的顺序上看,这叫什么顺序?插叙这个情节的目的是什么?四、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1、指名朗读描写回忆中的故乡的.语段,思考:作者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读后给你什么样的感觉?2、文中还有什么地方描绘了景物?找出来读一读。⑴设想一下:假设你是文中的“我”,当你即将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时,你的心情会怎样?渐近故乡时,“我”见到故乡如此萧索、荒寂的景象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⑵学生就这段景物描写进行赏析。3、这是两幅完全不同的图画,现实中的故乡和记忆中的故乡景色真的有如此大的区别吗?“我”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感受呢?4、分析总结景物描写的作用。五、学生自由提问、质疑问难六、小结【板书设计】故乡鲁迅景物人物心情记忆中的故乡静谧祥和的夏夜美景─────→愉悦欢快烘托现实中的故乡萧索荒寂的故乡冬景─────→悲凉失望故乡教案篇【第二篇】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画面。3.了解作者笔下故乡的元宵节的相关风俗。4.积累作者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重点作者以详略得当的写法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民间节日活动。教学难点:文中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间节日活动,从中体会到汪曾祺散文流溢浓郁的生活情趣,散发着欢乐的气息。相关资料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协理事,在海内外出版专著全集30余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写元宵二个字,想开去。2.喜欢元宵节吗?回顾自己印象中的元宵节的情景。3.今天学习1篇跟元宵节有关的文章。板书故乡的,请大家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元宵节有什么特点?2.总体感觉故乡的元宵节不大热闹,元宵节那天白天没有晚上热闹。三、直奔重点1.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作者介绍了哪些灯?结合相关语句说说各自的特点。2.学生默读圈画。3.汇报交流。4.提示:这一题应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这个环节是将阅读重点放在了灯节的灯上。透过精读的重点部分进一步地了解作者故乡元宵节的风俗。四、要点串讲1.选择感兴趣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2.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3.交流汇报,教师点拨。五、拓展升华1.体会本篇文章开头、结尾的妙处,积累写法特点。2.提示:文章开头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故乡元宵节并不热闹。结尾部分则在介绍故乡风俗习惯的同时收笔: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年,就这样过去了。读来显得格外清新自然。板书设计故乡的元宵汪曾祺故乡教案篇【第三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体会酸枣树叶的可爱,对家乡的热爱,酸枣树默默奉献的品质。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文中语句的优美,积累词句。重难点:重点:感知文章大意,体会酸枣树叶的可爱,对故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难点:体会酸枣树默默奉献的精神。教具准备课件课时:2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还记得那故乡的酸枣树吗?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哪个小组还想读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写了酸枣树的哪些方面?指名分段读课文。3、交流。4、让我们再次走近故乡,走近酸枣树。出示课题。二、学习课文,认识故乡,体会酸枣树的可爱。1、感受叶的可爱师:春天来了,酸枣树长出了嫩嫩的叶子,它的叶子是什么样的?(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写叶子样子的句子勾出来。(2)交流。“他先是羞羞答答地……可爱极了。”重点体会:小尖芽、羞答答、试探、小巧玲珑、黄茸茸、浅绿色。交流中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结合有感情的朗读。(3)叶子好可爱啊!齐读第二段。2、提纲导读,体会酸枣树花、果的可爱,感受孩子们打枣、吃枣的快乐。1、教师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课文三、四两段。(1)认真读课文三、四自然段。(2)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酸枣树的花和果的?找出描写花的句子画上“——”,找出描写果的句子画上“~~~”。(3)读一读找到的句子,与同组同学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2、逐项指名反馈,评议。3、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汇报时读出自己的感情。(1)酸枣花:“黄黄的、米粒般,像……金色的小星星”——认识酸枣花的颜色、大小、形状,体会酸枣花的小巧、美丽、可爱。(2)酸枣:“小酸枣、由清变绿、由小变大,红红的……到处是……酸酸的……”——认识酸枣的成熟过程,了解酸枣的颜色、味道,体会酸枣的诱人与鲜美。4、引导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与描写的生动:刚才大家读了这么多优美的句子,想在请你介绍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喜欢的原因。(1)学生自由发言,交流、介绍。(2)教师适时点评,引导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与谴词用句的精妙。(3)学生再次深入地有感情朗读句子。6、教师小结导读:如此诱人的酸枣渐渐长大,看着这诱人的酸枣,你最想去摘吗?(1)你有过摘果子的经历吗?(学生交流体验)(2)你能看出孩子们的快乐吗?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你从哪儿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3)小结:这么多年过去了,酸枣树还是让作者记忆犹新,作者只是在怀念酸枣树吗?(怀念家乡)三、总结全文,背诵说话。1、教师导言:酸枣树的叶、花、果是如此的小巧、可爱、诱人,可你知道它们是生长在什么样的地方吗?2、学生反馈。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4、说说: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5、学生自由发言,后写下来。板书设计:我爱故乡的酸枣树果树王国叶酸枣花花怀念家乡、热爱家乡果默默奉献故乡教案篇【第四篇】【说课内容】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八单元第41课《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材分析】《我爱故乡的杨梅》是1篇状物佳作,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现代著名作家王鲁彦热爱故乡镇海的思想感情。课文层次清晰,按照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进行叙述,语言精炼、简洁,朴实、亲切。课文按照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进行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精炼、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采用形象的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仿佛见到杨梅、仿佛看见杨梅颜色变化、仿佛品尝杨梅的感觉。这原本是1篇4年级的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领悟能力有限,对作者的遣词造句之美,布局谋篇之妙都只是一点点朦朦胧胧的感受,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二年级的学生特性,除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外,将写作的方法适当渗透,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作者对故乡的杨梅描写之所以如此细致,是因为对家乡的浓浓眷恋之情。【目标制定】根据课程标准和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5个生字;理解和积累文中词语“细腻”、“贪婪”、“甘露”等词语;理解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介绍杨梅,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细致的方法。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理解词义、摘录词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的习惯;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并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了解杨梅梅果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能说出小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来写杨梅果。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描写杨梅树、杨梅的语句,体会作者借助杨梅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教学理念】一、在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篇课文的内容并不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理解“故乡”,通过学生讲述自己故乡在哪里,将学生带入课文,走进作者的故乡,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看美丽的杨梅树,去品可爱的杨梅果。二、从多种途径理解词句新课标中本学段的阅读目标,是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图画,展开想像,结合生活,观察实物等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进而使学生学会观察事物,体会出作者的情感。三、重视熏陶感染,尊重独特体验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涵养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尤其是像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均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因此本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这份深厚的情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杨梅对于作者来说就是故乡的象征,一想起杨梅自然而然就想起故乡,明白爱故乡的杨梅也就是爱故乡,有了这样的熏陶,再加上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特产时的热情,学生对家乡的感情也就油然而生。【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质疑为何作者如此喜爱杨梅,交流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并通过图片学习第二节,杨梅树的描写。三、细节研究第四—第六节,找出描写杨梅的句子。1、找出描写外形、颜色的句子。2、找出描写味道、口感的句子。3、完成填空,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四、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主题五、课外延伸,加深爱乡之情九年义务教育读本(试用本)第四册课题《41、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执教:上海市平和学校余静雯教学目标:1、识记:甘、桂、软、唇、酸、津、味、饱;正确书写:桂、软、唇、酸、饱;积累:甘露、四季常绿、平滑、伸展、贪婪等词语。2、学习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小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来写杨梅果。3、能正确从文中找出“宽阔、坚硬、粗糙”的反义词,能划出描写杨梅的句子,并能说出自己喜欢这句话的理由。4、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并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了解杨梅梅果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能说出小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来写杨梅果。2、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并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板书故乡,齐读词语。2、解释故乡:你出生的地方或是长期生活的地方就是故乡,也可以叫做家乡。(再读故乡一词)3、你的故乡在哪里?4、交流。(1-2名)5、(板全课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1篇课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