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点1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之问答题文言文阅读一、考点解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在2020年首次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此题要求考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物、事件、道理、情感、时间、地点等信息,从而根据试题要求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题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主要是筛选并整合主人公的品行、性情、爱好、功绩等信息;非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题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主要是筛选并整合作者的情感、观点、景物特点等信息。二、知识储备——(一)细读文本,整体把握内容仔细阅读文本,先明确传主和次要人物分别是谁,人物的一般情况、性格特征、社会经历(如为官经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再理清事件,写了哪些事,事件的主次关系、前因后果怎样;最后把握作者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倾向性如何等等。这些内容要在文本中圈画出来,也可以单独在纸上记录。需要注意的是,人物首次介绍时是姓名齐全的,以后出现往往省略掉姓;或者仅称字、号、官职、籍贯、谥号等,在阅读文段时要把省略的信息补全。同时要注意将不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归类。二、知识储备——(二)知己知彼,掌握题型要点1.事件概述题事件概述题的要点在于把事件要点叙述准确、完整。这个要点包括人物、起因、时间、经过及结果等多个要素。作答时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述,注意文中关键词语转译要准确。2.原因分析、推断题这类题的命题角度灵活多样,有的要求分析、推断主要人物做某事成功的原因,有的要求分析、推断人们怀念主要二、知识储备——(二)知己知彼,掌握题型要点人物的原因,有的要求分析、推断某种道理形成的理由,甚至有的要求分析、推断作者写作的理由。3.形象(内容)概括题这种题型一般是据事求理,根据人物的具体言行概括其思想行为特征。对于这种题型,要特别注意三点:第一,题干对概括多有限制,如概括“为人处世”“为学”特点,概括“精神品格”等;第二,表明“特点”的词语有的隐藏在字里行间,需要仔细筛选、提取;有的需要对具体言行加以分析概括,然后组织恰当的词语做答。三、解题要领首先,明确题目内容,根据要求作答根据知识储备中第二条的分析,掌握命题人的命题方向,按照题目的要求从文本中筛选信息。其次,明确答题区间,切忌遗漏信息有些题目的题干会直接明确答题区间,如“根据全文……”或“在第×段中……”,这样就明确了具体的范围。有时,仅从题干难以确定答题区间,这就要求考生认真阅读全文,依据题干要求,把文中各处所有符合条件的语句全都标记出来。还要根据句读、标志词标明层次,以便分点作答。一般来说,题干涉及的内容在文中何处,答题区间就在该处前后。三、解题要领最后,规范表述,简洁完整有序本题要求考生用具有概括性的语言答题,概括的要求是语言精练,意思完整准确。如无特殊要求,则用自己的语言做答,但是要全面概括,尽量不照抄原文,力求做到言简意赅。注:本题一般是3分,答题点有2~3个,如果答题点超过预定数量而又难以定夺时,一定要注意注意筛选最重要、最切合题意的内容作答。四、典题导引例1.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14题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答案】①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如同测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动则影子随之而动。皇帝的品性好恶影响着臣子的态度,司马光认为君主需要为人正直,因为臣子会效仿君主。②目的是赞扬唐太宗善于纳谏,告诫君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成为臣子的表率。提醒:道理、启亦类题目答题思路本题以文中重要句子设题,要求写出其说明的道理,需先结合文本理解句子的含意,再概括道理。此外,从文中事件、人物身上获得道理、启示,也是这类题的常见设问方式。作答时,对事件,要分析其前因后果以得出道理、启示;对人物,可分析人物做法、性格的优缺点得到道理、启示。(8)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8)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要回答第一个问题,首先需要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表”在这里的意思是“古代测量日影、定时刻的标杆”,引申为“标准、表率”;“景”同“影”。这句话的大意为“君主是标杆,臣子是(他的)影子”。(8)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解析:《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在作品中介绍了历代君主的兴亡得失供统治者借鉴。结合本句的含意可知,司马光说这句话意在告诫君主要自正其身,起到表率作用。总结答案,按照题干的问题分点作答即可。答案:①这句话是说臣下就像是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1分)②司马光意在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2分)四、典题导引例2.2021年新高考Ⅱ卷第14题14.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祖逖多次拦击后赵军队取胜,使得后赵疆土缩小,后赵王石勒不得不向祖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2)祖逖没有阻止民间互相贸易,并约束士兵不要侵犯后赵百姓,使得两国边境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四、典题导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两国边境得到暂时安宁的原因有:“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祖逖多次拦击后赵军队取胜,使得后赵疆土缩小,后赵王石勒不得不向祖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祖逖没有阻止民间互相贸易,并约束士兵不要侵犯后赵百姓,使得两国边境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四、典题导引例.32020年江苏卷第8题8.赵太夫人平居言语中的“识大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答案】心系幼孤,疼爱后辈;不忘祖德,推惠及人;珍惜生命,宽仁善良;关心丈夫,淡泊名利。四、典题导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梳理主要的事件,根据要求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结合语境分析理解人物形象;最后分类整理并加以概括。首先,审题要抓住“平居言语中”“识大义”两个关键点。然后回归原文,梳理主要事件并勾画描写平居言语的语句进行分析。整体阅读文章可知,文章主要通过叙写赵太夫人对待外甥、对待公婆、对待丈夫的事件,来展现其形象特点。对待“稚年丧母”的外孙,结合语句“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分析可知,太夫人心系幼孤,疼爱后辈。结合语句“即逮今五四、典题导引十余年,而语及辄涕。居尝语子:‘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贫而好施也。若所以有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孙无忘先姑哉!’”分析可知,太夫人不仅对待公婆尽心竭力,而且还教育孩子要不忘祖德,施惠于人。结合语句“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难续,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已一快也”分析可知,太夫人是一个善良的人,珍惜生命,宽仁悲悯。结合对丈夫劝导的语言“且休矣!即不能爇琴燔鹤以饱,夫岂其无双田之毛,东湖之水”分析可知,太夫人关心丈夫身体,对功名利禄很是淡然。最后,结合以上分析,从四个方面概括她的“识大义”的表现。子路问:“闻斯①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子路问:“听到了(一件合于义理的事),就立刻去做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可以(不先请教他们),听到了就去做呢?”冉有问:“听到了(一件合于义理的事),就立刻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就应该立刻去做。”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一件合于义理的事),就立刻去做吗,您回答说,‘还有父兄在(怎么可以听到了就立刻去做呢?)’;冉有问听到了(一件合于理的事),就立刻去做吗,您回答‘听到了就应该立刻去做’。我被弄糊涂了,大一、《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注】①斯:就。②兼人:勇于作为。胆地请问这是什么缘故呢?”孔子说:“冉求总是畏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提醒他退让些。”(9)《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提醒:注意审清题目数量,本题有两问,且第一问需要分别概括,不要遗漏答题要点。(9)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第一问,三次回答分别对应短文三个段落,将每个段落的大意概括出来即可;第二问对应最后一段,重点放在孔子的解释上。概括大意时,抓住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句“闻斯行诸”,其意思为“听到就立刻去做吗”。子路和冉有分别就这个问题请教孔子,却得到了不同的答案。孔子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引起了公西华的疑问,孔子给出了解释:子路和冉有两人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给出的答案不一样。抓住“性格不同”,再结合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即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差别,所以在指导别人做事的时候,要根据人的不同特点来使用不同的方法,可得出第二问的答案。(9)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答案: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分别是:孔子回答子路,听到合于义理的事,要向父亲、兄长请教后再做;(1分)孔子回答冉有,听到合于义理的事,需要立刻去做;(1分)孔子向公西华解释,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问,会有两种不同的回答。(1分)此则短文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2分)评价探究思想观点题解题思路李弼年少时就有远大志向,体力过人。适逢魏末战乱,就对他的亲属说:“大丈夫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李弼,字景和,陇西成纪人。六世祖振,慕容垂黄门郎。父永,李弼,字景和,陇西成纪人。六世祖李振,是慕容垂的黄门郎。父亲李永,是北魏太中大夫,被追赠为凉州刺史。魏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属魏乱,谓所亲曰:“大丈夫在世上,就应当踏着锋刃,扫平贼寇,博取功名,怎么能碌碌无为而依照官阶资历来求得官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以求仕?”初为别将,从尔朱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封石门县伯。位?”(李弼)开始时任别将,跟随尔朱天光西讨,攻破赤水蜀,凭借军功封为石门县伯。尔朱天光前往洛阳时,李弼隶属于侯莫陈悦,出兵征讨多次取得胜利。等到侯莫陈悦及天光赴洛,弼隶侯莫陈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不要阻拦李将军前进啊。”又与贺拔岳讨伐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都打败了他们。贼人都害怕他,说: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贼咸畏之曰:“莫当李将军前也。”杀害贺拔岳后,周文帝从平凉来讨伐侯莫陈悦。李弼劝谏侯莫陈悦,让他解散军队谢罪。害贺拔岳,周文帝自平凉讨悦。弼谏悦,令解兵谢之。侯莫陈悦惶恐迷惑,拿不出主意。李弼知道侯莫陈悦必定失败。周文帝到达,侯莫陈悦就悦惶惑,计无所出。弼知悦必败。周文帝至,悦乃弃放弃秦州向南走,占据险要地势(企图)坚守。这天,李弼私下与周文帝通信,答应背叛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是日,弼密通于周文,许背悦。相信了他的话,都分散逃走。李弼安抚他们,然后就带着他们归顺周文帝。侯莫陈悦因为咸信之,人皆散走。弼慰辑之,遂拥以归周文。悦由侯莫陈悦。到晚上,李弼就统率自己的部下,说侯莫陈悦要向秦州进军,命令大家都整理至夜,弼乃勒所部,云悦欲向秦州,命皆装束。这件事而失败。周文帝对李弼说:“你和我同心,天下就不难平定了。”此败。周文谓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大统初年,(李弼)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跟随周文帝平定窦泰,斩杀俘大统初,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从平窦泰,斩获获最多。周文帝将自己所骑的宝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