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三年级小学语文人教版上册教案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三年级小学语文人教版上册教案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1教学要求: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和词语,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教学重难点: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自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课件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学习1、:童年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特别怀念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一起捉迷藏,跳皮筋。你们有什么童年趣事和吗?2、出示课题:有一群孩子和大家一样也有着快乐的童年,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二。初读课文1、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3、指导书写生字,特别注意“却、命、丧“的写法。4、词语解释。憧憬:向往。凌空:升,高出天空。垂头丧气:情绪低落。三、学习课文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读读这些句子。2、交流句子,教师出示。(1)。我们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2)。我们快活地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3)我们都哭了……参考资料,少熬夜!(4)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3、教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挺高兴,放风筝时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四、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1、创造比素氛围,读好第二自然段。A.在读、评、赛中读通课文。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写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C.感情朗读:让学生自己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读好课文。2、想象入境学习第三自然段A.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做什么?B.谁想放风筝?大家是怎样放风筝的?C.出示课文的填空题,填进有关的'字和词,然后把怎样放的告诉同桌。D.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着什么?说听听。3、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4、齐读第一、二、三自然段。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2、体会放风筝时的高兴和找风筝时的难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风筝》,谁能说说这风筝是怎么制作的呢?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学习4—8自然段。1、教师引述: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风筝带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突然,发生了一件事,画出课文中的句子。2、教师引导:此时,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请画出我们心情难受的句子。3、交流,教师出示。A.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一下午,还是没有踪影。B.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4、朗读这些句子。5、教师引导:这些小朋友是怎么做的?6、学生汇报。7、“小小的风筝,你寄托了孩子们多少欢乐,多少向往。”大家能读出这份情怀吗?参考资料,少熬夜!8、指导朗读。三、谈感受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很着急,你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吗?2、学生交流。四、拓展练习1、亲手制作风筝。2、写一写制作风筝的过程。五、布置作业1、继续制作风筝,到公园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2、收集有关风筝资料、图片,互相交流。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可贵的沉默》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交流、讨论。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2.理解词义。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参考资料,少熬夜!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索性:直截了当,干脆。阻止:使停止行动。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依然:依旧。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期待:期望、等待。追逐:追赶。沉默不语:不说话。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继而:接着。稚拙:幼稚笨拙。3、读课文,理清条理。(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3)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课件出示:“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参考资料,少熬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6)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儿不一样?(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7)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8)“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五、总结。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师归纳小结: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3《亲人》也是看图学文的课文。图画的背景是苗族的村寨,树杈上架着竹竿、竹竿上挂着湿漉漉的床单和衣服。显然,这些是刚刚洗过晾上去的。图面的人物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姑娘。老奶奶和小姑娘身着不同民族的服装,可以看出老奶奶是苗族人,小姑娘是汉族人。老奶奶双手捧着小姑娘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小姑娘的脸,似乎在说些什么。屋子的旁边立着一根拐棍,说明老奶奶的手脚不灵便。课文第五、六自然段中的描写是图上的内容。前面四个自然段交代了在一个村寨中,住着苗族人和汉族人。有一位汉族人的邻居是一位快80岁的苗族老奶奶。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女儿在县城教书,家中无人照顾。汉族母女俩尽心照顾老人。所以,老奶奶笑眯眯地说: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1、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人,“我”和妈妈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品德。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样用词句表达图意的。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样的人叫亲人?2、教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讲谁把谁当作亲人呢?二、指导看图。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苗族村寨)2、树杈上有什么?(湿衣服和床单)3、图上画的有谁?(引导学生从墙边立着的拐棍,来判断她们的不同年龄;从观察她们穿着什么服装,来判断她们的不同民族。)4、她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图上的景物想一想)会说些什么?5、把这几个问题联起来说说,这幅图反映了——件什么事?三、初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分组查字典。3、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读音。硬朗便懂(2)字形难点。朗:左半部分不要写成“良”。县:里面是两横。替:上下结构。第八笔是“乙”,不要写成“、”。参考资料,少熬夜!顾:左右结构。第四笔是“l”,不要写成“l”。(3)理解词语。硬朗:指老人健壮。灵便:灵活。毕竟:到底,究竟。及时:指需要的时候就立刻去做。照顾:照料。替换:把原来使用着的衣物调换下来。·四、试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找出来多读几遍。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出示挂图。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二、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1、看图,读第五自然段,说说“我’’在做什么?(我正在晾帮助老奶奶洗的床单和衣服。)2、老奶奶有什么表现呢?(1)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2)出示这段话。老奶奶高兴地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竿呼呼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