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诗歌的三要素:(1)鲜明的形象(优美的意境)(2)充沛的感情(3)精练的语言诗歌诗、词、曲一、所选诗词的题材从题材看,写景抒怀、送别感怀、羁旅思乡、抑郁失意等都有涉及。二、考点分布以形象、技巧、情感、整体结构简析为重点。即三赏二评:三赏——赏形象、语言、技巧;二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三、设题方向围绕三方面设置试题:(1)诗歌形象、主要内容(意境、意象)(2)语言、表现技巧。(3)情感、主旨、观点态度。四、分值较稳定分值均为11分,设置两个小题。先“懂”后“答”古诗词鉴赏规律——读懂诗歌是鉴赏的关键我们做诗歌鉴赏题常出现的问题:1、读不懂诗歌——阅读方法(“读不懂诗歌不做题”)2、不知怎样作答——答题方法(没有规范答题意识,头脑中无术语、模式等)先从整体上(宏观上)读懂诗歌“写什么”(诗歌形象、主要内容(意境、意象))“为何写”(情感、主旨、观点态度)“怎么写”(语言、表现技巧)我们细读完一首诗歌后,可针对该诗歌追问三个问题,从而初步读懂诗歌: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诗歌的意象:指作者用以寄托情感的物象。(识记常见意象的含义)诗歌的语言:炼字妙处、语言风格等;诗歌的表现技巧:主要指修辞手法、描写方式、表现手法等;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读懂诗歌是鉴赏的关键——八项关注,读懂诗词(读懂诗词的具体读法)题目常常是读诗的切入点,它往往能提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题材)、人物、事件、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和主旨等。要善于从题目中去捕捉到更多的有效信息。储光羲《咏山泉》——交代了写作对象(山泉);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柳中庸《征人怨》——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关注题目(品读标题)back怨(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秦观《鹊桥仙·七夕》——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交代了写作目的(留别);交代了诗的体裁(古体诗);暗示了写作手法(浪漫主义手法)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交代了时令、地点、事件;暗含写作者的所闻所感。原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本诗描写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发思乡之情。读题目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题目是“登科后”,结合内容,理解此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在考中科举进士后的兴奋和得意。成语?春风得意走马看花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高考题: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结合题目,谈谈这一项为什么不恰当。“幽居”是僻静的居处。“少邻并”是指“很少有邻居紧挨着作伴”。读题目读题目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之时。西园在永州愚溪住宅以西。带着标题去读诗:此标题交代了时间(半夜)、地点(西园)、事件(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所见所闻所感)。带着这些信息去猜想: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结合诗句一二三联就可知。作者“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联点明“寂寞”二字。那么作者为何寂寞呢?再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晓了。带着对标题的疑问,我们读懂了该诗。时间地点事件读题目——牛刀小试(2009年四川)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思考:(1)你从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2)带着标题信息和联系作者及诗句,请猜想本诗歌可能会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感情?“知人论世”:“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即诗歌的写作背景;“人”即作者,也即作者的一些主要生平经历。(1)通过作者来确定朝代,了解朝代背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处于社会动荡之际,诗风苍凉雄健,倡导建功立业!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靡,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2)看作者的创作风格。一是主体风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豪放派——婉约派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backGo15•二是个体风格:曹操诗豪放磅礴渊明诗淡远闲静昌龄诗雄壮豪迈太白诗激越豪放少陵诗沉郁顿挫居易诗平易浅近王维诗恬淡优美商隐诗含蓄典雅李煜词颓蘼伤感晏殊词明朗疏淡希文词苍凉悲壮柳永词婉约缠绵东坡词雄浑豪放清照词委婉清新稼轩词雄奇奔放•3、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经历、观点态度、创作风格等,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如:陶潜的隐逸生活;王维的寄情山水;李白的放荡不羁;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苏轼的乐观旷达;辛弃疾的壮志难酬;杜甫的忧国忧民等backGo15•台城①•韦庄②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③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①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②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③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思考: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读作者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用对比的手法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3、关注正文(关注首、尾联)诗歌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①懂得诗歌的结构章法——“起承转合”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有的讲究“起承转合”3、关注正文(关注首、尾联)①懂得诗歌的结构章法——“起承转合”词上片下片:抒情(主)写景(次)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②懂得诗歌的基本特点——情景结合情景一致情景相关、相反、相衬③反复品读关键语。A、抓住关键诗词句:如结尾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歌的主旨。诗歌首句往往入题,写景叙事,引出情感,尾句往往抒情议论,画龙点睛。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的最后一联是诗眼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而“留”则是诗眼,全诗要表达的对山水田园的留恋和对官场的厌恶都通过“留”字表现了出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为诗眼,“折柳”送别——思妇、思乡之情。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时。这首诗哪一个是关键词?作者借这一关键词表达了内心什么样的感受?关键词是“重”字。“重”显出雪下得猛,下得久,所以才有下句的“折竹声”。这一“重”字表现了诗人谪居江州时内心的孤寂(寂寥)、沉重。抓关键词抓关键诗词句(题眼、结句)、抓住诗词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语词B、抓住诗词中表情达意的关健语——“情感语言”。如:林景熙《溪亭》:“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独”、“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徘徊的情绪,传神地描绘出诗作者苦闷无聊的心境。又如:杜甫《倦夜》的最后两句是抒情句。“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这两句诗说“这一夜作者杜甫思考着千桩万桩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诗人是多么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但是,当时昏君庸臣当政,有志之士横遭贱视和摒弃,老杜自己也是报国无门。故诗的结语云:“空悲清夜徂!”枉自悲叹如此良夜白白逝去。“空悲”二字,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与忧愤。“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抓关键词——诗眼(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咏史诗,诗歌后两句借用三国“赤壁之战”中的有关的典故来议论,借以抒发什么样的情怀?通过对周瑜侥幸成功的议论,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抓关键句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注】李龟年是开元、天宝年间著名的音乐家。读尾句,你能读懂杜甫这首诗的内容吗?“落花时节”——反衬离乱的时势和两人的飘零身世。朋友的相逢本来是应该高兴的事情,但偏偏是落花遍地的暮春三月,用花落春去的自然背景表明诗人心情的黯然和个人处境的悲凉,也映射盛世的衰微,形成昔盛今衰的对比。读首、尾联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读尾联,你能读出这首诗包含的思想情感吗?读尾联“独”“怆然而涕下”是抒情主人公的神态描写。诗人因无人赏识重用自己而涕下,传神的表达了诗人胸怀大志,忧国忧民,但孤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看尾句,卒章显志•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结尾“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关注意象“意象”是寄予作者情感的物象,我们只要能领悟“意象”中的寓意,就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意象象征义意象象征义栏杆寂寞离愁流水时光易逝鹧鸪离愁别绪芭蕉孤独忧愁西风落寞衰败长缨杀敌报国关山征戍离别梧桐孤独忧愁沙鸥漂泊无依乌鸦衰败荒凉竹子气节刚正草木兴衰之叹莲花、红豆爱情思念鸿雁思乡怀亲•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美人神女灵修•杜鹃磁针•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青鸟鸿雁雁足尺素•白雪玉壶冰心离别、游子凄凉悲愁高洁隐逸国君坚贞思乡音信、书信高洁梅花绝句(其三)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注】坼(сhè):裂开。怎样理解“雪堆”这个词?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雪堆”是比喻。比喻梅花像白雪一般(布满四周山中),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笑傲寒风的梅花的爱慕心情。读意象(宋诗)送春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子规”(杜鹃)在古诗中一般通常作为怎样的意象?这首诗中“子规”的形象与通常的有什么不同?“子规”在古诗中通常是孤寂、哀愁的意象,而在本诗中却是对一个美好事物执著不懈的追求的形象。读意象5、关注文题间的注释①看序: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