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1第一章、5S活动导入一、企業不良現象剖析1.人:即公司各部門現有之人力資源狀況(1)工作人員儀容不整或坐姿不當(2)工作人員安排不合理和有濫用人力現象(3)工作人員操作方法有誤2.機:機臺/設備/工具/模具/車輛/消防器材/電器設施(1)機械設備/消防器材擺放不當或保養不良(2)工具擺放不整齊,取拿不方便,有尋找現象(3)無定期檢修制度,無專人管理和使用3.料:原材料/碎料/成品/半成品/次品/廢品/文具用品(1)物品擺放混亂(2)運料通道不畅通(3)積壓物料、標識不清,錯用物料4.法:規章制度/安全生產操作規程/表格單據(1)規章制度不健全,不合理(2)工作/生產程序繁雜,不便運作(3)表格單據未作簡化處理和合理使用5.環:作業環境和生活環境,包括機臺設備清潔、保養(1)環境髒亂,影響工作心情(2)機臺設備未得到合理清潔保養,故障頻發(3)衛生死角和污染源未得以徹底控制和清掃二、導致浪費(1).資金的浪費(2).場所的浪費(3).人員的浪費(4).士氣的浪費(5).形象的浪費(6).效率的浪費(7).品質的浪費(8).成本的浪費…….因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生产要素的管理、协调不当,会造成企业的系列不良浪费现象,深入推行5S活动,可在很大程度上缓和、解决此类问题。5S-2第二章、5S理论基础一、5S定義二、5S關聯圖三、5S推進層次圖四、5S-五常法關聯圖五、5S導入程序圖一、5S定義5S主要包括: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等五大部分內容。5S是一種管理活動,起源於日本,由於其五個詞的日語發音分別是以“S”起音,所以我們就稱之為“5S活動”,又稱為“5S管理法則”,簡稱“5S”。有的企业在现有5S基础上增加了节约(Save)及安全(Safety)两个要素,形成“7S”。也有的企业加上习惯化(Shiukanka)、服务(Service)及坚持(Shikoku),形成“10S”。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谓“7S”、“10S”都是从“5S”原理中衍生出来的。二十世纪中叶,5S管理活动自日本诞生以后,迅速风麾全世界,鑒於其成功的經驗,歐、美等國和臺灣的很多著名企業紛紛效仿、推行。▲5S活动推动公司管理水平提高1S整理(SEIRI):◆在工作現場,區分要與不要的東西。5S-3→保留需要的東西;→撤除不需要的東西。活動對象:空間任務:區分要用與不要用物品,清除不要物品目的:提高生產效率實施效益:(1)減少庫存量(2)有效地利用空間(3)東西不會遺失(4)消除資源的浪費(5)消除多餘的架子、櫥櫃★消除物品也有原則──注意扔的學問!★“單一便是最好”2S整頓(SEITON):◆將要的東西加以定位放置,並且保持在需要的時候能立即取出(30秒內)。→定位之後,要明確標示;→用完之後,要物歸原位。活動對象:時間任務:定出要用物品的位置並規範擺放目的:消除“尋找”現象實施效益:(1)減少浪費和不必要的作業(2)提高工作效率(3)創造一目了然的現場★採用5S-目視管理、定置管理3S清掃(SEISO):◆徹底清除機器、設備、地面上的灰塵、雜物,保持乾淨、整潔的工作環境。→勤於擦拭機器設備;→勤於維護工作場所。活動對象:脏污任務:進行大掃除,并保持效果目的:提升作業品質實施效益:(1)提升設備的性能(2)貫徹保養計畫(3)消除設備的故障5S-4(4)減少生產誤用(5)提高生產品質水准4S清潔(SEIKETSU):持續進行前3S:整理、整頓、清掃等系列活動,斷絕污染源保持潔淨,並形成制度化、規範化,包含傷害防止的對策及成果維持。→時刻保持現場美觀狀態;→維護前3S效果。活動對象:异常任務:保持物品、現場時時美觀目的:創造明朗現場實施效益:(1)美化工作場所環境(2)根除發生災害原因(3)遵守政府安全法規(4)延長設備器材使用壽命(5)增強客戶的信心5S素養(SHITSUKE):◆通過推行上述4S活動,讓每一位員工都養成好習慣,並且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由“紀律”──“自律”;→培養人員良好內在素質。活動對象:作業者任務:養成良好習慣、遵守規則目的:貫徹命令紀律實施效益:(1)減少不注意因素(2)遵守規定事項(3)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辦事處理問題的“5W2H”法則★5S-PDCA管理循環★5S─全員參與★素養是5S的重心階段:5S始於素養,終於素養。“人”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企業的“企”字由“人”和“止”組成,“人”走企業也就停“止”,所以在經營中,人的問題處置得好,則人心穩定,企業也就興旺發達。5S活動是一種人性提高、道德提升的“人性教育”活動。它最終目的在於“教育”更在於“人”。5S-5二、5S關聯圖形式化習慣化行事化人1S整理2S整顿3S清扫5S素养清除、擦拭髒污、雜物將要用的東西定出位置放置區分“要”與“不要”物品,清除不要物品時時保持美觀、洁淨使員工養成好習慣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地点物品4S清洁5S口决只有整理没整顿,物品真难找得到;只有整顿没整理,无法取舍乱糟糟;整理整顿没清扫,物品使用不可靠;3S之效果怎保证?清洁出来献一招;标准作业练素养,公司管理水平高。5S-6三、5S推進層次圖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创造空间尽地之利场地利用安全卫生提高效率现场美化标准作业最終目標人心美化提高素养5S-7四、5S-五常法关联图五常法是根據5S原理衍生出來的另外一種活動模式,它們在本質意義上一樣的,流行歐、美和香港等企業里。★5S活動,貴在持之以恆,不断深化。5S-8第三章、5S实践绩效一、5S活動推行方法1.如何进行整理活动2.如何进行整顿活动3.如何进行清扫活动4.如何进行清洁活动5.如何养成良好的素养6.办公室资料归档5S二、5S推行效果圖三、5S活動推行績效1.5S是保障生产作业安全的法宝2.5S优化产品品质3.5S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4.5S是人际沟通的桥梁一、5S活動推行方法1.如何進行整理活動整理其實就是丟棄的技術,它從將不用的東西掃除開始,通過一次次徹底的大掃除,將作業現場的所有物品區分為必要品與不必要品,必要品留下來,不必要品全部清除,同時將不正常或破損處一一克服。不要物品清除後,接著進行物品的分層管理,及對漏油、碎屑等之污染發生源進行對策改善。整理活動一般可分為以下三個步驟來完成:(1)分析並判定完成工作所必需的物品——將必需物品的數量降到最低限度。(2)將必需的物品與非必需的物品分開——將必需物品分離出來。(3)將非必需的物品作出恰當的處置——注意扔的學問。保持要与不要东西的取舍保持物品和扔掉物品同等重要,而最重要的是必須準確判斷哪些應該扔掉,哪些需作保存。分層管理法較科學的為我們解決了這一難題。分層管理法就是將工作場所所有物品根據其需用程度(常用程度、必須程度)分成若干層次,並對各層次物品作出不同的處理。分層管理要求評估物品的重要性,再減少不必要5S-9的積壓品,同時確保必要的物品就在手頭,從而獲得最高的工作效率。故分層管理之關鍵就是有能力判斷物品的使用頻率並因應做出恰當的處置。如下表格將教識我們如何判斷並給出了處理指引:層次需用程度使用頻率處置辦法第一層低過去一年或以上都沒使用過的物品扔掉.過去6-12個月中,僅使用過一次的物品存放到較遠的地方。第二層中過去2-6個月中,僅用過一次的物品一個月僅用過一次的物品存放於工作區域的中間部分。第三層高一周要使用一次的物品每天都要使用的物品每小時都要使用的物品存放於工作現場附近或隨身攜帶.就“保存”與“扔掉”而言,受國內長期物質貧乏之影響,人們決定“扔掉”或“保存”時往往採用一種保守的態度,即“以防萬一”的態度。多數時間把想要而不是客觀需要的東西存放起來,結果令到徒占存放空間,阻撓了對必須物品的取拿。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可供利用的衣架越來越少,而實際上衣架數量並未減少而是被主觀上“想要”的衣服占據著。如果我們考察穿著衣服的頻率,即會發現尚有5年前買的衣服掛於衣櫃之內,即5年來一直都沒穿過。令到衣櫃爆滿,衣服存放因擠壓而拆皺,而尋找一套合適衣服時亦需花費較長的時間。同樣道理,當你對房間,辦公室或工場進行大掃除時。每次都會發現一些你並不需要的廢物。“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不僅因為人們主觀上總是想收集東西,這還與人們很難區分哪些是需要的東西,哪些是客觀上不需要的東西有關。”故於整理過程中必須對“需要”與“想要”作出明確區分。將那些想要而不是客觀上需要的東西及時進行處理,明確使用。頻率越小的東西越不值得保存,而客觀上必須的物品亦需弄清需要的數量,並把多餘的物品果斷地處理掉。整理活動的另一原則是“單一便是最好”,具體舉如下例證說明:一套齊全的工具/文具只需填寫一頁的表格/備忘錄一天內處理所有的文件一站性顧客服務2、如何開展整頓活動整頓活動的基本前提是充分利用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必須研究多快就可以取到需要的東西及多久才可以把它放好。整頓活動不僅要求物品擺放位置適當,更要求有恰當的5S-10擺放方式及合理的取拿系統。可按如下基本步驟開展整頓工作:第一步:分析現狀,找出問題之根源檢討所從事的工作,研究拿取完成工作所必備之物品及將其擺放到原先位置為何需這麼長的時間。就物品取拿及放回所浪費的時間而言,以下因素可提供分析參考:1.不知道所需取用物品之名稱,令取拿時無一個明確的概念。2.不清楚物品存放的地點,令致每次取拿均需首先回憶此物品所擺放之地點或引致盲目地尋找。故每樣物品都必須有一個固定的擺放地點。3.物品存放地點與工作場所距離太遠,往返需時過多。4.完成同一工作所需之物品擺放地點分散。5.物品存放過於雜亂,多種項目工作所需之物品存放於同一地點且擺放無規律,令取拿時需反復翻查。6.物品未貼標識,難以一目了然地令必須之物品顯現出來。7.存放地點沒有所需物品,同時不知道此物品是否已經用完或者被別人取走。亦不知物品歸還原位需時多少。8.取用前不知是否有此物品存在(消耗性物品)。物料管理要求作出、入記錄。明確存放數量,規定基本存量。當少於基本存量時,應及時補充。9.物品購回時存在品質問題,難以投入使用或不能投入使用。10.擺放方式或位置不當,難以取出。11.物品太大,無方便取拿之裝置。12.物品太重,拿不動。13.無規範的運輸通道。利用上述項目,對所屬工作所需之物品進行分析,逐一給出解決辦法,並形成文字指引。第二步:將物品進行合理分類通過前述分析找出問題之所在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將物品按性質作出分類,相同性質的物品集中擺放,不同性質的物品分開擺放。值得一提的是各種物品必須有一個且只能有一個規範的名稱,同時必須作出標識,否則即會出現混亂。日常運作中,經常會發現很多物品連一個名稱也沒有,或者兩種不同的物品採用著同一個名稱,這些問題都必須盡快解決。第三步:採用正確的儲存方式決定物品的儲存方式至關重要,儲存時必須首先考慮到日後取用的方便、快捷。5S對物品存放的原則歸結起來可概括兩點,即:1.每種物品都必須有一個固定的存放地點,正如每個人都有一個家一樣。2.於物品上標明存放位置,於存放位置註明物品名稱,物品表面及存放位置都必須有一致的編號標識。5S-11就整頓工作而言,如下步驟值得參照:a.為每一物品命定標準名稱。b.將每件物品放在為它預設的地點。──不要令物品沒“家”。──即使暫時使用某種物品,亦應清楚它應該擺放何處。c.有清楚指引物品位置的標志(如箭頭、燈光)及記錄。d.安全地儲存,堅持上輕下重的原則。e.保持合適的存放高度,從膝到人胸的高度是最方便的。第四步:持之以恆地堅持上述步驟最後的步驟是要養成堅持前面三步驟的習慣或者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定執行,亦即必須總是要把物品放在它應該放的位置。能否做到此點是決定整理、整頓的關鍵。同時有系統的帳目管理亦很重要,以便隨時清楚物品是否用完,是否需要補充存量。要達到這些目標,應堅持以下原則:1)避免庫存告罄──訂定物品最低存量,低於此存量時必須即時補充;──訂購中的物品必須明確標識。2)若某物品正在使用──必須顯示由誰使用,並盡可能清楚歸還時間,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