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反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我们班四岁了》教学反思学生在同一个班级里,与同班同学和班级任课教师学习、生活、游戏,进行各种社会性交往。因此,班级是师生在学校里最重要的共同空间。《我们班四岁了》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的第一课。本课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我们班的成长足迹”,主要回顾班级的成长历程,回忆班级中发生的有趣或难忘的事。第二部分“我们班很棒”,主要寻找班级的优点和问题,并想想金点子让班级更棒。第三部分“班徽设计大赛”,主要学习如何结合班级实际,设计一个主题明确、简洁美观的班徽。本课主题活动——(我们班的成长足迹)的教学逻辑设计是:首先让学生回忆我们班的第一次,让学生讲一讲与同学老师相处的故事——我为班级做贡献。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入学、入队和第一次参加班级活动时的感受。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讲一讲班级的优点,优点可以从各个方面展开,如同学之间的有爱、师生关系的和谐等。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找出班级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如何解决问题和改进不足,为班级发展出力献策。话题(班徽设计大赛)的教学逻辑设计是: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班徽,知道班徽是一个班的标志,让学生知道班徽表达了班级的精神追求。教师展示一些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班级的精神追求是什么,然后再让他们独立设计和制作班徽,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班徽,并讲一讲其中的含义。总之,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的独特成长感受,以分享难忘故事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回忆三年中开心、有趣、难过等事情,再次感受到在班级中成长的快乐和温暖。在学生重温难忘故事的过程中,巧妙地将班级的优点融入其中,激发学生为班级自豪的情感。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达到了目标要求。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我们的班规我们订》教学反思《2.我们的班规我们订》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的第二课内容。本课内容分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班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民主平等在班集体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正确看待班规制订、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知道班集体离不开个人,个人从班集体中获取了知识和快乐,个人与班集体共成长。本课内容分为“班规的作用”“班规我们订”“班规重执行”“班规可改进”四大板块。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班规的作用”。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班级规则意识,了解班规的重要性及班规的具体内容。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班规我们订”。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班规应当经过全班学生讨论,采取民主集中的方法制订,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班规重之星”。旨在让学生了解班规需要班级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在执行班规的过程中应当有奖惩,保证班规执行过程中的公平与公正。第四个板块的话题是“班规可改进”。旨在让学生知道,同学们制订的班规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班规是可以修订的,但修订班规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在新班规没有制订之前,仍然要执行原有班规。四年级的学生对班规了解到什么程度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学生,在调查和走访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参与班规的制订。2、在班级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多数是找老师解决,不知道用班规来处理。3、他们不知道制订和修订班规需要遵守一定的程序。4班规粘贴在班务栏的角落里,甚至页面已经发黄,也没有更换。5、部分学生不遵守班规。本课,我将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让他们感受班规的重要性,掌握制订班规的程序和方法,培养民主意识。通过教学,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民主”和“程序”;知道了班规虽然是神圣的,但也是可以修改的;明白了班规不是可有可无的,班规一旦制定,我们大家都要自觉遵守,如果违反了班规应当受到惩罚。同时,学生还懂得了对于不合理的班规,可以向班干部、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大家共同讨论并举手表决修改;班规即使不合理,在未修订之前,仍要遵守。这些体验活动与学生的班级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把班规与自己、班级和学校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班规,并且能够针对不合理的班规提出自己的意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完成,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规则、民主、平等的班级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我们班他们班》教学反思《我们班他们班》是《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的第3课。本册教材聚焦:学校生活领域中的班级建设,家庭生活领域中的家庭责任,国家领域生活中的现代媒介,社区生活中的环境保护等主题。本课通过课前调查、小组讨论、情境辨析、合作探究法、观察法等活动展开教学。通过本课教学,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应当尊重其他班;要善于去发现其他班的特点和长处,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的班集体;教材设计了一个调查其他班特点的活动,引导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其他班的特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并通过学校里的“文化月”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班级合作带来的好处,追求共同进步是大家的目标。《我们班他们班》这一课一共设计了“走进他们班”、“增进班级间的合作”、“为他班喝彩”、“正确对待班级间的竞争”四个部分。本课教学活动围绕“走进他们班”、“增进班级间的合作”两个板块进行设计。本课体现了新的集体教育观。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交往是学校集体生活的一部分,如何进行班级间的交往是学生过集体生活必须学习的主题。本课通过调查其他班级的特点,引导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其他班的特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的班集体。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了集体生活的经验,且对集体主义精神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对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观察,可以看出学生能够真实地认识和感受到集体的存在、集体的温暖以及集体中人与人的和谐依赖关系,进而在感情上使自己与集体融为一体。在集体生活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敞开心扉,表现自己也认识别人,自然地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觉地跳出个人的小圈子,从而成为集体活动的热心人和自觉维护者。但是在涉及到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竞争时,学生依然存在自私、排斥其他班级的思想和行为,具体表现在对老师表扬其他班级不以为然、刻意忽略其他班级的优点等等。针对学生这种小团体本位的狭隘意识,本课主要引导学生知道应当尊重其他班,增进与其他班的合作,能公正地看待班级之间的竞争与冲突,引导学生懂得班级之间应加强合作,要善于去发现其他班的特点和长处,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的班集体。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教学反思《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负担”的第一课,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母生活的不易、工作的辛苦,从而懂得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承担起自己的家庭责任。本课与本单元其他三课为递进关系,旨在感受父母的不易,引导学生懂得分担,学会关心父母。《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一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会关心父母、懂得分担,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采访发现父母生活、工作的辛苦,激发学生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的情感,设置不同的生活情境指导学生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心。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了一张调查表,让学生在课间询问父母并根据他们的烦恼程度高低列举三条。在课堂上,紧紧围绕着张调查表,开展调查、讨论。从课堂开始的“爸爸妈妈的烦恼是什么”,请学生读读父母的烦恼;到根据调查表统计得出的百分比,让学生谈谈“父母的烦恼来自哪些方面”;再到联系自己平时的表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哪些方面给父母到来烦恼”。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略带自责。学生在对这张调查表的观察、讨论、思考和对生活的回顾中,一步一步走进父母的内心,体会父母的不易。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再次拿出这张调查表,对照调查表上父母的烦恼和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设想:如果我——,父母就可以——。通过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表现来看,他们已经学着设身处地地为父母考虑了。这张看似简单的调查表贯穿整课堂。它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引发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并引导学生试着去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从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来看,学生所设想的父母的想法,其实与父母的真实想法并不完全一样。有些想法比较片面,有些甚至根本没有想到。这是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造成的。但他们真情实感的表达,仍然值得肯定。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并学着换位思考。可以说学生学完本课已经具备了相关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也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但需要注意的是课堂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拿出实际的行动,把“我的设想”变为现实。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教学反思《5.这些事我来做》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的第二课,通过主动为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学习做家务的技巧,在劳动中增强小主人的意识、为家人奉献力量,在劳动中获得快乐、提高责任意识。懂得做家务是爱父母长辈的表现,感受做家务的乐趣,体会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的美好。家务活,对本班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或多或少在生活中都有参与。让他们说说做过哪些家务,张口就能说出来,从摆碗筷、倒垃圾、洗碗、擦桌子等,到稍有些技术含量的洗衣服、叠被子、收拾房间等,指导下做过西红柿炒鸡蛋等简单的菜。但学生也仅仅是做过而已,而且往往会把做家务与孝亲敬长联系在一起,认为做家务是大人的事情,“我”做家务是在“帮”大人做,而没有深入地去思考做家务其实对自身有哪些好处。更为明显的现象是,在家里能坚持长期承担某一样家务的学生并不多,课业负担重、家长包办多、自己不乐意......都可能造成孩子家务做得少。会做些简单家务,做的也不多,这是学生的基本现状。他们没有从内心感受到,其实做家务对自己也是有好处的,没有从内心感受到家务事我来做。表现在外在行为上,就是他们做家务不够主动,没有主动要求“我来做”。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没有安排时间让孩子学习技能,而是为孩子提供了展示的平台,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小擂台形式,选择了难度适中的折衣服比赛,让孩子们来展示自己学到的家务技能。在小擂台的流程安排上,可以先进行四人小组比赛,再选出代表参加全班的比赛。这样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实践的机会,而不是只做课堂的旁观者。选出代表后,组员内又通过互助的方式帮助这位同学把衣服折得更好。助人者自助,在互助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的劳动技能又再次得到了巩固和提升。擂台为孩子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但在实践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梳理和提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采访、交流明确做家务的意义和带来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做家务的意愿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选取的学生生活画面,针对部分学生不愿意做家务的一些主观原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辨析他人的观点,旨在让学生理性思考做家务的意义与价值,懂得自己也是家里的小成员,不能只管好自己的事情,也应该合理安排时间为家庭出力,为父母分担,做个愿意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的好孩子。总之,只有了解学生真实地生活,了解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以此为抓手,找取真实的生活资源,才能避免高大全式的品德教育,才能在我们的课堂中更好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使品德教育更有针对性,使品德学习对学生有意义。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的家庭与责任》教学反思《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是《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负担”中的第三课。根据课程标准“我的家庭生活”的第二条“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而编写。本课由“我的家庭贡献”“我也有责任”两个话题构成,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家人之间的相互陪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是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贡献。作为孩子,我们对家庭也要有自己的贡献。家庭的事情大家都来做,作为家庭一员,孩子在家庭中也有责任,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承担这些责任、怎样才能做好。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重要的场所,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与家人朝夕相处,关系密切,儿童从家人那里得到了细心的照顾,感受到了温暖,他们是家庭的重要成员,这种家庭关系容易使学生把家人对自己的照顾视为理所当然。但他们又普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