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山东省考申论B类真题材料一2009年,D县武胜桥镇玉皇庙村流转全村所有土地,成立了玉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但由于缺少懂现代农业的专业人才,公司连年亏损。2013年,D县县委提前谋划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注重选出政治素质好、群众口碑好、带富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村党组织书记。县委组织部牵头实施“优秀人才回乡计划”,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关志洁作为目标人选,2014年10月回乡接任该村党支部书记。深谙新型农业生产的关志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带领群众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2019年,玉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形成集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贮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雁飞千里靠头雁,实践证明,选好一个人,就能带好一班人、建好一个村。2019年底,D县县委着手实施“头雁工程”制定《关于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优秀人才中选派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实施办法(试行)》,打破传统村为界限的选人方式,明确“本土人才”挖掘一批、“在外能人”回引一批、机关干部下派一批、优秀书记跨村任职一批4条路径。首批从县乡机关和社会优秀人才中,遴选56名年龄在4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为全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注入了活力。任职半年,这56名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初见成效,领办合作社32个,引进项目41个,初步转化后进村29个,为群众办实事670余件。在带领玉皇庙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探索中,关志洁感受到部分村“两委”干部带富能力不强,发展特色思路不开阔,创新创造、先行先试勇气不足,存在小富即满的心理,还有的村干部存在“守家度日”的思想,缺乏担当精神,没有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长远规划。针对这些问题,在关志洁的建议下,武胜桥镇党委把提升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富能力作为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的突破口,开办“乡村振兴大讲堂”,先后邀请百余名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考察、对接合作等形式,定期到镇里传经送宝。县委组织部及时总结推广武胜桥镇的做法,根据全县村“两委”干部的实际情况,开设三类课堂:对于缺乏发展思路的,邀请农业、发改、文旅、商务等方面专家开设“发展课堂”送思路;对于缺乏致富技能的,组织农技、养殖、林业、电商等方面人才开设“技能课堂”传技能;对于缺乏进取精神的,开设“榜样课堂”鼓士气,组织他们实地学习考察外地创业典型,组织本地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作报告,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县委组织部先后分14期对村“两委”成员进行集中轮训,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先后到山东临沂、山西贾家庄、浙江湖州、江苏苏州等地培训学习,参训人员近5000余人次。陈屯村党支部陈书记在参加全县组织的村党支部书记发展集体经济培训班后,带领村“两委”成员到河北等地考察村集体产业发展项目,流转土地500余亩,引进麦古金银花种植项目。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麦古公司采取“示范基地+公司+联营种植农户”的运作模式,建成金银花育苗基地120亩、种植基地360亩,年村集体增收5万元。近年来,D县有两名村党组织书记被提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4名村党组织书记成为乡镇公务员,5名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事业编。县里还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切实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该县还定期评选和宣传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支持、保护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党支部书记,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为解决工作指导“一刀切”、工作考核“一锅煮”等问题,扩大“头雁工程”效应,D县通过农村党组织自评、上级党组织评定等程序,把全县406个村(社区)党组织分为“好、中、差”三类,各农村党组织及村党组织书记公开承诺年度晋位升级目标,形成先进更先进、一般争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局面。目前,该县涌现出了接续奋斗再谋新篇的玉皇庙村,做大新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民富的陈屯村,党建引领、革新图强“后进”变“样板”的于屯村,村干部干在实处为群众、党员同德同心开新局的宋庄村,还有选对一个“领头雁”、全村一年大改变的白店村等先进典型。材料二上山的路通了,这是衣家村村民盼了多少年的事。衣家村党支部书记元良这两年带着村民干成了不少以前不敢想的事,这条路就是其中之一。“不是没想过修路”,元良2009年就回村当起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几次发动大伙儿修路,但总是没干两三天,人就越来越少。衣家村地处大山深处,村民多以在半山腰种植樱桃、苹果为生。因为山路狭窄崎岖,村民劳作只能靠肩挑背扛,上山没路,浇地无水,衣家村一直不景气。村里一共只有50多户,年轻人又大多外出务工,虽然当地苹果产业全国闻名,但30多年前引种的第一茬果树已经树龄老化,靠村民一家一户的力量,难以实现产业升级。一次外出培训,元良从市委组织部那里听到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说法,提出让党支部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带头作用。回到村里,他将全村的男女老少都集合起来,许多村民是坐在草垛上、在村口的路灯下,第一次了解到,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入股合作社。说干就干,第一件事就是修路。修路没钱,元良让大伙用劳动力入股,出一天工可以得一张工票,村里按男劳力120元/天、女劳力80元/天的标准发放工票,凭着工票,村民们在合作社入股,等到村集体经济发展了,就可以按股分红,也可以用工票买水买化肥。这次,村民们被动员起来。元良起初只打算修个500米的路,没成想来干活的人越来越多,80多岁的老人都加入了修路的队伍。村民衣忠国说:“咱农村人不缺力气,党支部真心实意为老百姓着想,我们就有干劲和奔头。”仅仅两年时间,长5.5公里、宽5.5米的环山路打通了,村里还修起了2座高位蓄水池,打了4眼深水井,56公里的输水管网通到每家果园。衣家村的困境,许多村子都正在面临:人口老龄化、发展后劲乏力。“更关键的,由于村集体经济弱化,村民心不齐,一些农村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功能也难以有效发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重要紧迫。”市委组织部闫科长说,“党支部就像一块巨型磁铁,把群众紧紧吸引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大家一起努力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和元良不同,当宋立在邵伯村第一次提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时,不少人都在摇头。不光是村民,村干部也有不理解的,担心会添负担。面对大伙的疑虑,宋立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大会小会开了10多次,先是跟村干部统一思想认识,再挨家挨户发动。“把工作做到百姓家的板凳上”,宋立说,对顾虑比较多的村民,他就一遍遍去讲,自己讲不透就请来专家,帮大伙算细账、说前景。道理听明白了,村民们也看出来,这次党支部是真想干事,于是决定试一试。很快,在村南九鼎莲花山的1000多亩荒地上,软枣猕猴桃产业园长了出来。软枣猕猴桃是宋立考察了七八个地方引进的“宝贝”,适合村里土壤气候,在市场上还比较少见,预计明年就能给村民分红。市委“两新”组织工委吕书记认为,目前,许多村子的问题不在基础差、没有钱,而是群众心不齐。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村民组织起来,村子才能真正焕发活力。材料三2017年以来,L市开展了“强基固本村村行”活动,选派3000名党员干部组成了12个大队、72个中队、861个工作组,分赴全市12处镇街的861个村庄,确保镇街、村庄全覆盖,构建起市委领导、大队推进、党委配合、中队联络、工作组指导、党支部落实的工作推进链条。同时,又精选了107名机关干部,脱产进驻107个后进村,着力解决农村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虚化、弱化、边缘化”等问题。沟东村曾是L市典型后进村。2014年以前,沟东村集体年收入为零,村民年收入不到5000元;2014年以后,沟东村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年收入12万元。“俺村能有今天,是党支部领路领得好。”说起沟东村的“致富密码”,村民王良深有感触,“党支部带领全村种葡萄,大伙儿都富裕起来了,像我这样的贫困户一年也能收入3万元。看到沟东村好了,周边四个村也加入我们,一块儿发展葡萄产业。”“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方式制约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提高统筹资源能力,以产业为纽带,有效整合区域内各类要素和发展资源,加快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L市日庄镇党委书记说。现在的沟东新村由沟东、徐家寨、青峰岭、南埠、玉池5个自然村组成,其中有4个曾是省定贫困村,在党总支的统领作用下,整合了5个村庄的土地、资产、人才等生产要素,创新“党总支+合作社+农业公司+农户”模式,延伸培育“阳光玫瑰”“玫瑰香”等8个葡萄品种,发展无核葡萄基地1200亩,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形成6000余亩的无核葡萄产业集群。如今,沟东新村人均收入增至20800元,成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扶持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各类服务组织的大量涌现,仅靠农民或普通合作组织,难以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L市本着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原则,加大了在各类经济和服务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2018年3月,L市山后人家田园综合体创业园成立了该市第一家田园综合体党委——沽河街道山后人家综合体党委,由山后人家党支部、山后韭菜合作社党支部等3个党支部构成,构建了“街道党工委—综合体党委—党支部”三级运行体系。田园综合体党委打破了地域限制,将原本分散的党组织联结为紧密的党建共同体,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实现了以党建推动休闲农业、休闲旅游、休闲文化的集群发展。“在党委领导下,我们的农业旅游越来越好,旺季时每天五六十辆大巴拉着几千人到我们这里体验田园之乐。”山后人家田园综合体创业园负责人介绍说。“有的村庄宗派思想严重,有的村庄服务意识淡薄……”有着15年基层工作经历的L市河头店镇党委书记说,“要真正把基层群众服务好,必须深化改革,建好村级党组织班子。”为强化基层干部的“三农”服务意识,L市改革创新党组织设置,把861个自然村的党组织调整为142个新村党组织,同时,织密农村基层区域化党建服务“互联网”,形成“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构建起完备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在L市各个村庄,一张张看不见的网格已被划定,所有涉及基层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的事项,统一纳入网格服务管理内容,实现了乡村服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每名网格员只负责30-50户,他们既熟悉每户村民的情况,又了解各项惠民政策,为民服务代理开展得有声有色。在L市望城街道后塔党群服务中心,手机扫码后,望城街道南望城村村民王玲打开智能储存柜,拿到了已经办好的养老保险手册。“当前,农村各类服务资源和力量相对分散,这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服务需求不符,我们就整合了各类资源,将适合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村庄党群服务站承接的服务事项全面下放,建立直办、代办和咨询事项清单,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结合的党群服务平台。”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说,他们还在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安装了自助服务终端,可实现24小时全时段服务。如今,L市在全市各村庄完善了党组织领导的法治机制,健全了协商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集中开展《村规民约》修订活动,构建起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三民善治”新格局。“我们还通过健全道德积分管理体系,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身边事入手,将村庄重要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使道德的软约束有了硬抓手,用‘小积分’解决大问题。”L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说。材料四由于历史原因,Z市村庄规模普遍较小。全市2811个村中,500人以下的村有648个,占比超过1/5。村多而小带来的弊端日益凸显:村小、人少,能人更少,带头人难选;党员数量少,村党组织难以凝聚力量,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难;单村发展空间窄、产业提升难。党建引领,组织先行。让“小支部”变“大党委”,为村级党组织注入“源头活水”,是Z市破解“弱村发展难、强村突破难”瓶颈制约的关键一招。Z市打破村与村之间的行政界限,按照地缘相近、乡俗相通、产业相连、资源互补的原则,推动大村强村与小村弱村、历史上有渊源或现实中有融合发展需要的村、产业相近或产业关联度高的村,共同组建联村党委或联村党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