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8页)永州一中2023年高三元月大联考(新高考I卷)(新教材)语文·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12367101112151821CBBBDCDCBCB1.C【解析】C项,因果关系倒置。根据材料二第二段的内容,“天人之间形成各种张力并趋于分离”应是“天人关系的失衡”的原因,而C项的表述中,“天人关系的失衡”是原因,“天人之间形成各种张力并趋于分离”是导致的结果。故选C。2.B【解析】B项,“人与自然互相协调”错,材料一第二段中说“人要主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最终达到管子所说的‘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由此可知,人与自然不是互相协调,而是人要主动去顺应自然。3.B【解析】A项,“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出自《庄子·齐物论》,大意是:大自然造就了天地,也造就了我,我与天地万物共同存在,统一于大自然之中。C项,“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是歌德《浮士德》中的一句话,大意是:万物相互衬托而在宇宙中生存,世上的人相互施舍恩惠而使世界得以形成。D项,“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出自《荀子·王制》,大意是:草木开花之时,不能进山林砍伐,断绝它们的生长。这三项都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容。而B项中“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是宋代诗人程颢《秋日》里面的两句诗,大意是: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静观万物,便可以从中获得无限的乐趣,人们对于一年四季那美妙风光的兴趣都是一致的。讲的是诗人内心的从容与感悟,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无关。故选B。4.①以人观之,天人共存。从人自身的视域出发,以“亲”“仁”“爱”的价值立场和价值态度对待(关切)自然,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价值取向与自然共存。②以天观之,道法自然。以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念对待自然,人们的活动要合乎自然法则,应基于自然本身的规定和法则去考察自然。③实现二重视域的统一与交融。既要以人观之,又要以天观之,协调天人关系,实现天人关系的和谐。【解析】材料二围绕“生态问题”展开论说,第三、四、五、六、七段分别从“以人观之”和“以天观之”两个视域以及二重视域统一、交融的角度明确阐述中国哲学中解决“生态问题”的观点。考生要提取各段重要信息,围绕题干的“解决之道”整合内容。【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中,观点概括1分,阐述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5.①理念层面:自然优先,人与天谐,天人共美。建立以生态价值为基础的国家公园价值体系。②实施层面:坚守“生态保护第一”,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好原住民社区生计和国家公园建设的关系。③功用语文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第2页(共8页)层面:落实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功能。承担生态教育、科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解析】根据材料一第二、三、四、五几个段落中的相关内容以及自身的实际感受来谈即可。【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答案中“理念层面”“实施层面”“功用层面”不做赋分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6.B【解析】不是“插叙”,而是“倒叙”。7.D【解析】言过其实,“乡情的淡漠”的说法过重,乡人讨回自己的钱不算乡情淡漠。8.①“轧轧轧轧……”的声音前后呼应,构成全篇的线索;②“轧轧轧轧……”的声音代表伊新叔的强大对手,自然引出伊新叔的被动应战,从而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轧米船到来时的声势,反衬伊新叔在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一次次到来时的恐惧、紧张、厌恶的心情;④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象征外来工业文明(机器文明)对小资产者所产生的巨大的冲击。【解析】轧米船“轧轧轧轧……”的声音出现在全文各处,成了连接全文材料的线索,所以可从结构角度来分析;引出伊新叔应战的情节,所以可从情节角度来分析;“轧轧轧轧……”表现出一定的声势,反衬了伊新叔恐惧、紧张、厌恶的心情,所以可从人物角度来分析;而此声音是外来工业文明的象征,它对小资产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所以可从主题角度来分析。【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只答“线索”“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等,不联系文本做具体分析,则不得分。意思对即可。9.①人物设置:鲁迅塑造的阿Q是乡村贫苦农民,他愚昧、麻木,受尽剥削压迫而不自知,甚至自甘堕落;鲁彦《桥上》塑造的伊新叔是小资产者,他勤劳、善良、精明,付出种种努力但最终却不得不破产。②生存环境:阿Q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充满侮辱、歧视、冷酷的病态社会;伊新叔的生存环境则充满信任,乡民安于现状,互帮互助,关系和谐,并开始出现外来工业文明(机器文明)的萌芽。③作品立意:以《阿Q正传》为代表,鲁迅的小说多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以改造国民性;鲁彦的《桥上》则表现出对受到外来工业文明(机器文明)的巨大冲击的小资产者的怜悯和同情。【解析】本题要求从人物设置、生存环境、作品立意三个方面与课内篇目进行比较。从人物设置来看,阿Q是乡村贫民,自甘堕落;而伊新叔是小资产者,他勤劳、善良、精明但仍然被外来的机器文明压垮。从生存环境来看,阿Q生活在弱肉强食的病态社会;伊新叔生活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关系和谐,并出现了机器文明的萌芽;从作品立意来看,《阿Q正传》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桥上》则表现出对受到外来工业文明(机器文明)冲击的小资产者的怜悯和同情。【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每点中,《阿Q正传》和鲁彦的《桥上》的比较内容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10.C【解析】“断长续短”意思是截长补短,比喻用长处补短处,固定成语中间不能分开;“方数千里”意思是方圆几千里,主谓结构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项。“号令赏罚”“地形利害”以对称结构列举秦的两项优势,分开则讲不通,据此可排除B、D两项。故选C。11.D【解析】宗庙是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语文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第3页(共8页)12.C【解析】第三次失败不是因为“谋臣不作为,主张退兵议和”,而是因为穰侯“用一国之兵,而欲以成两国之功”,本质上是谋臣不忠,假公济私,好大喜功。13.(1)燕国和魏国连结楚国笼络齐国,收罗残余的韩国势力,形成合纵的联合阵线,打算向西与秦国对抗。(2)从前,秦国和楚国作战,秦兵大败楚军,袭取了郢都,楚王逃跑,向东逃到陈地藏身。【解析】(1)采分点:从,同“纵”,指合纵策略;“西面”向西,面向西;为难,古今异义,对抗或为敌。(2)采分点:昔者,从前;亡走,逃跑;“伏于陈”,状语后置。【评分标准】(1)共4分,“从”“西面”“为难”各1分,句意1分。(2)共4分,“昔者”“亡走”“伏于陈”各1分,句意1分。14.①与楚国作战,应乘胜追击,斩草除根,并据此对抗中原五国,则霸业可成,四方臣服。②与魏国作战,应继续围困大梁,进而攻占魏国,破除赵楚联盟,获得战略主动。【解析】先明确该题在文中涉及的句子,即“无伯王之道”的前两点,要准确理解内容,再简要概括,摘抄原文不得分。【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3分。在每一点中,策略1分,结果1分。意思对即可。摘抄原句不给分。【译文】张仪游说秦王道:“我听说,对不明白的事情却要发表议论,那是不明智的;对明白的事情却不讲,那是不忠诚的。作为一个臣子,对君王不忠诚就应当处死,说话不审慎也应当处死。即使这样,我仍然愿意把我所听到的情况全都说出来,请大王裁决定罪。我听说,燕国和魏国连结楚国笼络齐国,收罗残余的韩国势力,形成合纵的联合阵线,打算向西与秦国对抗。我私下笑他们(不自量力)。我听说天下有三种亡国的情况:以混乱的军队去攻打纪律严明的军队必遭灭亡,以邪恶的军队去攻打作风正义的军队必遭灭亡,以背逆天道的军队去攻打顺乎民心的军队必遭灭亡。如今天下诸侯国储藏财货的仓库不充实,屯积米粮的仓库也很空虚,他们征召所有人民,扩大千百万计的军队,即使前面有敌军的刀剑,后面有己方的利斧,军士仍然退却逃跑,怪罪人民不肯拼死作战,是由于统治者不能(依靠正确方法使军民奋勇)杀敌。说奖赏而不给予,说处罚却不执行,因此人民才不肯为国死战。如今秦国的土地,截长补短,方圆有几千里,强大的军队有几百万,秦国的号令和赏罚,加上险峻有利的地形,天下诸侯都望尘莫及。凭借这些优势参与争雄天下的大业,天下是不够秦国吞并占有的。由此可以知道,只要秦国作战没有不取胜的,抵挡的敌人没有不被击破的。可以开拓土地几千里,那将是很伟大的功业。可是秦国军队疲顿,人民穷困,积蓄匮乏,田园荒废,仓库空虚,四邻诸侯不肯臣服,霸主的名望不能形成,这没有其他原因,都是因为谋臣不能尽忠。从前,秦国和楚国作战,秦兵大败楚军,袭取了郢都,楚王逃亡,向东逃到陈地藏身。在那个时候,只要继续攻打楚国,那么楚国就可以全部被占领。而占领了楚国,那里的人民就足够使用,那里的土地物产就足可以满足需求。东面可以削弱齐国、燕国,中部可以凌压三晋(指韩、赵、魏三国)。如果能实现这一行动,霸主的名声就可以造成,四邻诸侯也必定前来朝拜称臣了。然而我们的谋臣不这样做,反而引兵退却,和楚人讲和。现在楚国人正收拾行将灭亡的国家,集合逃散的人民,立起社稷之主,设置宗庙,使得他们得以率领天下诸侯向西跟秦国对抗,这样做原本就是失去成就王霸大业的第一次机会。天下诸侯国早有语文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第4页(共8页)联合的意向并驻军在华阳城下,大王用诈术攻破他们,只要进兵到魏都大梁城外,围困它们几十天,大梁城就可以被占领。占领大梁,魏国就可以被攻下,赵国处于危境,楚国就孤立无援。然而谋臣不肯这样做,反而领着士兵退却,与魏国讲和,这样做原本就是失去成就王霸大业的第二次机会。前不久穰侯担任相国,治理秦国,他用一国的军队,却想建立两国才能完成的功业。因此军队在国外终日日晒雨淋,人民在国内劳苦疲惫,这样做原本就是失去成就王霸大业的第三次机会了。希望大王有所考虑才是。”15.B【解析】此句描写的是想象中的琼花,是虚写,不是眼前琼花。16.①上阕咏赞琼花,通过想象写出当年扬州琼花的芳姿与神韵。②下阕借友人所赠之花回到眼前,写出现在扬州的衰败,寄寓了词人的沉痛之感和忧国伤时的情怀。③本词由赋琼花转而哀扬州,加深了词的思想境界,格调超出一般的咏物词。【解析】先明确题干要求,抓住关键词“赋花”和“许多感慨”,结合上下阕理解这首词成为精品的原因,再从内容、情感方面进行具体赏析。【评分标准】共三点,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得分。17.(1)(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解析】作答本题,除识记准确、书写正确外,特别要注意抓住题目提供的默写情境。【评分标准】共6分,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多字不给分。第(3)小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18.C【解析】“震惊”主要指因受到意外刺激而感到紧张、害怕或兴奋;“震撼”主要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摇动人的心灵。原文是说汉字的“音律之美、意境之美”让人心灵激荡,并无“害怕”之意,所以第一处应选用“震撼”。“表现”是以特定方式行事或活动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是语言上或动作上的主动客观行为;“体现”是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得出的主观意见。原文表达的意思是“众”字能让人会意出“多”的意思,是一种主观意见,所以第二处应选用“体现”。“仰不愧天”是指没有做过坏事,问心无愧;“堂堂正正”形容强大严整,也指光明磊落,正直。原文是要表达能写横平竖直的汉字的中国人同样要具有正直的品性,所以第三处应选用“堂堂正正”。结合语境,“古老”与“丰富生动”修饰“汉字”,是递进关系,不是转折关系,所以第四处应选用“而”。19.①排比:连用四个“有……之美”的语句,形式整齐,节奏和谐,感情洋溢,把汉字各种角度的美和对汉字的热爱、赞美丰富形象地表达出来。②拟人:把“汉字”拟作人,跨越历史的长河走到今天,形象地写出“汉字”千百年来永不消退的鲜活的生命力。【解析】画波浪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