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高考专题知识点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解析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一、(2022·保定市高三摸底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秋思陆游人生四十叹头颅,久矣心知负壮图。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风凋木叶流年晚,秋入窗扉病骨苏。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注]。【注】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还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诗人感叹自己年龄已到四十岁,内心也早知道辜负了一生的抱负。B.颔联中的“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闲适自在的心情。C.颈联写落叶和透过门窗的寒气,点明了深秋的时节和诗人的身体状况。D.闲居的诗人面对着秋色秋景,思绪万千,全诗表达了诗人秋日所感。【解析】B项,“闲适自在”错误,陆游是爱国诗人和民族英雄,句中“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无可奈何的心情。2.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6分)答:含意:诗人随意漫步,推门出去,只见碧波万顷,湖光秋色扑面而来。不禁想起西晋的张翰,为了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竟辞官还乡;而自己连官都不用辞,眼前这湖中多的是莼菜和鲈鱼。(意思答对即可)思想情感:借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反用其意,体现了诗人对闲居的不甘心,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理想。【解析】注释说“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还乡”,据此可知,“季鹰不用忆莼鲈”是用典,运用“莼鲈之思”的典故,张翰的“莼鲈之思”是躲避乱世;而陆游心里想的却是在天下纷乱之际,如何建功立业、收复中原。诗中反用其意,体现了诗人对闲居的不甘心,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理想。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题胡逸老致虚庵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①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②。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注】①籯: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②《三国志》孔融赞韦端的两个儿子“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比喻子孙有才德。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首联两句劈空而来,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先发议论,夺人眼球,发人深思。B.颔联承上,诗人既赞颂了胡逸老的高贵品格,又借典故表达了美好祝愿。C.颈联一个“出”字,化动为静,手法巧妙,与“两山排闼送青来”异曲同工。D.尾联总收全诗,闲逸中观山水,山水之气涤荡心灵,使人灵魂澄清无滓。【解析】C项,“化动为静”错,应该是化静为动手法。4.“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教、家风。你从诗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6分)答:示例:①诗书传家:诗书教化,育子成材,只留金钱财富,常招致灾祸。②乐善好施:宅心仁厚,悲天悯人,为子孙后代树榜样,蓄福报。③清廉自守:坚守本心,心灵澄澈,任何外物都不能够玷污灵魂。_(每点2分)【解析】诗句翻译:藏书万卷可以用来教子,留金满箱生生成了灾祸。能与贫人共享年谷,定有明珠生长在蚌胎。山景随着宴坐如图画呈现,水声透过夜窗像风雨传来。观山观水都能领略妙趣,还有什么能污染灵台。结合诗歌的翻译从家教家风的角度赏析即可。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宿芥塘佛祠①贺铸青青麰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底许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注】①诗人当时正以阅田为务,每天忙于巡查农事,并非随兴所至的游览观光。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全诗从麦苗抽芒写起,首联既点明了春末物候,又暗中交待了诗人在外求宿的原因。B.“浩荡东风晚更狂”和欧词《蝶恋花》中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都以“狂”写暮春风势之大。C.颈联“未扫”“先烧”不只写了诗人进入佛祠后所见之景,也暗含了佛祠主人殷勤待客之意。D.“杨花雨”用一“雨”字,以动衬静、把眼前杨花堆积的静态画面变成了飘散的动态画面。【解析】D项,“以动衬静”错,应该是“化静为动”。6.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6分)答:示例:全诗可分为“寻宿”和“投宿”两层。(2分)前四句写“寻宿”。首联即写诗人阅田已毕,想寻找地方歇息,由此引出下面的寻寺之行。(2分)后四句写“投宿”,先写进入佛祠庭院所见,次写走进祠殿,看僧人点燃夜香,末写转至殿后长廊,意外发现古人的题字。(2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思王逢原①(其二)王安石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妙质②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陈迹可怜随手③尽,欲欢无复似当时。【注】①王逢原:北宋诗人王令,与王安石为莫逆之交。此诗作于王令去世第二年秋天。②妙质:优秀的资质、才德。比喻投契的知己。③随手:随着,紧接着。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好友去世一年,诗人依然不能忘怀,看见友人的墓地长满蓬蒿就更加悲伤。B.王令的才能不为世人知,唯有诗人真正理解欣赏他,暗含知音难觅的感慨。C.往事随故人而去,再找不到像王令那样的知心朋友,流露出对故友的怀念。D.诗歌有回忆,有议论,有抒情,手法多样,显示了王安石高超的写作技巧。【解析】A项,“看见友人的墓地长满蓬蒿”曲解文意,“想”,看似“遥想”,实为怅望和思念。一个“想”字,既表示悼念,又说明自己在远方,不能亲自去祭祀坟墓,有以诗代祭的意思。8.颈联将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气势壮阔。请简要分析。(6分)答:示例:高耸的庐山倾倒当书桌,滔滔湓水流进酒杯。回忆了诗人和朋友相聚读书、饮酒的场景。运用夸张和想象,流露出豪情逸兴,气势壮阔。【解析】颈联虚实结合,运用对偶、夸张、比拟等修辞写出对往事的回忆。二人相聚读书饮酒是实事,但写诗时偏不用实写,一味夸张,渗透着豪情逸兴,气魄宏壮,语出精练。出句用“南堕”“当”写出山势,对句用“东来”“入”形容水流与饮酒的豪情,运用比拟手法,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性格融合成一体。一方面展现了二人当年的友情至深,另一方面表达了王安石对故友的深切思念。庐山倾倒当书案,湓水入杯作美酒,运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表现友人豪迈的胸襟,意境阔大。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归朝欢·题晋臣积翠岩【注】辛弃疾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柱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曾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注】此词作于庆元六年,当时稼轩罢居铅山。赵晋臣:赵不遇,字晋臣,江西铅山人。庆元六年罢职家居,与稼轩交往甚密,彼此多有唱和。积翠岩:在江西上饶铅山。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补天”一句一语双关,表面写女娲将补天石投在闲处,同时又暗指友人不被赏识重用。B.词人拄杖来到荒郊野外探视积翠岩,意在表现自己年迈体衰,和积翠岩一样无人赏识。C.岩石经历风吹雨打、敲石取火、牛羊磨角的苦难,这遭遇与赵晋臣和辛弃疾的经历相似。D.全词借用神话传说,想象奇特,但同时植根现实,托物寄意,来表达对友人的真挚情感。【解析】B项,“意在表现自己年迈体衰,和积翠岩一样无人赏识”错。10.请结合全词分析“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的丰富含意。(6分)答:示例:①积翠岩宛如补天之石,被遗忘在荒野,又经历了风吹雨打和人世磨难,伤痕累累。这与辛弃疾和赵不遇有才却不被朝廷重用、人生困顿的经历极为相似,作者想到古来寒士常有不遇之时。(“不遇”的角度,3_分)②“霍然千丈翠岩屏”,积翠岩经过悉心清理开发,千丈翠屏光彩焕然,终遇知音赏识。赵不遇这样的“不遇”之士,终有遇到知音、重获起用、大展才华之时。(“有时遇”的角度,3_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东岗晚步李弥逊①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②!【注】①李弥逊是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被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山。②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起句点明“东岗晚步”,次句紧接着描绘出一幅清闲而充满生机的图景。B.“从牛后”写出了诗人因谷深道狭,只能小心翼翼跟在牛后面缓缓前行的怵惕之状。C.诗人登台四望,觉得栖鸟的树梢都在脚下,“出鸟栖”写出了登高的旷远怀抱。D.“行人问路”“渡者唤船”两个画面带着浓浓的村野田园情调,色调鲜艳,充满诗情。【解析】D项,“色调鲜艳”错误,应该说“色调淡雅”。1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示例:可怜我头白身闲,在这如画的江山中徜徉,回望中原战鼓正响。(3分)诗人感伤自己身处暮年,闲居田园,展现心系国事的胸襟(或者抒发报国无门的感慨)。(3分)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3~14题。过苏州苏舜钦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①暮亦行。【注】①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首联出句叙事,交待行踪和写景的观察点,以“刮眼明”突出景物给人的感受;对句以“更”体现景色和光线的变化。B.颔联两句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得生动有情。绿与白色彩鲜明对应,近与远层次分明,写出了诗人在经过苏州时看到的美好景物。C.颈联两句看似各不相干,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天意在”隐含诗人的随缘自适的旷达,“俗人轻”流露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无奈。D.最后一联“无穷好景”与“无缘住”形成反差,构成主客观矛盾;“区区”和“暮亦行”却具有反衬的意味,突出了人生的艰辛。【解析】D项,“反衬”表述错误,“区区”和“暮亦行”,应为“正衬”。14.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答:示例:①对苏州美景的喜爱(赞美)、留恋之情。②对自然变化和人生盛衰的坦然(达观)。③无惧世俗对自身轻视的不羁(或:不畏俗人对自身“羁苦”的轻视)。【解析】诗歌的前两联抓住“疏雨”“绿杨”“白鹭”“近水远山”等意象,描写了潇潇细雨过后,河边两行杨树,枝叶茂盛,河面上一只只的白鹭正在自由自在地在水面上游弋,无论是绿杨还是白鹭都是怡然自得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美景的喜爱(赞美)、留恋之情。“一身羁苦俗人轻”一句是对世俗的讽刺。诗人四方漂泊,不得安闲舒适,表达了诗人无惧世俗对自身轻视的不羁。诗歌最后一句的意思是看无穷的美景可惜无缘留住,客船黄昏时还匆匆远行,表现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变化和人生盛衰的坦然(达观)之态。八、(2022·邯郸市高三摸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清平乐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说尽平生意”中的“说尽”二字语淡情浓,写出欲尽却难尽的情思,描摹心理细致入微。B.“鸿雁”“鱼”暗化鱼雁传书的典故,写出主人公借助寄送书信来表达情感,但仍惆怅满怀。C.“斜阳独倚西楼”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夕阳之下形单影只、斜倚窗轩、眺望远人的女子形象。D.“遥山恰对帘钩”一句,主客移位表面上远山是主话,实际上是说女子将远山映入眼帘。【解析】B项,“主人公借助寄送书信来表达情感”错误,这是反用其典,写书信不能寄达。16.本词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与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6分)答:相同点:都表达了离人难寻的悲苦。不同点:崔诗表达了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本词则表达了青春岁月流逝、欢悦难再的伤怀。【解析】回答本题,需要先回顾崔护原诗的思想情感。两首诗词的“人面不知何处”都表达了离人难寻的悲苦。“绿波依旧东流”化用孔子“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有时光流逝之悲,结合词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