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进阶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陈亮①风雨满苹洲。绣阁银屏一夜秋。当日袜尘何处去,溪楼。怎对烟波不泪流。天际目归舟。浪卷涛翻一叶浮。也似我侬魂不定,悠悠。宋玉②方悲庾信③愁。【注】①陈亮,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力主抗金。②宋玉,楚国诗人,曾事楚顷襄王,为楚国士大夫。③庾信,南北朝时期文学家,祖籍南方,后半生居于北方,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开篇两句,既点明时令,也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氛围,奠定全词基调。B.词人对比往昔欢聚的情景和如今独对烟波的处境,不由得潸然泪下。C.下片紧承上片的烟波,写到浪卷涛翻,舟中的人心魂不定,情寓其中。D.词人将秋景之悲凉与心境之苦楚融为一体,自然贴切,读来令人动容。2.从全词看,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醉落魄·九日吴胜之运使黄鹤山登高①南宋·戴复古②龙山行乐③。何如今日登黄鹤。风光政要人酬酢。欲赋归来,莫是渊明错。江山登览长如昨。飞鸿影里秋光薄。此怀祗有黄花览。牢裹乌纱,一任西风作。【注】①公元1213年10月,宋遣真德秀使金议和,可能吴为副使,戴复古在他出发前在武昌黄鹤山设宴为他送行,酒筵上戴复古写了这样一阕词。②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③东晋时期,大将军桓温重阳节到龙山游玩,并设宴畅饮。席间孟嘉帽子被风吹落,桓温让参军孙盛写一篇文章与他的帽子放在一块嘲笑他,孟嘉立即从容地写出一篇理由充分的答文,此时龙山已沦陷。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开头既交代了时间、地点,更表明词人对朋友可能出使金国议和的反感。B.上阕尾句,看似是对归隐的怀疑,实则表明心志,至少酬酢江山比出仕媚敌好。C.“长如昨”,写江山亘古如斯,“秋光薄”,写秋意悲凉,暗含和朋友离别的苦闷。D.“此怀祗有黄花览”感慨偏安的人太多,只有黄花知己,爱国之情溢于言表。4.“乌纱帽”在隋唐时为达官贵人所用的,以后可上下通用,具体到此词,既可指达官贵人,也可指词人自己,请据此分析“牢裹乌纱,一任西风作”蕴含的情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①(其一)【明代】王守仁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②。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③。【注】①明武宗正德元年冬,王守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与诸生讲学不辍,三年期满离开。②秋殿:朝廷在秋天举行的殿试。跻攀:上升。旧时把登科及第喻为折桂。③订顽:订正愚顽。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门生一路远送,穿行于乱山之间高低不平的小路,深情厚谊令诗人心中不安。B.大风吹起诗人的衣服,雪花沾满了鬓发,形象的画面中蕴含着诗人的复杂感慨。C.诗人勉励学生要用心做学问,改正愚钝之性,最后两句诗饱含着谆谆教导之情。D.本诗情景相生,虚实结合,先写送别情形,再及勉励之意,情感表达委婉含蓄。6.前人评价本诗“伤别而不哀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赠郑夫子鲂孟郊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宋玉逞大句,李白飞狂才。苟非圣贤心,孰与造化赅。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语出惊人,以“天地”“风雷”之意象,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感受。B.诗人用“大句”“狂才”之语,直接批评了宋玉、李白的恃才而狂放不羁。C.结尾表达了对郑鲂的鼓励,用骊珠形容他的文才,对其无穷潜力充满期待。D.诗歌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语言生动凝练,立意深远,见解富有启示性。8.作者在这首赠诗中谈及哪些创作经验?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C.“舟中的人”理解错误。“天际目归舟”,意思是诗人远望一叶扁舟,用此来形容自己的心魂不定。故选C。2.答案:(1)怀人之愁。上片通过不知“当日袜尘何处去”以及面对烟波流泪等内容,写出主人公对故人的怀念。(2)家国之恨。全词最后一句写宋玉的“悲”和庾信的“愁”,包含了怀念故国、力图早日恢复故国山河的复杂情感。解析:(1)怀人之愁。上片“当日袜尘何处去”,古人习用“凌步微波,罗袜生尘”来形容体态、脚步的轻盈,由此可以想象得出相思之人与所思之人曾有过花前月下、并肩芳径的美好时光。然而徒留下温馨的回忆而已,眼前人却空居绣阁银屏之中,独以风声雨声为伴,面对千里烟波,不禁潸然泪下。通过不知“当日袜尘何处去”以及面对烟波流泪等内容,写出主人公对故人的怀念。(2)家国之恨。结尾最后一句“宋玉方悲庾信愁”,从表面看来,此句只是照应了上片的“绣阁银屏一夜秋”,仍是以环境的萧瑟衬托主人公心中的凄苦而已。但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形势及其生平志业和创作倾向来考察,词人这里用宋玉、庾信之典是有深意在的。宋玉《九辩》所抒发的主要是自己落拓不偶的悲愁和不平,以及对妒害贤良的奸谗小人的憎恶。“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这就是宋玉之悲。而庾信之愁在“乡关之思”,则是不待言的。由此看来,陈亮以宋玉、庾信来形容自己的悲愁,绝不仅仅是悲秋怀人,而是怀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北国大地,渴望朝廷扫除奸邪,改变苟安的现状,早图恢复。可见全词最后一句写宋玉的“悲”和庾信的“愁”,包含了怀念故国、力图早日恢复故国山河的复杂情感。3.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综合赏析古代诗词的能力。C项,“暗含和朋友离别的苦闷”错误,首先从整首诗看,虽是离别诗,但全词写的是对朋友可能出使金国的看法,并没有离别之情,再从诗句看,前面是“秋光薄”对应的是前面的“长如昨”,再结合注释“此时龙山已沦陷”,如果有暗含的意思,也应该是“山河破碎”的伤感。故选C。4.答案:①“乌纱”指那些投降派的达官贵人,则这句话体现出词人对他们那种“只要保住自己的乌纱,不顾他人嘲讽谩骂”的痛恨;②从指词人自己的角度看,这句话则借孟嘉落帽的典故反衬,表示自己政治立场的坚贞:我偏要紧裹纱帽,不让西风吹落。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句含义和概括诗歌情感的能力。题干要求从“乌纱”的不同内涵分析情感,题干中已给出“乌纱”的内涵,还要分析“西北风”的内涵,指外界的评论等,据此题干从给出的两个角度分析即可,分析情感要注意结合诗句和注释的内容,分析第一点注意结合注释中的“宋遣真德秀使金议和,可能吴为副使”,分析投降派的丑恶嘴脸;分析第二点有难度,要结合文中“孟嘉落帽”的典故,词中反用,不让风吹落,不管别人的行为,要保持在积极的坚贞立场。5.答案:D解析:“委婉含蓄”分析不当,由首联的“诸贤相送愧间关”、颔联的“愁重”、尾联的“相思不作勤书礼”等词句可以看出,本诗的情感表达较为直白。6.答案:①有伤别之情:诗人描写溪云压头、霜雪染白两鬓的画面,勾勒出一种苍凉的氛围,表达出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②有开阔胸襟:虽然不舍分别,但诗人理智地告诫学生用不着太多的书信问候,要用心做学问,希望能早日登科及第。解析:解答此题要从分析题干入手,分别就“伤别”“不哀怨”进行分析。回到具体诗句可以看出,前两联主要是通过写景表达伤别之情;后两联情感宕开,诗人理智地劝导学生们不用留恋不舍,应专心学问,早日登第。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直接批评了宋玉、李白的恃才而狂放不羁”错误,是赞美之情。“逞”与“狂”二字写赞美二人极具才华。故选B。8.答案:(1)胸怀宽广,包罗天地万象,方能写出如风雷般的文字。(2)抓住事物的细微特点,就可自由剪裁。(3)要像宋玉、李白那样敢于驰骋才思,才能有惊世之作。(4)要有圣贤之心,方能与自然融为一体,更好地感受、感知万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全诗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能力。结合题目、作者、注释和选择题,诗句内容来整体理解诗歌,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赠郑夫子鲂》翻译:一个人将广阔的天地纳入胸臆之中,叹息一声也会像狂风惊雷一样!一个人的文章能写出极其精妙微小的变化,天地间万物变化的景象可以任由我去裁决。宋玉文章呈现的是气势宏大句子,李白诗句满篇飞舞狂妄的才气。如果没有一颗广阔的圣贤的心灵,怎么能够和天地万物的造化合拍。郑夫子,请好好用勤勉激励一下自己,因为你的骊珠宝贝还刚刚成胎,离出生还远着那!起首两句“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诗人说要将天地包罗于胸中,襟怀宽广,才能写出风雷般的文字;而后说写文章要“得其微”,要善于观察事物细微的特点,才能“物象由我裁”,能自由裁剪,为我所用;再写到“宋玉逞大句,李白飞狂才”是对宋玉与李白才思的赞美,主张要向二人学习,要驰骋于才思,才能写出绝妙文章;“苟非圣贤心,孰与造化该”,要怀有圣贤之心,努力追求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更好地观察、感知万物,于创作有百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