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诗歌鉴赏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夜归丁卯桥村舍许浑①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紫蒲②低水槛③,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注释】①许浑: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②紫蒲:紫色的蒲草。③水槛:临水的栏杆。1.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联系诗句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大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但李白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B.诗歌以抒情开篇,渐而过渡到叙事,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C.三四句与一二句形成强烈的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D.这首诗歌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苦闷、惆怅、徘徊、昂扬等复杂的变化,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请你简要谈一谈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的理解。三、古诗词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A.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洵的无限思念。B.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C.下片怀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2.在阅读诗词的过程中结合阅读感受及时进行点评,是赏析诗词的有效方法之一。“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请对这句话进行点评。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首联的景象,要突出听觉效果。2.尾联“寄书长不达”中“长”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倍受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B.颔联写鸡啼,状残月,描人迹,绘银霜,有声、有色、有光,巧妙地突出了“早”字。C.颈联写早行一路所见。“槲叶”凋零,“枳花”盛开,点出了早行的节令是在深秋。D.尾联以“凫雁”之“满”塘的形象画面传出自己希冀早日与家人欢聚一堂的言外之意。2.“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六、古诗阅读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再游玄都观刘禹锡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1.刘禹锡写作这两首诗的时间大约相距十三年,但这两首诗的内容和情感联系非常紧密,这一点从两首诗都有提及的___________这个意象和______________这回事就能感觉得到。2.这两首诗,诗人借玄都观桃树桃花之盛衰变迁,既暗指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现出对权贵及奸邪小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诗歌鉴赏。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月夜杜甫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注释】①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②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③清辉:月光。④虚幌(huǎng):薄到透明的帘帷。⑤双照:共照两人。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的凄凉景象,渲染气氛。2.请分析《月夜》颈联“湿”“寒”二字的妙处。3.同样写“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和“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这两首诗共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八、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咸阳城东楼》唐·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烟雨楼》宋·杨万里轻烟漠漠雨疏疏,碧瓦朱甍照水隅。幸有园林依燕第,不妨蓑笠钓鸳湖。渔歌唉乃声高下,远树溟蒙色有无。徒倚阑干衫袖冷,令人归兴亿莼①鲈。[注释]①莼,一种蔬菜,可作羹。晋·张翰见秋风起而思家乡松江之莼菜羹、鲈鱼脍,遂弃官而归。1.第一首诗的首联、颔联:写烟迷蒹葭、募锁杨柳、溪云乍起、夕阳沉落、山雨将至,营造了一种萧条惨凉的氛围。以此为例分析第二首诗的首联、颔联。2.两首诗同为登楼之作,诗人抒发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诗歌鉴赏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夜归丁卯桥村舍许浑①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紫蒲②低水槛③,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注释】①许浑: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②紫蒲:紫色的蒲草。③水槛:临水的栏杆。1.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联系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以声衬静,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2.(1)月夜归家的喜悦。诗人月夜归丁卯桥村舍,听见桥响犬吠,看见紫蒲红叶,归家的愉悦心情油然而生。(2)摆脱官场、回归田园的轻松和满足。诗人自来就有回家的打算,心愿终于得到满足,摆脱了官场俗务得以归园田居。【解析】1.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根据景物,分析其表达效果。“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意思是在桥边,远处传来阵阵狗叫声,庭院空着,人都在沉睡着。这两句诗意在表现乡村夜晚的静谧,却从声响写起,属于典型的以声写静的写法。作者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以声衬静,更显其静,营造了宁静的氛围。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感情的理解。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理解诗歌中的感情,要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句、景物描写和创作背景来分析。作者为“太和六年进士”,还“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他为什么要写“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不外乎是对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想归隐,从“南湖二顷田”来看,退路都有了,“为另有理想的生活选择而自得、喜悦或满足”也就有了。诗歌抒发了诗人月夜归家的欣喜,以及摆脱官场、回归田园的轻松和满足。由“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可知,诗人月夜归丁卯桥村舍,听见桥响犬吠,看见紫蒲红叶,归家的愉悦心情油然而生;由“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可知,诗人本来就有回家的打算,现终于摆脱了官场俗务得以归隐田园,轻松之感溢于言表。据此概括作答即可。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大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但李白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B.诗歌以抒情开篇,渐而过渡到叙事,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C.三四句与一二句形成强烈的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D.这首诗歌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苦闷、惆怅、徘徊、昂扬等复杂的变化,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请你简要谈一谈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的理解。【答案】1.B2.黄河不可渡,太行不能登,比喻仕途的艰难,表现出作者无限惆怅之意。【解析】1.B.“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可见在这个本应欢乐的宴饮上,诗人心情并不愉悦,而是苦闷抑郁的。这里说“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错误。故选B。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意思是: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这里表达了诗人无限惆怅之意。三、古诗词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A.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洵的无限思念。B.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C.下片怀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2.在阅读诗词的过程中结合阅读感受及时进行点评,是赏析诗词的有效方法之一。“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请对这句话进行点评。【答案】1.A2.这句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解析】1.考查对词的内容的理解。A.“表达了对胞弟苏洵的无限思念”有误,该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而苏洵是苏轼的父亲;故选A。2.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首联的景象,要突出听觉效果。2.尾联“寄书长不达”中“长”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答案】1.戍楼上“咚咚”的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嘎嘎”的鸣叫。(至少有一个拟声词)2.“长”是一直、总是,表明时间长久,表现内心的惆怅和焦虑,以及对亲人的深切挂念。3.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对战乱的厌倦;对和平的渴望;对百姓的同情。(写出2点即可)【解析】1.考查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