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精编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实用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实用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第一篇】课本第14~15页的例1,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四的第1~5题。: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一、复习2、列式计算。(1)20的是多少?(2)6的是多少?二、新授。1、教学例1。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认真想一想,吃了,是吃了哪个数量的?b分组讨论交流:依据吃了100千克的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呢?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4)列式计算。a学生完整叙述解题思路。b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书:(千克)c写出答话,教师板书:答:吃了80千克。(5)总结思路。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讨论一下解题顺序:吃了?吃了谁的?谁是多少(已知)?谁的是多少乘法。(6)反馈练习。(14页)1—3题,做完后订正。说一说参考资料,少熬夜!你是怎样想的?2、阅读课本:把书中的想的过程和线段图认真看一下,不懂提问。(三、全课小结:四、随堂练习。1、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1)乙是甲的,甲是乙的。(2)甲是乙的,乙是甲的倍。2、练习四1、2题,完成在练习本上,然后订正。3、操作:画出“体育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倍”的线段图自己补充条件和问题并解答。五、作业练习四3、4题。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第二篇】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教学资源: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稍大的纸盒及一个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纸盒、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小纸盒、每个小小组准备一个正方体教学过程:1、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然后把许多这样的纸摞在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的纸盒的面,使学生感觉它很平,再用两只手握一握长方体的纸盒。问: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就是立体图形(电脑显示若干立体实物)。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在这里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3、举例。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师:要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长方体,就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1、出示例1:参考资料,少熬夜!(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具,回答上面的问题。(2)抽象图形。说明: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通常这样画长方体。(师边讲边画长方体的直观图,注意要规范。)问:实物中长方体的每一个面是什么形?作图时,根据作图的原理除了前面和后面之外,其他各个面都画成了什么形?但实际是什么形?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图上哪3个面是我们能直接看到的?另外3个面在哪里?2、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1)教师结合直观图逐一向学生介绍棱和顶点,并及时在图中作出标注。(2)同桌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纸盒,互相指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电脑分别显示面、棱、顶点这三个部分,加深印象。3、长方体的特征。出示: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四人一组讨论长方体有什么特点,讨论后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特点。(1)面的特点长方体有几个面?谁能迅速的数出长方体的6个面?比较哪一种方法好?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还有不同看法吗?这两个面的位置是怎样的?(可结合拍手理解“相对”)(还可以出示预先准备好的纸盒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的一种特殊情况,一般来说,长方体的每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形状相同,大小一样,可以用这四个字(出示:完全相同)来代替。(电脑演示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个特点)(2)棱的特点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种很快的数出这12条棱的方法?如果有学生是分组来数的,可以结合长方体铁丝框架数一数。想一想:每组有几条棱?每组4条棱的位置是怎样的?相对的棱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电脑显示棱的特点)(3)顶点的个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你是怎样迅速数出来的?(4)概括长方体的特征**让学生看着自己的长方体纸盒说说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参考资料,少熬夜!**小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一个长方体的面可以分为3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4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4、学习长、宽、高(1)问: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吗?指出: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师边讲边标注)(2)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量出它的长、宽、高。5、认识正方体的特征(1)师:学习了长方体的特征,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探究正方体的特征?你们准备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想用哪些办法来研究?(2)学生交流后,让他们小小组去探究。(3)全班交流。6、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1)观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明确: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由于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所以它的棱的长度不分长、宽、高了,就叫做棱长。(2)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7、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第10—11页的内容。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1题。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结合第3个图形再说说这个长方体的面的形状有什么特别之处。2、练习一第2题。让学生说一说。3、练习一第3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各问题,并说说怎么看出来的。明确:这个长方体前后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4、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判断摆出的这几个几何体分别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再让学生互相指一指每个几何体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5、练习一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这儿有一个关于长方体特征的顺口溜。大家可以轻声读读。参考资料,少熬夜!出示: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十二棱;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6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五、课外延伸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喜欢的图案。教学后记:第二课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内容:p3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6—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教学资源:学生每人准备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学生按小小组分别准备教科书14页思考题中所需的若干张硬纸(每种6张)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师: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二、自主探究1、让学生看教科书3页,像例3那样,将有关的棱用红线描出,并按照例题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2、把展开图再复原成立体图,再进一步展开、复原,让学生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3、让学生独立一剪,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得到的展开图,在交流中认识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并思考展开图中的各个面与原来各个面的关系。4、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拿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一些棱剪开,看看它的展开图,先从自己的展开图中找出长方体的3组相对的面,然后在其他同学的不同的展开图中找。最后让学生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的展开图上的分布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4、“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在观察展开图的基础上,先在图中标注下面、后面、和左面,并说明自己的理由。然后将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来检验。第2题(1)出示各展开图,引导学生先想像把展开图复原成立参考资料,少熬夜!体图的过程,再判断。(2)把教科书117页的图形剪下来试着折一折从而验证自己先前的判断是否正确。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6题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展开图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对于不能围成长方体的图形要说明理由,最后再进行操作验证。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选择,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明选择的根据。四、思考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纸,先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至少要用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再让学生操作。然后说说有没有找到什么规律。五、总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第三篇】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3、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课件、实物投影仪1课时一、复习引入1、复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2、提问:比和除法,比和分数之间有那些联系?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比有什么性质?小组交流3、出示三个分数:3÷4、6÷8、9÷12.变为比,并比较大小指名回答小组交流的结果.学生用语言表述比的基本性质。交流: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比的基本性质。教师引导交流:0除外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比的后项、除数是0没有意义。二、学习化简比1、说明: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分数的约分、通分。同样,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讨论.你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学生充分讨论后,指名回答,形成共识:最简单的整数比必须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必须是整数,而且前后项应该是互质数.参考资料,少熬夜!请个别学生举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强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互质)14:2154:18教师引导交流:怎样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总结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或用求比值的方法算,最后结果仍然是个比。1÷10:3÷83/5:5/8教师引导交流:怎么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总结方法:比的前项后项分别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化简成最简整数比。::18教师引导交流:怎么把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总结方法:先将小数化成整数,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3、练习:化简比60:245/8:7/245/4:三、练习自主练习5、7、8四、小结: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来的?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干什么?化简比的方法是什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第四篇】教材第31-32页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六的第1、2题。1、初步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2、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掌握圆锥的特征。掌握圆锥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