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三年级语文《童年的水墨画》原文、教案及练习题【汇集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童年的水墨画》原文、教案及练习题【汇集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教学难点: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课前准备: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参考资料,少熬夜!书)(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全体齐读。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一)自由读诗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二)理解大意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4.学生质疑,释疑。(三)赏析诗句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3.感情朗读。(四)鉴赏写法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2.交流感悟。3.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5.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三、总结延伸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参考资料,少熬夜!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练习设计:1.我的梦想是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句。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教师: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教材简析也许你吃过菱角吧?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他的故乡,去看看长满菱角的池塘,去听听采菱人欢乐的'笑声,当然,也“品尝品尝”美味的菱角。全文共有5段,第1段写故乡长满菱角的池塘远看似大大小小的水墨画。第2段写初春池塘渐渐有了生机,一过“黄梅”,菱叶就挤满池塘,菱盘上缀满小花。第3段写临近中秋,采菱女采“头朝菱”的情景。第4段写采菱时节,家家户户飘出的菱香。第5段写“我”想象自己又加入采菱队伍,边采边品尝。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句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课后1题:有感情地品读课文,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此题有助于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一定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情感。课后2题:⑴“涨满”“挤”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菱叶们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显得很茂盛。⑵“溢”“诱惑”突出了煮熟后的菱角四处飘香,让人嘴馋。课后3题:叠词的运用是本课的特点之一,它们把池塘的美和采菱人的快乐表现得恰到好处,读起来有节奏美。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叠词,积累语言。没课后4题:背诵是积累好词佳句的有效途径,此题的完成要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参考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播放体现江南水乡特点的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一段乐曲。师: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2.今天,我们将随着作者走进江南水乡,去欣赏清新淡雅如水墨画一样的江南美景。二、初读课文,预习1.自由朗读课文,梳理自己不明白的字词,不理解的问题,并批注在旁边。2.读课文,同桌交流独立预习情况。3.老师针对读音、字形较复杂的字,指导认读和书写,特别注意“菱”“馨”“掐”“嚼”字的字形和笔顺笔画。三、粗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段写些什么。2.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看看自己读懂了些什么。3.再读课文,思考每段之间的联系。四、品读课文,感受美丽1.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是怎样概括介绍它们的?(理解第1段的比喻句)2.仔细读读第2~4段,看看从初春到中秋,池塘发生的变化和呈现的不同的美。初春:池塘渐渐有了生机,菱叶细小,疏疏朗朗。黄梅后: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严严,菱盘上缀满了小花,小蜻蜓、小青蛇等尽情地嬉戏。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动作轻快、熟练,划着扁舟,荡着水盆,穿行在绿色的“小巷”里。3.将写池塘美景变化的词语用不同符号勾画出来。4.家家户户煮菱角、品菱角,乐在其中。品菱角是有趣的,作者又是怎样介绍的?五、巩固拓展,升华情感1.读完全文,你体会到些什么?(作者难忘故乡的美和童年的快乐)2.读课后第2题的两个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妙处。3.抄写文中叠词。4.课前,我们搜集了不少关于菱角和江南水乡的资料,下面就来交流交流。《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第三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参考资料,少熬夜!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学习重点: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课前准备: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查阅资料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参考资料,少熬夜!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比如:(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3)童年很美好。……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第三课时一、写本课生字二、写本课《小状元》《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第四篇】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教学目标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3.能认识本课的6个认读字,能正确在田格中书写“染”“爽”等11个生字。教学重点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3.认识本课生字,重点指导书写“染”“爽”,指导“爽”参考资料,少熬夜!的笔顺。教学难点联系诗句理解难懂词句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关联单元主题,导入新课1.浏览单元导读页,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内容为一组儿童诗。3.初读三首小诗。二、初读课文,扫清朗读障碍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2.范读课文。3.读词语水墨画染绿碎了钓竿扑腾拨动葫芦蘑菇溅起浪花清清爽爽三、品读诗歌,感受童年美好1.分别阅读三首小诗,读懂诗中所描绘的画面。(1)结合上下诗句,理解难懂的词句。——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中的“给”是“被”的意思。——理解是上钩的鱼儿把人影打碎了。——结合诗句的关联,理解蘑菇像斗笠,戴斗笠的孩子像蘑菇。(2)结合插图和画面,理解难懂的词句。——结合图片认识水葫芦、斗笠。——结合课本上的插图理解孩子们像鸭群一样欢乐。四、品味语言,感受画面美1.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组诗的题目是“童年的水墨画”。——学习“墨”字,了解什么是水墨画。2.品读诗歌语言,感受语言美——学习“碎”字,感受这个动词的运用,能感受到当时孩子们垂钓时的欢乐场面。——关联《小儿垂钓》,理解溪边孩子垂钓的画面。——从“水葫芦”的特点,联想到在水中钻上钻下的孩子。——通过“抖落”一词,关联《所见》,通过想象感受孩子们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