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供参考!1/14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集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集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二、新知学习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好文供参考!2/14只空杯子=100克;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好文供参考!3/141、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四:练习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五、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二篇】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1)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会用正、负产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好文供参考!4/142、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3、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3分钟)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1、服装店今年八月份赚了2000元。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3、我向南走了100米。4、零上10摄氏度。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二、自学例1。(10分钟)1.自学。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好文供参考!5/14导学单: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2、试着把这三个温度写下来,并读一读。3、思考:+20℃和-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说说你是怎么看温度计上的气温的?2、南京、三亚、哈尔冰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哪里的气温是零上,哪里的气温是零下?3.你是怎么理解+20℃和-20℃的?导学要点:三亚的温度用正数表示,哈尔滨的温度用负数表示。3.全班交流。导学要点: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么?(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0℃)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20℃表示零上20℃,温度比0℃高,-20℃表示零下20℃,温度比0℃低。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三、自学例2.(6分钟)1、自学。导学单:好文供参考!6/141、用例1的办法表示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高度。2、读一读这两个数,他们分别表示比海平面高多少米或低多少米?指导学生看懂例题中的示意图。2、全班交流:+米和-155米的实际含义。海平面以上高度用正数,海平面以下用负数。海平面以上高度和以下高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学生交流把数进行分类。如果把这5个数分分类,可以怎样分?导学要点:像+20、+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板书课题上的负字)。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省略,但“-”一定要写。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因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讨论:你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四、练习。(15分钟)基本练习1、第2页练一练。点拨:表示正数的圈里有0吗?表示负数的圈里呢?进一步明确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好文供参考!7/142、练习一的第1、2题。第1题:以0℃为标准,正数表示零上温度,负数表示零下温度。第2题:继续强调,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温度用负数表示。3、练习一的第3题。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正、负数可以是些怎样的数?可以写小数和分数吗?写正数和负数时要注意什么?4、练习一的第4题。学生读一读表中的数。在教材给出的图中涂一涂。教师收集学生的不同画法,评讲时展示,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图中的几个温度,哪些比0℃高,哪些比0℃低?-5℃与-10℃相比,哪个温度高一些?5、创编练习。电梯现在停在6楼,如果升到9楼记作+3,那么-2表示()。①电梯下降到了2楼②电梯下降了2楼③电梯下降了4楼④电梯上升到8楼好文供参考!8/14电梯是以几楼作为正负分界的?五、课作。(6分钟)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使用。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订正错误。全对的做“提高题”。提高题。甲地海拔高度是30米,乙地海拔高度是20米,丙地海拔高度是-10米,哪个地方最高,那个地方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多少米?六、家作。1、《课课练》第页。2、上网查阅:了解负数的产生。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第三篇】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教学过程:好文供参考!9/14一、引入尝试: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⑴例1:风筝每个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用加法计算:++=元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元用乘法计算:=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计算?表示什么?(3个或的3倍。)(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把元看作35角3.5元扩大10倍35角3310.5元105角缩小10倍105角就等于元(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好文供参考!10/14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象这样的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板书:0.725(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3)示范:0.72扩大100倍72553.60360缩小100倍(4)回顾对于,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5)专项练习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③判断2好文供参考!11/142.70(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l计算74257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l专项练习练习一4二、运用1、填空。4.5()0.74()3322()135()1482、做一做书p32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四、作业:练习一1、2、3五、板书:小数乘整数13.5元35角33好文供参考!12/1410.5元105角例20.72扩大到它的100倍72553.60360缩小到它的1/100六、课后反思: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2021例文【第四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教学用具:1立方厘米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好文供参考!13/14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3、什么是l立方厘米、l立方分米、l立方米?二、导入新课1、导入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2、新课(1)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2)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441l842124432好文供参考!14/14(3)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l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字母公式:V=a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