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三年级教案【推荐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三年级教案【推荐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三年级教案数学【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2、过程与方法: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教学工具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2、探究新知学习第2页例1。提出问题: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学习第3页例2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指名回答,教师总结,参考资料,少熬夜!数字小格大格厘米、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习第3页例3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3、课堂练习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教师提出要求: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4、巩固提升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课后小结a、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b、教师总结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板书认识厘米和使用厘米测量1、认识刻度尺2、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3、认识几厘米4、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三年级教学教案【第二篇】单元第四单元课题把盐藏起来课时1目标1、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参考资料,少熬夜!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3、培养敢于、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假设。教法学法实验法教学准备食盐、烧杯、筷子、热水等。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视频引入,板书课题。1、播放或讲述电影《闪闪的红星》片段,造成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小红军怎样才能把盐藏起来安全地带上山呢?板书课题:把盐藏起来2、学生作出各种猜测。如果你是小红军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这里面最好的办法是哪一个呢?)选用“材料超市”内的材料试一试。小结:盐在水中“消失”了,这种现象叫做溶解。二、猜想假设,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盐尽快的溶解在水里?小红军很聪明,把盐溶解在水里,他当时的处境一定非常危险,请大家讨论一下,怎样帮他将盐尽快地溶解在水里?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搅拌热水(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1、要验证搅拌是不是可以加快溶解,我们可以用比较实验的方法。那么怎么做才能既公平,又能比较出搅拌比不搅拌溶解得快?引导学生得出:杯子一样大,同一种水而且一样多,盐一样多少。指导学生做对比实验:一个杯子静止不动,另一个杯子用筷子搅拌。引导学生描述实验情况,得出结论。2、让学生小组讨论选择一个问题(教师协调每种方法都有小组实验),讨论设计对比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3、交流修正实验记录单。4、按设计方案实验,收集证据,填写实验记录单。四、总结交流,得出结论。1、汇报:哪些小组把你们的实验结果汇报一下,大家认真听一听,研究相同问题的小组可以举手进行补充。2、结论:搅拌、热水可以使盐在水中溶解得更快。五、拓展活动: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六、思考:小红军把盐安全地带上了山,可是怎样才能把参考资料,少熬夜!盐从水中取出来呢?板书设计把盐藏起来溶解----搅拌、热水溶解更快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计划单元第单元课题水落“盐”出课时2目标1、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2、探究得出水的三态变化条件,知道水的沸点与冰点。3、培养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研究态度。重点难点对水的三态变化条件提出猜想与假设。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教法学法实验法、对比法教学准备水盆、玻璃片、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水、盐等。教学过程修改意见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由上节的故事引入,回顾问题:“小红军是怎样把掩藏起来的?谁能再说一下?”找个学生重述一遍。复习“溶解”的概念。提出问题:“小红军把盐藏到水中带到了山上,可红军怎样把盐从水中取出来呢?”,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板书课题《水落“盐”出》。二、集体探究。1、教师提问:我们怎样让盐再变回来,怎样变比较快?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与假设。建议搞一次竞赛:比一比,看哪一组能让盐尽快地“变”出来。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会有一些学生能猜想到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析出食盐。2、设计实验,验证假设。(1)学生假设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小组交流。(2)制定实验方案。(3)分组实验,教师指导。(4)交流汇报实验结论,师生共同评议纠正。(水蒸发的快慢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水的表面积的大小,水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水的温度。)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提出问题:“水到哪里去了?参考资料,少熬夜!2、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探讨和阅读,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知识。接着就引导他们围绕新的问题:“水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状态变化?”进行猜想。3、实验验证。学生分组实验:(1)研究水变成水蒸气。(2)研究冰变成水。(3)水蒸气变成水。①水蒸气固化成霜的实验,是通过在冰水中加盐,令冰强行融化,从而杯内温度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汽碰到杯壁时就会凝结成霜。这个实验能够比较清楚地观察到水结冰的过程,实验时可在冰水中插入一支温度计进行观察。用金属杯做这个实验效果比较明显,实验时要提醒学生不能对着杯子呼吸,否则他们呼出的热气会使这个实验失败。②冰熔化成水的实验比较简单,但由于要用到酒精灯等器材,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和杯内水温的变化。重点观察冰水共存时的温度和水沸腾时的温度和现象,并记录下来。由于当时的实际气压可能不会正好是一个大气压,再由于水的纯度和温度计的精度及读数的等因素的影响,会使测得的沸点会比100℃低。届时可向学生说明。③水变成水蒸汽的实验在前面水中“取”盐活动中已经做过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安排。如把这个实验与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结合起来,则更有利于解释问题。如教材43页“水和水蒸气”实验图所示,同时演示水的汽化和汽的液化两个过程:一是酒精灯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汽遇到装冰的勺子又变成水。这个实验证明了水变成水蒸气的条件是遇热,而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是遇冷。另外需要向学生指明的是,水加热后在水上方出现了“白气”,有很多学生以为那就是水蒸气,要让他们知道这实际是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的小水珠,这实际就是天上的云,地上的雾。三、总结与交流讨论水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各组汇报与交流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与结论,总结出水的蒸发快慢(盐析出的快慢)与什么条件有关。讨论水发生三态变化的条件,总结出水蒸气、水和冰两两之间发生变化的条件。参考资料,少熬夜!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四、拓展活动讨论生活中蒸发的例子,如:杯中的水时间长了怎么少了?怎样晾衣服干得快?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如:烧开水时,锅盖上可观察到的现象。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到室内,眼镜片上发生的现象。板书设计水落“盐”出浮力水的三态及变化(吸热)(吸热)(吸热)固态液态气态(放热)(放热)(放热)课时教学计划三年级教案数学【第三篇】教学内容: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15页的第11、12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4~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出示口算卡)。50×108×200400×3105×6800÷825÷5204÷255÷52、计算。(1)20×30×7(2)50×6×12(3)400÷8÷5(4)450÷6÷3要求:(1)学生独立计算。(2)汇报结果,并说一说计算的步骤、方法。(3)全班交流评价。二、要点复习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出示题目:图书馆里有16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放8本,书架一共可以放几本书?(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出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2)根据题中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3)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有目标地启参考资料,少熬夜!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4)鼓励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一般情况下学生解答方法有:8×5×168×(16×5)=40×16=8×80=640=640(5)组织交流。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②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出示题目:某送奶站共有3个送奶小组,每个小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个送奶员要送多少份?(1)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2)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3)组织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②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每-步解决了什么问题(4)教师小结。三、课堂活动课本第115页的第11、12题。让学生了解题意,根据题目中绘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四、课堂作业课本第120页的第14、15、16题。三年级教案数学【第四篇】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2~4题。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地计算。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口算下面各题15×319×453×861×714×1020×4250×6080×30700×2071×2056×4047×30二、指导练习1.计算:21×32,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提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再算什么?提问:42表示什么?竖式中,63表示什么?2.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参考资料,少熬夜!3.看谁算的快完成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4.教科书第64页的第3题根据画面内容,把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来,并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羽毛球,该怎样列式?12×14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5.完成教科书第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