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最新免费模拟卷,到公众号:一枚试卷君“学情空间”区域教研共同体高三入学检测历史试题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陶寺遗址典型陶器具有山东、河南、江汉、西北和关中地区龙山时代文化因素;玉琮、玉璧和大型厨刀继承了良渚文化的传统;透雕兽面玉佩受到江汉地区后石家河文化的影响;铃和齿轮形器等铜器则受到西北地区的影响。由陶寺显贵阶层的特大型墓葬中着意展示来自不同地区的仪式用品,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的文化基因是()A.“整体思维,天人合一”B.“祖先崇拜,以人本”C.“追求秩序,稳定执中”D.“有容乃大,和谐共存”【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陶寺文化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吸收或继承了周边很多文化的基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华文明具有善于学习、兼容并蓄的特点,即“有容乃大,和谐共存”,D项正确;“天人合一”反映的是天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陶寺文化善于吸收周边民族文化,而没有涉及祖先崇拜或者秩序稳定等情况,排除BC两项。故选D项。2.出身破产平民的吴起、刚刚被解放不久的奴隶申不害、出身没落贵族的商鞅、出身普通平民的李斯都被各诸侯国委以相、将等要职。这说明战国时期()A人才流动日益频繁B.君主集权体制形成C.争霸战争愈演愈烈D.量能授官成为潮流【答案】D【解析】【详解】战国时期,部分出身低微的人才被委以重任,这说明当时量能授官成为潮流,D项正确;材料为涉及人才流动,排除A项;通过材料只能看出选拔官员的标准在变化,无法得出君主集权体制形成,排除B项;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3.“匈奴族十分重视与汉族互通关市。除汉族外,匈奴与羌族经常发生商业交换;对乌桓族和西域各族也发生过交换。”这说明,匈奴族()为.A.严重威胁着农耕文明的安全B.与汉族交往十分频繁C.在中西交往中扮演桥梁角色D.“逐水草而居”的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匈奴族与汉族、羌族、乌桓族以及西域各族都存在着贸易或商业交换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就决定了匈奴族会与其途径地方的民族进行互市贸易或商业交换,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匈奴族与其他民族进行互市交换的情况,没有涉及匈奴族威胁农耕文明,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匈奴与很多民族的互市交换,而不是只与汉族交往频繁,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华民族内部各族的交往情况,没有涉及西方,排除C项。故选D项。4.有学者对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如下总结。(3)处应是()A.科举普遍化与官僚政治成熟B.北方动荡与江南的逐渐开发C.西学东渐与传统科技的总结D.丝路开通与中外交往的开启【答案】A【解析】【详解】宋代时期,理学兴起,在文学艺术方面平民化色彩逐渐增强,而且货币大量流通,出现了纸币,这一时期科举制普遍化,同时官僚政治逐渐成熟,A项正确;B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B项;C项是明清时期,排除C项;D项是西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5.明崇祯年间休宁县叶氏宗族在《重伦理以教家》的《家规》条款中则指出:“父子亲、夫妇顺、长幼序、朋友信,此等人出而事君,必为忠臣,为良臣。总之,伦常原于天性,不事矫饰。本慈孝以为亲,率唱随以为顺,根友恭以为序,祛虚假以为信,合亲、顺、序、信以事君,伦理重而家教立矣。”《家规》条款的这些规定旨在()A维护社会秩序B.强调尊卑等级C.突出宗族互助D.确立族长权威【答案】A【解析】【详解】《家规》条款内容多涉及儒家伦理纲常,强调忠孝恭顺,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A项正确;尊卑等级在材料中只体现了部分,如朋友之间的关系不具备尊卑特征,排除B项;宗族互助以及强调族长的权.威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D项。故选A项。6.据估算,从咸丰三年(1853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全国厘金平均岁入一千万两白银,合计1.1亿两。但由于清廷被迫放权,厘金成为归各省督抚自行掌控合法、可观的财源——厘金所入不用上交户部;税率多少、如何征、怎样调拨使用也不归户部过问,而是每省各自为政。这说明本时期()A.官场陋习积重难返B.湘军军纪日益败坏C.中央集权发生动摇D.战争创伤难以愈合【答案】C【解析】【详解】晚清时期,厘金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厘金的征收、使用权多归地方督抚,中央难以支配,这说明当时中央权威动摇,地方督抚冲击中央集权,C项正确;厘金是新生事物,与官场陋习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针对湘军,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同治八年(1869),山东冠县梨园屯教民在传教士的怂恿下,分割了本村玉皇庙及附属义学公产,教民在分得部分地产后,随即转让给传教士修建教堂。这引发非教民一方的强烈抵制,展开了长达近30年的诉讼和斗争,这就是“梨园屯教案”。在此事件中,传教士不仅怂恿教民,还胁迫或勾结地方官员,因此获得官府的偏袒而占据上风。材料说明()A.西方教会势力扩张激发了义和团运动B.中外民族矛盾开始成为社会主要矛盾C.地方官员偏袒传教士体现清政府腐败D.列强瓜分中国导致传教活动性质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梨园屯教案”是义和团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而教案发生的源头在于西方教会势力在中国的扩张,因此西方教会扩张和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存在因果关系,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就已经是主要矛盾,排除B项;地方官员对传教士的偏袒并不一定是因为腐败导致,排除C项;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C项。故选A项。8.如图是一组题为《抗战之变化》的漫画。在此,作者意在揭示的A.抗战路线的调整B.民族意识的觉醒C.国际形势的好转D.中日矛盾的尖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漫画中信息可知,第一幅漫画中的文字是“民众多半走后方!”,第二幅漫画中的文字是“军民一齐干,大家再努力,鬼子必命亡!”。这两期漫画体现的是民众从逃避战争到主动投入抗战,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抗战路线分别有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第一期”、“第二期”路线的调整与史实不符;C选项错误,漫画中的时间信息不确定,不能得出国际形势的变化;D选项错误,两幅漫画都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中日矛盾一直尖锐,不是变化的体现。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9.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施工的150项目看,军工企业44个,钢铁、有色冶金等冶金工业企业20个,化工企业7个,机械工业企业24个,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工业企业52个,轻工业和医药工业3个。这些项目的建设()A.改善了新中国工业分布的空间格局B.实现了三大产业关系的基本平衡C.促进了我国较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D.完成了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答案】C【解析】【详解】一五计划实际施工的企业中,军工企业占比最高,然后是机械化工、煤电石油等,轻工业和医药工业占比较低,这显然是重视重工业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工业体系中,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缓慢,因此一五计划中重点发展重工业,有助于促进我国建立较为完整体的工业体系,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业的空间布局,排除A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意味着工业发展不平衡,排除B项;三大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改造,排除D项。故选C项。10.有学者对英格兰新增市场的数量做了一个整理,结果显示,1200-1349年间,在统计到的21个郡境内(覆盖英格兰55%的区域),共新建了329个市场。其中,1250-1275年的25年间是新增市场的爆发期,新设市场214个,占全部新增市场数的65%。这一时期英格兰市场激增反映了()A.世界联系的加强B.商品经济的发展C.教会影响的衰落D.商业革命的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1200-1349年间是欧洲城市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因此出现了较多的市场,B项正确;这一时期新航路尚未开辟,世界尚未连为一个整体,而且商业革命也并未出现,排除A、D项;宗教改革尚未发生,教会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也并未下降,排除C项。故选B项。11.“在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出划定一条从北极点直到南极点的分界线……葡萄牙国王及其船只发现或未来发现之所有陆地及岛屿……若其位于分界线之东侧且未越过分界线,则永久归葡萄牙国王及其继承人所有。”图文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专制王权发展与巩固B.民族国家出现与发展C.国际法的产生与成熟D.早期殖民扩张与争夺【答案】D【解析】【详解】分界线将世界划分为两部分,葡萄牙占据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属于西班牙,这是早期殖民扩张背景下出现的争夺,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专制王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对于殖民地的争夺,与民族国家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这一时期国际法尚未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12.“具体到地中海文明……假如希罗多德今天旧地重游,对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的地中海植物群会感到多么惊讶!这种植物群有阿拉伯人从远东输入的橘树、柠檬树,来自美洲的仙人掌,来自澳大利亚的桉树……来自波斯的柏树,可能从秘鲁移植来的西红柿,来自圭亚那的辣椒,来自墨西哥的玉米,阿拉伯人带来的水稻,来自伊朗但源头是中国的桃树、菜豆,柏柏尔人的无花果树……”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地中海得天独厚的优势B.文明是流动着的C.文明有连续性和稳定性D.文明是有边界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种植物群有阿拉伯人从远东输入的橘树、柠檬树,来自美洲的仙人掌,来自澳大利亚的桉树……来自波斯的柏树,可能从秘鲁移植来的西红柿,来自圭亚那的辣椒,来自墨西哥的玉米”可知,材料描述了地中海地区汇聚了不同地区的植物,这体现了全球物种的交流,这是文明交流的结果,体现了文明是流动的,B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地中海的区位优势,排除A项;文明的连续性和边界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D项。故选B项。13.“我所知晓的事物,十之八九来自朗贝耶夫人沙龙里的谈话”。“在那里,人们的谈话并不是卖弄学问,而是理性地讨论问题,世界上不会有比那里更有意思而更少学究气的场所了。”“这是一个集优雅、才华、知识与德行于一体的场所。”“这是一种有礼貌的交谈方式,举止温和有教养,必须对所有人都谦恭有礼”。材料说明,17世纪的法国沙龙()A.推动了文化发展B.促进了阶层流动C.提升了女性地位D.发展了消费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17世纪法国社会的沙龙活动中以理性讨论问题为主,沙龙活动集优雅、才华、知识与德行于一体的场所,其有助于推动文化发展,A项正确;沙龙活动是思想交流的场所,并未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排除B项;沙龙活动与女性地位提升无关,排除C项;沙龙活动的参与群体有限,并不能充分带动消费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14.“当时的人们,包括社会精英和新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阶层,都把妇女看成仅仅承担家庭职责、相夫教子的角色……当战争爆发后,男人都走上前线,而妇女则承担了后方沉重而繁杂的工作。还有一些女性也走上前线。可以作为证明的是,英国宣传画中有大量展示妇女风貌和精神状态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30岁以上的妇女获得选举权。”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一战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B.英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C.妇女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D.宣传画对社会动员的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战争爆发后,女性在国家和社会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女性的地位随之得到了提升,A项正确;经济发展后,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女性依然被视为相夫教子的角色,排除B项;根据材料“包括社会精英和新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阶层”可以判断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而非宣传画的动员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5.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术界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视角重新思考、审视并编写人类的历史。有学者明确指出新世界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