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省重点校联盟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23届新高三入学摸底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l.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被封予卫,都朝歌。这里原是商王国的中心地区,殷商残余势力很大。封康叔于此,主要是为了A.控制关中地区B.缓和社会矛盾C.保障政局稳定D.加强南北联系2.据《国语·齐语》记载,春秋时期的农民“挟其枪、刈、耨、缚,以旦暮从事于田野”。这一现象反映了A.分封制度的瓦解B.社会制度的转型C.封建剥削的加重D.耕作技术的发展3.《太初历》编订时,出现了“盖天说”和“浑天说”之争。前者主张天上地下,天地等大。而后者认为天是个网球’天包着地,天大地小。双方按自己的理论制定历法,因后者与实际天象农时更为符合,被汉武帝采纳。这反映出当时A.崇尚科学社会风气浓厚B.传统农耕文明继续发展C.专制集权助推科学进步D.自然科学注重理论探讨4.在东晋的汉译佛典中,有时会添加原文里没有的“孝诸父母”之类的文字。如在佛学著作《善生经》中,泽者擅自添加了“凡有所为,先白父母”“父母所谓,恭顺不逆”“父母正令不敢违背”等内容。这种现象反映了东晋时期A.儒家伦理的影响力B.社会秩序动荡不安C.外来宗教的思辨化D.儒学居于正统地位5.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记乙僧(来自于阗,今新疆和阗)画云:“乙僧,今慈恩寺塔前功德,又凹凸花面中间千手眼大悲,精妙之状不可名焉……画降魔像,千怪万状,实奇踪也。凡画功德、人物、花鸟皆是外国之物像,非中华之威仪”(如图)。这反映了当时A.绘画艺术追求意境B.异域风情成为绘画主题C.国家力量渐趋衰弱D.文化风气较为开放包容6.下表是南宋部分州府解试赴试人数(终场者)及录取比例。据表可知,当时A.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B.政府意图优化官僚队伍C.南方成为经济文化中心D.科举制录取程序更规范7.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两浙盐场在徽商吴宪、汪文演的倡导下,提出了仿河东、两淮例,兴“商籍”的要求。这一要求得到了巡盐御史、徽商的同乡叶永盛的特别关照和支持,并在向朝廷申报后得到承认和批准。此后,拥有“商籍”的商人可以当地名额参加科考。据此可知,当时A.地域商帮实力雄厚B.抑商政策发生逆转C.商人影响力的提升D.长途贩运贸易发达8.“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G敬梓之所描写者,既多据自所闻见,而笔又足以达之,故能烛幽索隐,物无遁形,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这说明清朝小说A.可用于研究历史事实B.思想解放推崇个性C.瓦解了传统社会秩序D.真实还原时代风貌9.下图反映了A.英国经济侵华脚步放缓B.广州外贸地位下降C.传统经济结构解体缓慢D.中国纺织技术高超10.1912-1913年,江苏省有185名县知事,在这185人中,72.4%的人拥有科举功名;不具有科举功名、只受过新式教育者仪46人,占24.86%;其中75.1%的人有在前清为官或任差的经历,其他省份的。情况也大体类似。这说明A.共和体制名存实亡B.“中体西用”仍居主流C.民主革命任重道远D.维新变法阻力重重11.某一时期,国民党反共宣传导致了“妥协空气,反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中国向何处去,成为问题了”的情况。对此,毛泽东着重驳斥了“资产阶级专政论”“一次革命论”“一个主义论”等影响中国革命前途的谬论。这些观点可以印证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准确性B.《新民主主义论》的合理性C.《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D.《论十大关系》的及时性12.1955年,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在柳州表示和平共处原则“完全适用于巩固和发展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同年4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有16个国家参加的亚洲国家会议通过的决议声明,“完全支持中印两国总理宣布并得到其他国家支持的五项原则”。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B.使外交政策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C.成为亚洲各国的外交准则D.为国家建设营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13.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类农户占农村总户数的比重变化情况(%)o这一变化反映了A.农村生产关系深刻变革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D.农业个体生产效率提高14.新中国成立以后,语文教学曾轰轰烈烈地开展过一次学习苏联的《红领巾》教学改革试验。这次改革对以往传统语文教学那种注入式、逐句讲解的方法是一次较大的冲击。这次改革反映了新中国A.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转变B.国家发展战略有序推进C.发展道路照搬苏联模式D.传统文化阻碍社会进步15.1980年,山东省调整了220条不合理的运输线,实行跨区进货的基层供销社由310处增加到375处,粮油议价购销也纳入正常经营渠道。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B.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C.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政企不分弊端得以解决16.1985年,广西出台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若干规定》,启动了广西科技体制改革。1986年11月,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改革科研事业拨款制度的暂行规定》,启动了科研院所初始改革。广西科技体制改革得益于A.率先实行对外开放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7.毕达哥拉斯的生活方式完全像一位圣哲:素食、自律、简朴。他认为生活中有些人为的是名,有些人为的是钱,只有少数人作了最好的选择,他们把自己的时间用来思考自然,做“爱智慧”的人。这反映了毕达哥拉斯A.将道德和欲望对立B.推祟“人是万物的尺度”C.反对追求物质生活D.积极践行人文主义主张18.罗马王政时期,破坏公共安宁,即叛国或通敌和犯上作乱等案件的诉讼程序都由国王本人干预:用妖术摧残禾稼者,或深夜窃割诸神灵及人民守护的田禾者,也都是破坏公共安宁的人,所以也同对待叛国犯那样对待他们。据此可知,当时的罗马A.生产方式决定了司法审判程序B.人文主义推动法律完善C.注重维护国家安全与公共秩序D.宗教神学保护农业发展19.赫尔德、席勒等德国大文豪对卢梭所倡导的自然思想、自我意识、对理想信念的寄望以及对激情的追求倍加推崇,把文学的功能由枯燥无味的道德说教转化为内心情感的自由抒发。由此可见A.启蒙运动影响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B.现代主义文学的精神叛逆C.浪漫主义文学对“理性王国”的失望D.德国人文主义精神的苏醒20.1826年,李比希在德国首创了闻名于世的现代化学实验室——吉森实验室,这一模式得到广泛的欢迎。随后,不仅各大学纷纷建立实验室,各类企业也对此表现出强烈兴趣。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化学工业迅速崛起。这反映了当时A.科学与生产相结合的趋势出现B.科学发展严重污染环境C.英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改变D.重化工业逐步占据主导21.下表是1721-1832年间英国22位首相的阶层情况表。据表可知A.封建势力长期掌握英国国家政权B.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C.启蒙思想根源于英国的社会现实D.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有限22.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支持者中包括赫胥黎和阿萨·格雷,前者自称是“达尔文的斗犬”,认为上帝、灵魂等是“不可知”的,提倡唯物主义科学精神;后者则被冠以“和平鸽”之名,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糅合出“有神进化论”。这说明A-宗教认识影响了人们对科学的认知B.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理论基础C.自然科学的发展激化意识形态冲突D.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间的矛盾难以调和23.1920年11月30日,列宁致谢·叶·丘茨卡耶夫的信中写道:“从货币向不用货币的产品交换过渡,是毫无疑义的。为使这一过渡胜利完成,应当实现产品交换(不是商品交换)”。这一言论反映出当时列宁A.主张以货币的形式缴纳粮食税B.纠正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C.仍坚持战时政策排斥商品经济D.有效应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危机24.在绘有一只烟斗的画中,用法语标注着“这不是一只烟斗”(如图),该作品A.延续了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B.揭露了虚伪黑暗的社会具象C.表现了现代主义的绘画风格D.体现了追求客观的现实描绘25.1970年8月12日,联邦德国与苏联正式签订了《莫斯科条约》。条约声明,最重要的目标是维护和平,保证不使用武力相威胁,承认欧洲疆界的不可侵犯性和四国占领柏林的权利。这一条约说明当时A.对抗和均势并存下的妥协B.“冷战”后世界紧张局势加剧C.美国和欧洲联盟的新裂痕D.苏联以“和平演变”渗透思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9-31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两汉不仅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还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完善。汉朝将御史府从行政系统逐渐剥离出来成为更加独立的监察机关;汉武帝时设立了司隶校尉,负责对京畿及周边地区的监察控制;汉武帝废除了汉初在地方设置的监郡御史,重新设置固定的十三部御史,负责对地方百官的监察工作。此外,西汉还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监察法规《六条问事》。一摘编自余春枝《浅析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材料二按照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记载,监察官产生于公元前443年,这种官职最初的目的只是进行人口普查,其数目是两名,任期五年。公元前434年的一项《艾米里法》将其任职期限定为十八个月。监察官作为最高级别的执法官之一是由百人团民众会议选出的。最初的监察官都是从贵族中选任,随着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不断取得胜利,在法律上大部分官职都开始对平民开放,监察官也一样。在罗马,监察官不受任何高级官职大权的影响,却可对比他低级的市政官和财务官行使大权,而且官员在卸任时要向监察官作履职报告。一摘编白贺五一《略论古罗马共和国的监察官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与罗马监察制度的异同。(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罗马监察制度发展变化的原因。(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从历史的长焦距考察,人口与发展相辅相成,而从空间维度上分析,人口和发展则有“发达”与“欠发达”之分。在世界人口变迁史上存在着人口转变和人口“兴衰”替代规律,而人口这些变化规律叉与大国实力兴衰紧密相连,世界体系“中心”与“边缘”关系背后无不存在着人口变迁的影子。(如图)一摘编自李建新《人口变迁、人口替代与大国实力兴衰》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人口变迁与国家兴衰之间关系的认识,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正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民国时期的山东在婚姻礼仪上基本遵循古制,仍然坚持以“六礼”为主,虽有些许变化,但仍然不出六礼之外。虽有近代知识分子和士绅举行新式婚礼,但其为数较少:如民国《临淄县志》中记载“齐俗娶妇之家,必用枣栗取早立予之意’’。民国时期山东各地在婚后的一二日都有女方回娘家“送饭”的习俗。民国《茌平县志》中记载,“第一夕,妇家例送水饺,夫妇共食,然为半熟品,取生之意”:民国时期山东各地也广泛存在婚后祭祀祖先的传统。几乎各个县志中都有婚后扫墓的记载。如民国《东平县志》中载,“三日,命新妇行告庙礼”。有些地方则在婚前进行祭祖。我们可从民国《东平县志》的记载中看到,新郎在迎娶新娘前要在自己的祖先坟墓进行祭祀。《莱阳县志》中载,“男死,女得别字;间有殉者,则男家备棺,彩舆以迎,循例请旌,谓之‘烈女’:或矢志靡他,往奉翁姑,则里党敬重,谓之‘贞女’,斯则俗之美也”。——摘编自郑开齐《传统文化的近代传承与转变——以民国山东婚俗为中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山东婚俗体现出的文化特征,并简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时期县志的文化价值。(5分)(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15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9.【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青苗法也叫常平敛散法或者常平新法。宋神宗即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