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哈三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二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1.1976年,在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墓中,出土了755件玉器和468件青铜器。其中玉器以礼器、兵器和装饰器为主,原料多为新疆和田玉;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商朝确立了礼乐制度,迷信鬼神和崇尚天命B.商朝的军事实力强大,确立了对西域的统治C.商朝手工业技艺高超,产品远销至河西走廊D.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中原与西域已有往来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相关记述出处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史记》韩非子“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韩非子·定法》商鞅“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于制民。”“法者,所以爱民也。”《商君书·画策》《商君书·更法》A.战国时期出现各家学说融合趋势B.社会转型带来了空前的理论创新C.法家的思想和言行都体现“忠君”D.法家学说蕴含了“民本”的思想3.秦始皇北却戎狄,筑长城,以护中原,但其西界不过临洮,玉门之外的广阔的西域尚为中国政治文化势力所未及。张骞通西域则填补了这里的空白,不仅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而且我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由此可见,张骞通西域A.推动了汉朝与西域的贸易往来B.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C.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文化交流D.扩展了汉朝统治区域4.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这表明A.北方出现了民族大交融B.民族认同意识增强C.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D.北方统一进程加快5.中文里原来并无“塔”字,魏晋以后才造出“塔”字。印度的塔早期多是“覆钵”或“覆盆”式,也就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而中国工匠将这种佛塔形式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创造出各种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佛塔。这反映了A.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B.佛教本土化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C.中国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响D.宗教信仰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高三历史第1页共8页6.北宋初期,朝廷重视科举选士,但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植的共同推动下,书院得以蔚然成风。据此可知宋代A.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B.理学兴起推动了书院发展C.书院兴起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D.书院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7.13世纪,蒙古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来到中国,留居17年,根据他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这反映出蒙古西征A.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B.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C.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D.促进了被征服区经济的快速发展8.五代时的冯道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多位皇帝,屡屡位居宰相。各种政论和史书均指责冯道不忠,而李贽不这么看,以冯道为吏隐(虽为官,但犹如隐者)。这表明李贽的思想A.符合道家的处世原则B.与主流价值观相悖C.深刻影响了当时社会D.挑战了孔子的权威9.妈祖信仰原本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神信仰,1405年琉球国建立妈祖庙,17世纪日本长崎建立妈祖庙,而后泰国、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相继出现规模不同的妈祖庙。妈祖信仰的传播A.表明了各国民间信仰趋同B.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C.反映了海上丝路贸易繁荣D.巩固了“朝贡贸易”体系10.《耕织图》是中国古代为劝课农桑,采用绘图的形式详实记录耕作与蚕织的系列图谱。清代最初由宫廷画师临摹宋代《耕织图》作画,再由帝王亲自题写诗文,装裱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耕织图”文献。或深藏清宫、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这表明,清代耕织图A.全部以宋代耕织图为蓝本B.反映了君主专制得到加强C.真实反映出农业生产技术D.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并存11.编译《四洲志》时,林则徐有意调换了原书介绍国家的顺序,按照亚洲一非洲一欧洲美洲的顺序进行叙述,同时将选编的重点放在各国的兵制、统治情况以及历史中对外交战的情况。由此可知,林则徐A.尚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B.倡导学习西方的制度和器物C.反对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D.率先迈出向西方学习的步伐12.清代京师同文馆学生的主要事务是为总理衙门收发和翻译电报及其他文件,也翻译各国报纸,实习的形式主要是随使出访担任翻译、在中国驻外使馆当译员。据此可知,京师同文馆的设立A.旨在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B.动摇了古典人文教育的传统C.利于提高士子的国际意识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13.清朝的传统国策是严禁人民移居国外,视移民为“弃民”;1877年中国与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规定中国可派员前往调查华工受虐待情形,两年后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派驻领事。清政府的这一变化,反映出A.清政府重视华工的利益B.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C.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D.中国逐渐接轨近代世界14.“教案”是指近代中国民众采取暴力行动反对外国教会传教的事件。从1896年到1900年,全国共发生教案近150起,相当于前20年发生的教案总和,这一现象反映了A.清政府失去统治合法性B.义和团运动已深入人心C.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D.中外民族矛盾尖锐激化15.五四运动后,随着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传入中国,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对诸多“主义”考量后,提出了“中国式主义”,如1920年李大钊在《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一文中就指出:“社会主义要在条件合适的国家才能得以实行。”“中国式主义”的提出A.表明社会主义已成思想主流B.说明思想界排外意识的浓厚C.阻碍了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6.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潦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这可以用来说明A.西方文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B.中两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C.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D.西式建筑仅见于通商口岸17.1937年4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这能够说明A.当时中国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事业B.体育比赛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大门C.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D.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18.据统计,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移居海外的中国人约有1000万人,主体是劳工,商业、政治性移民次之,文化、亲属团聚等又次之。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也有大批前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等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逐渐解体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C.西方列强侵略扩张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9.十字军东征期间,新的词汇不断随着东征队伍加入到欧洲的语言里,如cotton(棉)、muslin(平纹细布)、divan(沙发床)等。欧洲人还带回许多新奇的纺织品、食物和香料等。据此可知,这场战争A.推动欧洲语言的发展B.加速了基督教的传播C.丰富欧洲人民的生活D.提升欧洲制造业水平20.下表是南部非洲大津巴布韦遗址考古发掘中主要大事的统计情况。据此,对于考古发掘的认识,最合理的是时间考古事件1891年詹姆斯·本特进行了首次发掘,他期待能找到津巴布韦与古代外部文化联系的证据,但结果令他失望。1902年理查德·霍尔再次发掘,认为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不是非洲人创造的。1905年兰德尔·麦克维尔发掘遗址后,提出:“除了那些进口品之外,从住宅出土的标本,其艺术与创造都是典型的非洲式的。”这是第一次由考古专业人员进行的科学探查。1929年考占学家卡顿·汤普森对遗址进行了彻底、细致的发掘,得出了遗址属于非洲本土文化的结论。A.综合多次发掘结果即可得出正确结论B.因遗址时间久远考古发掘无法形成定论C.仅仅依靠考古发掘无法确定历史真相D.考古发掘者应具备专业知识及专业精神2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所要模仿、恢复的古典文化,主要依靠修道院所保留、抄录、翻译和研究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在相信上帝启示的前提下,以理性论证信仰,推动了文化发展。”材料旨在说明A.文艺复兴出现的历史条件B.天主教会对思想解放的推动作用C.人文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D.基督教深刻影响了近代欧洲文化22.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因欧洲殖民者血腥的屠杀和残醋的压榨剥削,致使印第安人大批死亡而濒于灭绝;古巴30万印第安人,至1548年差不多绝迹;海地25万印第安人只剩500人。这一现象带来的结果是A.美洲移民结构的多元B.拉美独立运动兴起C.欧洲价格革命的出现D.传统美洲文化中断23.最初,茶叶在欧洲不是被当作饮料,而是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但到17世纪末,欧洲很多人家专辟茶室品茗啜茶,并以此作为时尚消遣。据此可知A.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思想解放B.价格革命促进了社会消费C.东学西渐促进欧洲社会进步D.商品流动影响了习俗变迁24.17—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空前的中国文化热。很多启蒙思想家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和伦理道德等,他们“借孔子和儒家思想之力,冲破了桎梏他们自己的神权以及王权,因而进人了现代社会”。这种现象表明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B.中国文化在启蒙运动中起过积极作用C.儒家学说与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D.中国文化蕴含自由平等与理性的特质25.下表为16世纪至20世纪上半期世界人口的迁移情况。导致19世纪中后期世界人口迁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主要移出地主要移入地1500—1850年欧洲、非洲美洲1850—1945年欧洲、亚洲美洲A.非洲人口的大量减少B.西方殖民扩张方式发生转变C.华工被列强疯狂掠夺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6.美国加州的第一任州长利兰·斯坦福曾指出:没有华工,这条重要的国家交通干线(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西段,就不能在国会法案所要求的时限内完工。利兰·斯坦福意在强调华工A.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B.改变了北美大陆的人口结构C.在美洲传播和发展了中华文化D.得到了美国民众的普遍认可27.1864年,美国成立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的法案,准许雇佣外国人。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移民法,详尽列举了33类人不准作为移民入美。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A.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的冲击B.经济危机导致美国失业现象严重C.移民政策变化适应了战争需要D.欧洲文化日益成为美国主流文化28.一战中,殖民者鼓励非洲属民去杀死“白人”敌人,在此之前,这些“白人”的生命还被看成是神圣的。大约15万非洲士兵和搬运工人失去生命,殖民者却在战后对非洲加强了控制和掠夺。“殖民者”的行为A.激化了欧洲列强间的矛盾B.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C.造成非洲地区的长期落后D.客观上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29.20世纪50年代,美国新闻署对外发行影片,讲述黑人体育明星奥尔西·吉布森、拉夫·约翰逊等人的成功。这些电影在颂扬黑人明星的同时,宣称只有民主社会才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人才。美国新闻署此举意在A.解决国内的种族歧视问题B.输出美国意识形态C.扭转对抗苏联的不利局面D.巩固资本主义阵营30.1986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举行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谈判达成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世贸组织具有法人资格,在各国境内享有执行职能时所必要的法律权力、特权及豁免权,并有完善的组织机构,执行其职能。这一协议的内容A.有利于规范化贸易体系的建立B.有助于发达国家推行经济霸权C.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增强各国经济主权和国家安全31.阿什莫林博物馆是英国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馆。其中东方收藏品有陶瓷、纺织品、雕塑、金属制品、油画、版画和其他的装饰艺术品,主要来自亚洲和中东地区,集合了五千年的文化和艺术。这说明,阿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