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准“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县坚持把人民需要、群众期盼作为努力方向,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小事”,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以实践实干检验担当实效。一、强化组织,建好党员报到“先锋队”。一是精准报到。按照“就近就便、相对均衡”的原则,合理划分报到责任区域,有序组织10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2874名在职党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到指定城市社区报到,形成“N对1”包联服务网格,党员干部就地转为“便民服务员”。二是抓好衔接。各社区明确专人负责报到工作,县直单位党组织与街道党工委定期统计反馈“双报到”情况,紧密双向联系,做到信息“对称”、实操“对路”,确保报到工作推进精准高效。机关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深入了解社区情况的基础上,分别结合职能职责制定可行性“服务菜单”。三是科学管理。结合网格化管理机制,推动治理重心下沉到网格、资源力量汇聚在网格、服务触角延伸到网格,让报到的在职党员、公职人员组建成为志愿服务“先锋队”,引导其每年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至少1次,认领微心愿至少1个,推动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网格、奉献双岗位”的良好局面。二、强化摸排,建好居民需求“心愿单”。一是全面摸排,—2—多元收集。通过党支部的大遍访、敲门行动、日常走访,召开“群众最关心”问题座谈会,发挥密切联系群众机制,聚焦社情民意收集。重点对孤寡老人、孤儿、残障人士等困难群体进行上门走访,与他们拉家常,面对面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生活中所需所盼和存在的实际困难。通过网格微信群,发布“微心愿”收集二维码等方式,在微信群反馈,或直接扫描识别,登记自己想要的“微心愿”,在社区各个网格中收集微心愿,在网上架起彼此沟通的桥梁。二是实地核实,综合分类。社区党组织对征集到的“微心愿”进行分类整理,分为居民微心愿、小区微心愿、社区微心愿三类,形成不同种类的“心愿台账”,建立“微心愿”清单。并组织力量对“微心愿”需求进行实地核实,特别是小区“微心愿”和社区“微心愿”,充分了解居民所需、所盼,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详细、可行的解决方案。三是严格审核,公示公开。社区党组织召开社区“大党委”会议,邀请社区兼职党委委员、小区代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多方力量,共同对三类“微心愿”清单进行核实、综合评估,确保“微心愿”合理具体。同时通过社区公示栏、小区便民宣传栏等广泛发布,全流程公开透明。三、强化实施,凝聚合力点亮“微心愿”。一是精准发派,点亮心愿。对“微心愿”进行网上发布,推动资源向小区倾斜,促进“微心愿”流转认领,力所能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使困—3—难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截至目前,全县共计完成“微心愿”2984个,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21户,帮助困难学生85名,捐赠物资解决95户群众生活难题,帮助社区解决难题97个,完成民生实事600余件,社区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明显提升。二是完善制度,回访评价。由社区党组织统筹做好“心愿清单”落实情况的跟踪督办,实行销单管理,确保个个“微心愿”有回音、事事有着落。通过邀请社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们组成的“评议团”,对心愿群众进行回访,在了解群众评价意见的基础上,对服务党员所提供的服务进行评分,用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工作质效。三是树好机制,强化运用。赋予街道和社区“双报到”工作考核评价建议权,街道对报到单位党组织服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社区对报到党员服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将报到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成效考核、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必述内容,评价结果与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相挂钩,让在职党员进得去、守得住、能服务、弦不松,确保活动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