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总计45分)下左图为某区域等高线略图,图中虚线为公路,桥梁下方河流水位为314m。下右图为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瀑布的落差不可能是A.20mB.30mC.34mD.38m2.图中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D2.B【解析】【分析】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凸面镜的作用。【1题详解】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等高距为10米,题目中桥梁下方河流水位已知为314m,说明瀑布下部海拔高于314米,故图中瀑布最高点海拔340≤H<350,最低点海拔314<H≤320,求得瀑布落差20≤△H<36,结合选项可知,ABC落差可能,D落差不可能。本题要求选择落差不可能的项,故选D。【2题详解】凸面镜主要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图中①处线路较平直,没有必要设置凸面镜,A错误;山脊会阻挡视线,图中②、③、④地西侧有山脊,但②处距离山脊较近,此处公路急转弯,视线受阻明显,因此②处应设置凸面镜,B正确,排除CD。故选B。【点睛】陡崖的计算公式(n-1)×d≤△H<(n+1)×d(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上坡雾是稳定的湿润气流被风吹向坡度较小的山坡时,因膨胀冷却而形成的雾。5月某日11时,西北太平洋某岛屿东部出现上坡雾,其白天持续增强。上坡雾发生时,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与高空西风在山顶附近辐合,随着环流形势改变,傍晚大雾开始衰退,但范围有所扩大。图示意本次上坡雾的形成与衰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本次上坡雾形成时()A.海面温度较高,近地面风速较大B.海面温度较高,近地面风速较小C.海面温度较低,近地面风速较大D.海面温度较低,近地面风速较小4.有利于上坡雾持续增强的条件有()①海风②谷风③焚风④高空西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上坡雾在衰退阶段范围扩大,得益于()A气温升高,海陆温差减小B.湿润气流增强,辐合带向东移C.气温降低,高空气流下沉D.湿润气流减弱,携带水汽凝结【答案】3.D4.A5.C【解析】3题详解】本次上坡雾形成于11时,此时海面温度较低,形成高压,湿润气流自海洋吹向陆地(若海面温度较高,山坡高度较小,达不到水汽凝结的高度,无法形成雾);近地面风速较小有利于雾的维持,风速较大会导致雾的消散,D正确;ABC错误;故选D。【4题详解】白天盛行的海风和谷风叠加,持续将湿润气流向山坡输送,利于上坡雾在白天持续增强,①②正确;焚风性质干、热,会促使雾蒸发消散,③错误;高空西风与增强上坡雾的风向相反,④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5题详解】傍晚陆地、山区气温逐渐下降、气压逐渐上升,当地由海风逐步转为陆风,谷风逐步转为山风,陆风、山风、西风在向东下沉过程中将部分残留的雾向东扩散,加之由于夜晚温度降低,雾未完全蒸发消散,所以雾在衰退的同时范围有所扩大,A错误;C正确;上坡雾衰退说明湿润气流减弱,B错误;湿润气流减弱,且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D错误。故选C。【点睛】上坡雾是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气温降低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种潮湿空气必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否则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赛里木湖被称作“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艾比湖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湖泊补给系数是湖泊流域面积与湖水面积之比,赛里木湖和艾比湖的补给系数分别为3.1和97.0。下图为天山山脉部分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由图可知()A.赛里木湖位于山间盆地中B.高峻山地有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C.艾比湖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较低处D.赛里木湖和艾比湖均为外流湖7.相比艾比湖,赛里木湖盐度较低的原因是()①降水较少②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③补给系数低,水源补给区面积大④河流注入较少,周边汇入的可溶性盐类物质少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6.A7.B【解析】【分析】【6题详解】由图可知,赛里木湖靠近许多河流的源头位置,说明海拔较高,湖泊地势周围高,中间低,应是在天山的山间盆地中,A对。高峻山地阻挡大西洋水汽进入,B错。艾比湖位于准噶尔盆地的较低处,C错。赛里木湖和艾比湖均为内流湖,D错。故选A。【7题详解】相比艾比湖,赛里木湖盐度较低的原因是受地形抬升,其降水较多,①错。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茶发较弱,②对。补给系数低,水源补给区面积小,③错。河流注入较少,周边汇入的可溶性盐类物质少,④对。B对,ACD错。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湖泊的位置与盐度较低的原因。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提取能力。解题的主要思路是根据图的信息进行作答,由河流的发源,可以推出,该湖位于海拔较高的地区,湖泊盐度低主要与海拔高,蒸发弱,河流汇入少,带来的盐类物质少有关。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河谷横剖面示意图,黄土层底部有厚度不一的古土壤层,除黄土层底部外,黄土层中还夹杂着层数不一的古土壤层。专家探测得知,黄土高原区1.24百万年以来共发生了14次显著的冰期一间冰期旋回,该河流阶地形成与冰期一间冰期旋回密切相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一般而言,间冰期黄河壶口段()A.沉积作用显著B.含沙量高C.下切侵蚀显著D.径流量小9.图中T2阶地只出现在河谷东侧,而西侧缺失,其原因可能是西侧()A.位于凹岸,遭受侵蚀B.位于凸岸,遭受侵蚀C.地壳上升,遭受侵蚀D.地壳下沉,遭受侵蚀【答案】8.C9.A【解析】8题详解】一般而言,间冰期时较气候平均情况而言,温度较高,降水较多,河流流量增大,侵蚀作用会加强,沉积作用减弱,该河段落差较大,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AD错误,C正确;同时水热条件更好,故植被覆盖率在间冰期有所上升,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低,B错误。故选C。【9题详解】【的从图中可以看出,河谷东西两侧的T3阶地海拔大致相同,说明河谷两侧的地层并未发生差异性的升降,故CD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河流的凸岸往往接受沉积,而凹岸往往遭受侵蚀,阶地也可能因此而缺失,因此可推测,在形成T2阶地时期,河谷西侧属于凹岸,遭到流水侵蚀而导致河谷西侧T2缺失,故A正确,B错误。故选A。【点睛】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阶地;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某公园游园步道两旁有成片的草本花卉,有的地方(图中阴影区域)已经花满枝头,有的地方(阴影区域外)却连零星的花朵也没有。经查证,该花名叫金鸡菊,被广泛种植,还能自行繁衍,适应性极强。下图为某公园金鸡菊种植区(局部)平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据图推测金鸡菊的生长习性是()A.耐涝B.喜光C.好肥D.喜热11.近年来,我国有些地区限制金鸡菊的引种,最可能的原因是()A.挤占生存空间,影响植物多样性B.分泌有毒物质,威胁动植物生存C.花粉诱发疾病,不利于人类健康D.传播病害虫害,危害农作物生长【答案】10.B11.A【解析】【10题详解】由材料知,图中阴影区域已经花满枝头,阴影区域外却连零星的花朵也没有;图中阴影部分为有路灯分布的地区,由此推断此花的生长习性是喜光,B正确;材料没有地表积水成涝、土壤肥力、热量等信息,A、C、D错。故选B。【11题详解】由材料知,金鸡菊可自行繁衍,适应性极强。因此我国有些地区限制金鸡菊的引种,最可能的原因是金鸡菊繁殖过快,挤占本地其他物种生存空间,可能造成区域优势物种丧失,使植物多样性减少,A正确;材料没有提及金鸡菊的毒性、花粉诱发疾病,传播病虫害的信息,B、C、D错误。故选A。【点睛】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水热组合、光照、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存在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的植被。故可根据植被的生存区域,推测植被的生长习性。在一些较封闭的河谷中,从山坡到谷底依次呈现由乔木到灌木再到草甸的递变规律,这种现象被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示意金沙江(28°15'N)河谷两岸的自然带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③区域的自然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带B.高山荒漠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3.金沙江河谷西坡雪线较高的原因是()A.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B.位于阳坡,光热充足C.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D.位于阴坡,热量较低【答案】12.A13.A【解析】【分析】【12题详解】③分布海拔相对较高,其上部为高山灌丛草甸带,下部为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根据材料“在一些封闭的河谷中,从山坡到谷底依次呈现出乔木到灌木再到草甸的递变规律”可知,③下部的④为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③海拔更高,应为寒温带针叶林带,A正确;由于③上部是高山灌丛草甸,下部出现半干旱灌丛和半湿润的针叶林,所以③的水分条件较其上部的高山灌丛草甸更好,不可能是高山荒漠草原,B错;③海拔较④高,不可能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由于其下部是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所以③不可能是落叶阔叶林带(阔叶林出现的海拔应较针叶林低),CD错。故选A。【13题详解】根据图中“东坡、西坡”等信息可知,该河段金沙江河谷大致呈南北走向,所以没有明显阳坡和阴坡(阳坡和阴坡在东西走向的河谷表现的更为明显),排除BD;金沙江河谷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西坡处于西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雪线较高,而东坡处于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低,A正确,C错。故选A。【点睛】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温度,即阴坡阳坡的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当然,当具体讨论某一山脉某一坡向的雪线高低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的关系(比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既是迎风坡也是阳坡,但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雪线较北坡更低,说明就喜马拉雅山南坡而言,其迎风坡导致的降水对雪线的影响更大)。另外,坡度(坡度大,积雪易滑落,雪线高)、自然环境变迁(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人类活动因素(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均会对雪线产生一定的影响。国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A.9:40B.10:10C.10:40D.11:1015.空间站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在这期间能看到空间站的地点是()A.圣地亚哥B.卡马国C.马维尔拉D.上海【答案】14.C15.C【解析】的【14题详解】由图可知,此时刻北京与国际空间站经度大致相差180°,国际空间站自西向东到达北京上空时,大致绕地球旋转了一半,由材料可知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所以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45分钟。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可知图中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约为60°E,即60°E的地方时为6时,120°E(120°E地方时为东八区区时,即北京时间)与60°E相差60°,地方时相差4小时,且120°E位于东边,时刻更早,故当60°E为6时,120°E为10时,因国际空间站由此时刻开始运行到北京上空需要45分钟,故当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10:45,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国际空间站90分钟环绕地球1周,则1小时可绕行2/3的路程(约跨地球240°经度),且空间站环绕地球时,晨昏圈自东向西移动。空间站约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不会经过圣地亚哥,A错误;因晨昏圈自东向西移动,当空间站到达卡马国上空时,该地为黑夜,国际空间站与地面较近,此时无法反射到太阳光,不能被肉眼观察到,B错误;因晨昏圈自东向西移动,到达马维尔拉上空时,马维尔拉位于晨线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