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供参考!1/33一座雄伟的纪念碑——《巴尔扎克葬词》教学一得【参考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一座雄伟的纪念碑——《巴尔扎克葬词》教学一得【参考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座雄伟的纪念碑——《巴尔扎克葬词》教学一得【第一篇】巴尔扎克葬词雨果[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鉴赏课文情、理交融的特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哲理性语句的含义。2.了解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风格及他们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学会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解读文章。[教学重点]情和理的融合。[教学难点]含义丰富语句的理解。[教学方法]好文供参考!2/331.介绍法;2.讨论法3.比较法。[媒体设计]投影仪:1.罗丹博物院巴尔扎克塑像图片;2.比较阅读表格;3.巴尔扎克、雨果的介绍性文字。放音机:配乐导入语;课文配乐录音带。[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借助投影打出巴尔扎克塑像图片,采用配乐导入语和教师导入结合的方式)配乐导入语内容:法国巴黎罗丹博物院的庭院内,默默地站着一位巨人,这就是巴尔扎克塑像,是著名塑像家罗丹留下的传神杰作。看着这尊塑像,常常令人想起巴尔扎克这位法兰西民族最光辉的文学巨匠坎坷的命运、勤奋的一生、刚强的意志、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笔锋。他被认为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他的成功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认为他是“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的作家”。但是就在他取得巨大成就、还未完成他宏伟的计划的时候,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在巴黎与世长辞。教师导入:巴黎震惊,法国震惊,举世震惊,在人们好文供参考!3/33的悲痛中,1850年8月20日,当巴尔扎克的遗体在拉歇斯神甫公墓下葬时,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对公众发表了悼念演讲。在演讲中,他深情地悼念密友,高度评价巴尔扎克为法国文学做出的重要贡献,充满哲理地告诫人们巴尔扎克的逝世带来的不是“黑夜”和“虚无”,而是“光明”和“永恒”。他的这篇演讲词成为巴尔扎克的重要文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果的这篇演讲词《巴尔扎克葬词》。(解说:激发学生对巴尔扎克的钦佩之情,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雨果对巴尔扎克的高度赞赏和评价。)二、解题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葬词属于悼词的范畴。葬词和悼词又都是在致丧仪式上的演讲词稿,因此,它们又都是演讲词。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学生听课文录音带,可跟随轻声朗读。(解说:让学生在听充满感情的课文录音中感受文章的感情和风格。)②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和文学知识的障碍。(解说:文章中涉及到法国文学的一些著名人物,了解他们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好文供参考!4/33③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思路。采用三法分和四分法来进行结构分析。三分法:采用悼词的常规写作特点来进行分段。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抒写举国哀悼巴尔扎克之死;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全面、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功绩和社会贡献;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充满哲理地告诫人们巴尔扎克已逝,他的精神永存。四分法:按照文章表现的感情脉络来划分。第一部分(1~2):直抒胸臆,评价巴尔扎克为思想家、天才、精神统治者;第二部分(3~5):高度赞赏《人间喜剧》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第三部分(6~9):深情缅怀死者,告慰死者在天之灵;第四部分(10~12):写巴尔扎克逝世的影响,告慰生者化哀为力。(解说:文章结构的划分历来是存在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不管哪种结构分析,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因此这里采用两种划分方法。)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①要求学生在各个部分画出能够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可提示学生从两个方面寻找:一是对巴尔扎克的评价,二是对《人间喜剧》的赞赏。②要求学生画出文章中蕴涵哲理的语句。好文供参考!5/33③画出这些语句后,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两类语句的联系。(解说:完成这三个环节,学生发现全文几乎都是充满感情的语句,而蕴涵哲理的语句也是充满感情,在抒情之后怦发的。由此突出本文的重点----情与理的融合。)四、课堂小结全文既有激情,又有哲理,情蕴于理,理缘情发。既有诗意的评价,又有形象的分析;既有沉痛的悼念,又有真诚的溢美。字字句句带有激情,句句字字耐人寻味。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总结比较阅读的内容和方法(内容总结见第一课时作业部分)。二、欣赏品味体味课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1.教师给学生提供可以借助的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揣摩语意。②采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抓主干明题旨;理枝叶明深意。③联系内外语境揣摩,体味含义。2.完成练习三所给句子,让学生运用方法去进行体味。3.补充训练。教师补充3个含义丰富的语句,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含义。①“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好文供参考!6/33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明确:体味这句话的丰富含义,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明确主干部分的核心是:巴尔扎克是一个作家序列的代表者,枝叶部分显示,这个代表者是当时人们思想、精神的统治者;二是明确破折号的作用,从研究规律来理解句子含义。②“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明确:巴尔扎克逝世时年仅51岁,他留下的作品却有91部之多,从这个方面说他的一生是丰富的,“作品比岁月还多”。但这只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是巴尔扎克的生命是短暂的,他的精神和作品将长存于世,留芳万载。③“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明确:这句话的理解要结合内外语境来领悟含义。“这样一个时代”是指法国从七月革命到1850年这一时期。“一个伟人”指巴尔扎克,这句从人们对宗教产生怀疑的角度,写出巴尔扎克逝世带来的直接影响。4.教师用形象性语言总结含义丰富语句特点。这些语句是形象化的语言,却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好文供参考!7/33它是诗意的语言,却洋溢着思辨的光辉;它不像形式逻辑那么严密,但又有一定的必然性可循;它不像画面那么直观,却能引起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三、课文总结这是1篇叙述、抒情、议论相互交错的葬词,这是一首情与理融会贯通的“赞美诗”。它丝丝入扣,天衣无缝。全文既回荡着汹涌澎湃的诗人激情,同时又沉淀着意蕴深远的哲人之理,深情将把记忆铭刻在人们的心底,而哲理则使生命更具有活力。四、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一、二。2.欣赏雨果的另1篇著名演讲词《巴黎的自由之树》,谈谈它的特点。3.扩展阅读:阅读雨果的名作《悲惨世界》和巴尔扎克代表作之一的《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葬词》【第二篇】高二1&3班语文课教师:田克君A.课时安排:2001年11月28日共1课时。&71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3.能力培养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好文供参考!8/33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C.教学重点:散文的欣赏。D.教学难点: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E.教学方法:阅读课。F.教具使用: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二、一、写作背景及其雨果和巴尔扎克简介1、写作背景巴尔扎克和雨果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两座并峙的高峰。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城市,对文学的执著和共同拥有的崇高声望,使这两位文学大师交往甚密并成为朋友。可是,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有过一段不愉快的故事。那是1830年,雨果抨击独裁专制的浪漫主义杰作《欧拉尼》在巴黎上演,此剧以其思想内容的深刻和艺术的精湛而受到大多数观众的欢迎,但巴尔扎克当时并没有真正认清它的价值,反而撰文对此剧进行严厉的批评。最让雨果接受不了的是,巴尔扎克认为他在剧本创作方面缺少才华,“除了偶尔的机会,维克多·雨果先生的笔永远也遇不到一丝自然的线条”。巴尔扎克的尖刻批评,自然使雨果感到恼火。但尽管这样,雨果并好文供参考!9/33没有因此耿耿于怀,后来还是与巴尔扎克重归于好。1849年2月,巴尔扎克染上了心脏肥大症,雨果有一次在街上遇见了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向他诉说了自己的病情,雨果表示慰问;1850年7月,雨果去巴尔扎克寓所看望;1850年8月17日,当雨果得知巴尔扎克病情恶化的消息之后,于当天夜里又一次来到他的病榻前,两人进行了交谈。这时的巴尔扎克还满怀希望,认为自己还能复元。可雨果已有了不祥的预感,他于当天深夜回到家中,对在自己家中等候的几位朋友说,欧洲将失去一位伟才。果然,巴尔扎克的生命在当天夜里十点半结束了,终年51岁。巴尔扎克的逝世,使整个法国陷入悲痛之中。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雨果自然也悲痛万分。他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人类的生与死、善与恶,世间的美与丑、真与假,无不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引发他丰富的联想。他痛悼一代伟人巴尔扎克的永不复生,为巴尔扎克在并不长寿的生命中的巨大创造而骄傲,同时他也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死后的荣辱等问题。8月20日,天气阴晦,细雨霏霏,巴尔扎克葬礼在拉雪兹公墓举行,雨果在太阳西沉的时候,面对前来送葬的法国公众,发表这篇著名的演说。2、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小说家。自幼上寄宿学校。1814年随家至巴黎,在几所私立寄宿学校读书。1816—1819年学习法律,并在律师事务所见习。随后决定从事写作,住进贫民区的阁楼。第一部作品悲剧《克伦威尔》未好文供参考!10/33获成功,后改写小说也未引起注意,遂做出版商,经营印刷厂和铸字厂,均以赔本告终,负债累累。1828年决定重事写作。第二年发表小说《朱安党人》和《婚姻生理学》,赢得一些声誉。《驴皮记》(1831)的出版使他名声大震,于是他决定创作宏伟的《人间喜剧》。1848年拟定的“人间喜剧总目”包括“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从1829至1848年,他勤奋写作,每日伏案十多小时,努力完成这一庞大计划,最终写出91部小说。“私人生活场景”计划中的32部有4部只拟了提纲,完成的28部中包括《高老头》(1834)《高布塞克》(1830)《夏倍上校》(1830)《玩滚球布店》(1830)等。“外省生活场景”计划中的17部有6部未完成,发表的11部包括《欧也妮·葛朗台》(1833)《幽谷百合》(1835)《幻灭》(1837—1843)等。“巴黎生活场景”计划20部,完成的14部中有《塞沙·皮罗多兴衰记》(1837)《纽沁根银行》(1838)《娼妓盛衰记》(1838)等。“政治生活场景”计划8部,完成《阿尔西的议员》(1847)等4部。“军队生活场景”计划的32部中只有《朱安党人》等两部发表。“乡村生活场景”5部中完成《农民》(1844)等3部。“哲理研究”计划27部,发表《驴皮记》(1831)等22部。“分析研究”计划5部,只完成《婚姻生理学》1部。另好文供参考!11/33外,《贝姨》(1846)《邦斯舅舅》(1847)等6部未在“总目”的137部之内。《高老头》是《人间喜剧》中最杰出的一部。高立欧老头出身寒微,在大革命中因做粮食承包商而发财。他十分疼爱两个女儿,让她们过着奢华的生活,并以巨额陪嫁使她们一个成为雷斯多伯爵夫人,一个成为银行家纽沁根夫人。但高老头却被女儿赶到伏盖公寓,过着寒酸的生活。两个女儿挥金如土,仍不断竞相向父亲要钱。当高老头被吸干最后一滴血而病死公寓阁楼时,两个女儿正为在鲍赛昂夫人的舞会上大出风头而得意。鲍赛昂夫人是蒲高涅王室最后一个女儿,是巴黎最体面的贵妇,但最后败给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小姐而被情人抛弃,只好离开巴黎隐退。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拥护王室,属保皇党,但创作中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描写了贵族阶级的注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