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专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从艰辛探索到开创奋进与深刻理解和把握金融高质量发展(2篇范文)2023年专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从艰辛探索到开创奋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崭新的姿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认真回顾和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探索历程,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清醒,增强信心斗志。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始就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把中国工业化作为自己的自觉追求,比如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5月撰写的《论持久战》中就提出了“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的重要论断。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明确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和一盘散沙的局面,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建立和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这一时期随着“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和部署,通过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开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征程,为中华民族真正站立起来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提供理论准备和宝贵经验。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先后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小康之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理论,为更好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战略部署上,提出了“三步走”,其中“现代化”和“小康社会”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集中体现。在实践活动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党的领导与市场经济作用结合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的活力,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建成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文明活动中,先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再到后来的“三个文明”“四个文明”“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呈现出新景象、新挑战、新机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一)在理论上,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和重大关系,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超越了新自由主义和依附论,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二)在战略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创造性地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及“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同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自主创新战略、网络强国战略、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扩大内需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战略支撑,从而使得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三)在实践上,党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通过精准扶贫战略,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反贫困的奇迹,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通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使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多的中国特色,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艰辛探索、开拓创新的结果,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2023年党课讲稿:深刻理解和把握金融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是国家经济的血脉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同时强调“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并对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作出战略部署。金融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的迫切要求,也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金融高质量发展,从而为更好地推进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奠定基础。一、金融高质量发展应统筹把握三重辩证关系(一)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通过全面优化金融服务功能、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以及拓展金融服务规模,促进金融体系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而增强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与此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处理好防风险与促发展的关系,形成以金融发展促金融安全、以金融安全保金融发展的良性机制。(二)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金融高质量发展是解决不平衡与不充分的双重困局的重要路径,这就决定了它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双重属性:一方面,以“效率导向”服务于解决不充分问题,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链以及科技创新等强劲的经济增长点提供高效金融服务,形成经济发展“锻长板”、培育新动能新动力的驱动力;另一方面,又以“公平导向”服务于解决不平衡问题,围绕小微企业、乡村发展等薄弱环节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形成经济发展“补短板”、积蓄突破落差困局的驱动力。金融高质量发展就是既要效率也要公平,以推进共同富裕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三)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提供了坚实保障。在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既要求切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效能,做好金融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政策体系建设以及风险防范管控,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构建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化调控方式以及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二、金融高质量发展应密切契合四维目标导向(一)金融高质量发展应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重要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积极服务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社、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作为重要基点,将政治性与人民性体现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中。(二)金融高质量发展应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重要导向。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在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上下功夫、谋突破。这不仅是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也为金融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三)金融高质量发展应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国家重大需求为重要导向。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金融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与必要条件,金融系统应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国家重大需求,以国家重大战略与国家重大需求为重要牵引驱动金融发展。(四)金融高质量发展应以实现金融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共赢为重要导向。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金融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同成长、共命运,准确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引致的大规模、多层次、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形成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推进金融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互利共赢。三、金融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推进五大有效路径(一)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力构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现代金融体系。一方面,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通过优化资金供给结构、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以及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等路径,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另一方面,围绕重大战略、重点领域以及薄弱环节为实体经济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积极发挥资本引领作用:针对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强化金融支持力度以及金融服务创新;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构建支持新能源发展和能源供给体系战略性优化调整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实体经济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小微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以现代化治理体系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